建筑工地实习心得

欢迎阅读建筑工地实习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工地实习心得 篇1

我是第七测量小组的组长,小组有九名队员,除了操作和管理仪器,我还负责制定测量计划,谐调管理组内的分工合作。另外,每天叫队员起床也是我要干的事。作为第一把手,领测量工具、场地踩点的任务自然划归我名下。第一天上午,老师在给我们讲解了相关注意事项后,便带领各组组长到现场勘察,然后给各组分配任务。我领到的任务是:以教工区20到24楼

为中心,测绘一张250m250m的地形图,外加一份原始测量数据。下午2点半我带领三名队员领了工具,由于之前只接触过dj6经纬仪,而我们拿到的却是精度更高的dj2,在没有学习如何使用它之前,它只是一个几万块钱的高级玩具。我向来自命不凡,但光学会dj2的读数方法就花了我十几分钟,而我之后还得负责给本组队员授业解惑,第一次有感到有愧组长之位。不过还好,最终还是学会了,后来觉得那东西用起来还是挺简单的。在给一名队员授经之后,我带上油漆,和另一名队员绕所测区域走了一圈,选了9个控制点。或许是太兴奋,又或许是第一次,我们选点时把教科书所列的注意事项忘得一干二净,这为后来的测量作业造成了很多麻烦。其实控制点的选定事关重大,这一着棋走失了,将会对接下来的局势造成很利的影响。以下是导线控制点选点的基本要求,摘录如下,以此为戒!

1、相邻导线点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导线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定处,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位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测图和放样。

4、导线各边长应大致相等,应接近于平均长度。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2、3、4点我们做得不错,1、2点就有失严谨了。在后来的测量中,这两个失误也不断被放大,最后竟然放大到不得不重测的程度。我想,通过这件事,我深刻领会到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句话的含意。那天下午除了完成了导线点的普通水准测量外,并没弄出什么成果来。收工回宿舍后进行了内业计算,结果吓一跳,导线高程闭合差竟然达到了惊人的90mm。看来第二天得上个早班了。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重新测了一遍导线点的'高程,结果让人满意,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之内。第一天走错了一步棋,因此今天得慎之又慎。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导线点的内角测量和视距测量,这两组数据都是计算导线点坐标时不可缺少的,而且事关成败,马虎不得。我和另一同学轮流上岗,负责观测。其它同学则负责立尺和记录。对于精度要求相当高的测量工作,一旦偏之毫厘,则可能会差之千里,而观测和立尺这两个环节决定着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正误。作为观测当事人,刚才开始时,经纬仪的对中整平着实让我费了一翻脑筋,总觉得对中和整平就像鱼和熊掌,根本没办法一起塞到胃里。后来通过各种途径的求助,学习,还有自我摸索,终于有了点眉目,再后来就是小菜一碟了。立尺这一环节也很关键,感谢上帝,给我们队赐了一名立尺之猛男,此君立尺稳如泰山,标尺在他手里就跟东海龙王的定海神(俗称金箍棒)一样——纹丝不动。而这点,恰是测量工作最需要的。就这样,我们珠联璧合,把九个导线点的内角与距离测了出来。晚上进行了内业计算,结果又吓了我一大跳,闭舍差终于在容许范围之内了。我们的角度容许闭合差是120,而我们实测闭合差不到5,基本上可以忽略,实乃幸事。但“基本上”并不能代表“完全”,有误差就得修正!晚上的任务依然是数据处理,而这点恰是我不擅长的,但队中自有数据处理之能人,我不必劳神苦思。

建筑工地实习心得 篇2

流火的七月,明亮的夏日,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在无踪的带领下,在工地师傅的讲解下,在同学们的帮助和共同努力下,我在实习过程中还是有不小的收获,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体会到很多东西值得一辈子受用珍藏。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如果在学习专业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王老师让我们到工地实践,让我们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点滴,在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xxxx学院的一员,由于本院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享受到了本科生所特有的导师制度,我很庆幸自己拥有像xxxx这样的导师。为了能跟随王老师,在放假前的一个多月,在期末考试最后冲刺之前,我们就先与王老师主动联系,取得了导师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在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完自己的事情,第一时间取得了与导师的联系,王老师高度重视,迅速为我们安排妥当,在xx月xx日中午,我们正式踏上了实习的征程,在大约两个小时的装车之后,我们乘坐公司的车开往了xxxx,开始了真正的工地实习生活。

