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欢迎阅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1

【教学背景】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利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并深情地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形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与战争年代距离遥远,要让学生跨越时空去感受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学生的搜集资料,了解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等是学好课文的前奏。学生特别需要一些直观的听觉和视觉感受,才能与课文情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目标2、3、4。

【教学难点】

目标3、4。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质疑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相信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二、欣赏图片,谈感受

播放战争中孩子的图片,学生观看后谈自己的感受。

师:看着这熟悉的画面,我们的思绪也随之飞到了远在海湾地区的伊拉克。同学们,虽然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但你们知道么,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孩子像伊拉克的孩子们一样,因为战争而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更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三、听课文朗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出示学习提示,自读课文

1、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作者向谁呼吁,内容是什么,你从中有什么体会?

五、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1、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请快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用心体会。

2、交流:

两年以前,牺牲──一个维护和平的人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蓝盔──一个爱妻子和孩子的人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硕士──一个有才华的.人

3、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⑴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⑵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地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想象此时此刻我和妈妈的心情。(朗读)

⑶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师:爸爸为和平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斑斑血迹就是爸爸光辉生命的见证哪!(朗读体会)

⑷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且学生谈到从这里感受到雷利的爸爸一心为和平,牺牲后还念念不忘,你从这三个和平感受到什么?

过渡:我的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4、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学生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5、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爸爸的生命,我们禁不住要和本文的作者一起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这段话,自己放声地读,有感情地读。谁想呼吁,指名读,齐读。

六、拓展、升华

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我们,制止战争,能做点儿什么呢?

七、结束语

让我们一起呼吁: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阳光

【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2、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憎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播放一组孩子幸福生活的画面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教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由此,一个中国孩子就发出了强烈的呼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二、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1、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

2、他呼吁什么?为什么要发出呼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生读,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教师及时正音。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结合理解一些专用词语:蓝盔、征衣、联合国、秘书长、维和部队等。

3、交流: 师: 他有一位怎样的父亲?

(1)卓越的军事观察员。

(2)热爱家庭的人。

(3)热爱和平的人。

(4)优秀的经济学硕士。

4、这位中国孩子雷利的呼声是什么?用横线画出。生读。

板书:要和平 不要战争

五、齐读板书。

六、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真情体验中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1、师:雷利的父亲热爱和平,热爱家庭,才华横溢,可亲可敬。却永远的离开了他,他怎能不发出呼吁呢?让我们再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出示课题,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位中国孩子雷利的呼声是什么?

板书:要和平 不要战争

(学生齐读呼声)

二、感受形象,领悟悲情。

(一)雷利为什么要和平不要战争?这场战争带给雷利的到底是什么?

1、快速阅读书信正文2、3、4、自然段,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悲痛)

2、交流反馈,灯片出示句子。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再齐读。)

(二)雷利一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同学们,哪些语言让你读着读着也感到了心痛,就把它划下来,再反复地读一读,细细去体味。

1、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研读(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教学,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1)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①学生谈理解,(无法实现与父亲的约定感到悲痛……)

②朗读这句话。

③回读重点句。师引读:面对失去父亲的巨痛,雷利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他要呼吁——生齐读:要和平 不要战争

(2)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①出示关于这句话的课件图片,渲染气氛。

②问:如果你是雷利,你会想到什么?

③学生有感情朗读。

④再次回读重点句。师引读: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爸爸的生命,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雷利要呼吁——生齐读:要和平 不要战争

⑤再次回读重点句。师引读: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雷利对战争充满了仇恨,他要大声的呼吁——生:要和平 不要战争

三、精品细读,感悟对和平的渴望。

(一)灯片出示: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呼唤”是什么意思?爸爸还能大声呼唤吗?从哪个词可看出?

2、透过“仿佛”,你读明白了这一声声的和平是谁的呼喊?

3、作者为什么连用了三个“和平”?连用了三个“!!!”?

(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二)创设情境,进行导读2——4自然段

配乐《无悔》的轻音乐,师领读,生跟读。

(三)师:这一声声带泪的呼唤,这一声声带血的呼唤,唤醒了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了吗?自由读第5、6自然段,用笔划出具体的句子。

(四)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灯片出示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你知道现在哪些地方并不太平?

2、课件出示: 伊拉克战争的视频 老师解

3、当你们看到这些时,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升华,抒发情感。

1、师小结: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

2、世界需要和平,这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生读:要和平,不要战争)

3、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能做点什么呢?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呼吁—— (课件显示:让世界充满阳光,让和平永驻人间!)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中结束本课。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 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悟

1、读悟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