我们实践所在的公司是xxxx公司,主要检测桩基基础,实践工地为xxxx建设基地,我们在那里共计十五天,完成了三栋楼的监测工作,分别是8号楼、19号楼和20号楼,每栋楼都有甲方指定抽检6根,共计18根,每天完成两根的检测,中间由于几天的阴雨而暂停工作,在完成xxxx的工作之后,我们转向了周口商水,在那里只需完成一栋楼的检测,随机抽检6根,三天测完。

在到达工地之前,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的概念,在工地,在xxxx经理的带领下,在张哥和老胡的指导下,我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每一项工作都是那么得有条不紊,从看工程图纸,到钢架布置,再到仪器操作,自己都是认认真真的学习和实践,为了更清楚的了解设计者的设计原理,我们不断地询问吴总,大家都很积极,而且还提出了很多有见解的问题。我们检测的桩都是混凝土桩,采用的是反压装置检测法,在xxxx工地,楼房为工厂用房,地上高四层,局部五层,根据设计,地下桩深有效长度为xxxx米,我们就是检测该装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就是用千斤顶挤压法采用不同的压力挤压桩头,记录桩的下沉量,加在方法为慢速维持载荷法,全部由电脑自动控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在打地锚的时候,下端突然遇到砖或石等坚硬的东西,这是如若上部用力不足,就会有可能造成上部机器反转而导致人员受伤,在检测过程中,如果下部土质过于疏松而不足以为锚杆提供足够的反力,就会导致工字钢上移而造成较大检测误差。在工地的'时间里,我们在工作之余还观看了,桩的打入过程,楼房的建筑过程,我们所检测的桩是最下部的,上面会用钢筋混凝土浇铸成一个个承台用来承受整个上层建筑的重力,然后在每个承台上再浇铸一根根钢筋混凝土柱子,整个过程井井有条,每一项工作都是下一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校学习的只是理论知识,而真正实践才能得出心知,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学校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而社会才是真正磨练我们的地方。在工地,没有人会吝啬自己的汗水,没有人会在乎自己的劳动力,看着工人们被风吹日晒,想想父母的体弱年迈,在思索自己的挥霍浪费,愧疚之感有心而发,通过这近三个星期的工地实践,不仅自己的身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自己的身心也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由知识、能力、智慧融合成的中和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毕业后的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筑工地实习心得 篇3

流火的七月,明亮的夏日,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在无踪的带领下,在工地师傅的讲解下,在同学们的帮助和共同努力下,我在实习过程中还是有不小的收获,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体会到很多东西值得一辈子受用珍藏。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如果在学习专业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王老师让我们到工地实践,让我们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点滴,在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xx学院的一员,由于本院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享受到了本科生所特有的`导师制度,我很庆幸自己拥有像xx这样的导师。为了能跟随王老师,在放假前的一个多月,在期末考试最后冲刺之前,我们就先与王老师主动联系,取得了导师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在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完自己的事情,第一时间取得了与导师的联系,王老师高度重视,迅速为我们安排妥当,在xx月xx日中午,我们正式踏上了实习的征程,在大约两个小时的装车之后,我们乘坐公司的车开往了xx,开始了真正的工地实习生活。

我们实践所在的公司是xx公司,主要检测桩基基础,实践工地为xx建设基地,我们在那里共计十五天,完成了三栋楼的监测工作,分别是8号楼、19号楼和20号楼,每栋楼都有甲方指定抽检6根,共计18根,每天完成两根的检测,中间由于几天的阴雨而暂停工作,在完成xx的工作之后,我们转向了周口商水,在那里只需完成一栋楼的检测,随机抽检6根,三天测完。

在到达工地之前,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的概念,在工地,在xx经理的带领下,在张哥和老胡的指导下,我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每一项工作都是那么得有条不紊,从看工程图纸,到钢架布置,再到仪器操作,自己都是认认真真的学习和实践,为了更清楚的了解设计者的设计原理,我们不断地询问吴总,大家都很积极,而且还提出了很多有见解的问题。我们检测的桩都是混凝土桩,采用的是反压装置检测法,在xx工地,楼房为工厂用房,地上高四层,局部五层,根据设计,地下桩深有效长度为xx米,我们就是检测该装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就是用千斤顶挤压法采用不同的压力挤压桩头,记录桩的下沉量,加在方法为慢速维持载荷法,全部由电脑自动控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在打地锚的时候,下端突然遇到砖或石等坚硬的东西,这是如若上部用力不足,就会有可能造成上部机器反转而导致人员受伤,在检测过程中,如果下部土质过于疏松而不足以为锚杆提供足够的反力,就会导致工字钢上移而造成较大检测误差。在工地的时间里,我们在工作之余还观看了,桩的打入过程,楼房的建筑过程,我们所检测的桩是最下部的,上面会用钢筋混凝土浇铸成一个个承台用来承受整个上层建筑的重力,然后在每个承台上再浇铸一根根钢筋混凝土柱子,整个过程井井有条,每一项工作都是下一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校学习的只是理论知识,而真正实践才能得出心知,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学校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而社会才是真正磨练我们的地方。在工地,没有人会吝啬自己的汗水,没有人会在乎自己的劳动力,看着工人们被风吹日晒,想想父母的体弱年迈,在思索自己的挥霍浪费,愧疚之感有心而发,通过这近三个星期的工地实践,不仅自己的身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自己的身心也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由知识、能力、智慧融合成的中和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毕业后的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筑工地实习心得 篇4

首先要在这里感谢X老师以及我们班长及团支书为我们争取、联系到这样一次额外的实习机会。以下是通过这次实习本人从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及些许体会。

我们小组三人是在卓老师介绍的一工地施工队上参加实习的,在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和施工队形影不离。从一开始的陌生人到随意闲谈的朋友,我们学着一点一点主动的去与人相处,交流。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不管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还是仅仅为了能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主动,礼貌的交流都应该是很必要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交流能力、交流技巧,氛围和谐了很多事情协调起来就简单得多了,毕竟任何一个工程都不是某一个人之力建起来的。建筑工业是一个跨多个专业领域的行业。尤其是当你是一位管理层人员或即将往该方向发展,交流,协调就变成了工作的重点。在这一点上我们表现都还不错,以一个施工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里充满了那份应有的激情与责任感,切切实实的融入到施工队中,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房屋建筑工程是我们专业的方向,所以建筑工地是此次实习的重点。在此次实习中,我们了解了商品住宅房屋建筑工程的功能布局、造型美观等设计理念和施工务实的方法与工艺。由于我们加入时工程已经建到十三层,所以错过了很重要的那部分基础工程。每天我们都是站在施工员的角度,做着一些施工员该做的事,放线,打标高,检查模板、钢筋,浇筑混凝土,验收砌体……

给我体会特别深刻的是:

建筑工程一般都存在分包现象。由于这个工地上的管理模式稍有一点儿不同,工人拿钱与施工队签字没什么联系,所以存在一些素质较差的班组对施工员的话经常是爱听不听。不按要求施工或要求整改的不按期进行,这就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些细部工程的.进度及质量,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如有一楼层的阳台装饰柱浇筑完了一复核,垂直度都跑得没边了,最后不得不全部打掉重做。下面是我日常工作中注意到的在工程中比较常见都很重要,应该加以注意的几个方面。

1、最常见的蜂窝麻面现象。

像这样的蜂窝麻面现象一般都会在拆模不久就被泥水工用水泥砂浆给抹平了。

然而当大蜂窝出现在关键受力点时就不是能随便抹平掩盖的,它往往可能引发结构上的破坏,后果将极为严重。

几乎所有的蜂窝麻面现象都是由于浇筑时振捣不够密实引起的。

2、爆模、扩模

构件的尺寸标准很大程度依赖于木工的技术水平及工作态度。素质差的木工班组往往会出现尺寸偏离甚至扩模、爆模的现象。

3、预留孔洞的施工。

预留孔洞施工在建筑工地施工中常会出现忘留,留置错位等通病,在建筑工地屡见不鲜,也是我此次实习所见到的施工败笔之一。对此,我决定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读图纸,把握细节,并加强与个施工班组之间的协调与交流,是孔洞预留等细部构造处理完美。

以及其他有先后施工顺序的梁柱对应该关系。

这两根梁可是对不上柱子了……

一些刚砌的墙体,由于泥水工忘留槎,

或是没插拉筋,

结果……

全被推倒了……

那里原本该有个方形孔洞的,现在只能另请钻工了……

4、防水、防渗问题

厨房、卫生间

防水、防渗问题

永远是个重点……

5、施工工艺

这就是传说中的电渣压力焊……

我当时在工地上看到了很多已吊送到现场的电焊设备,把玩了几下就是没弄懂它们是用来干嘛的,队长又不在旁边。于是我等了好一会,直到焊工完完整整的在我眼前操作完一连串动作……

从它的施工工艺上才使我回想起课本上的那个名词——电渣压力焊。

天泵

不算密的钢筋网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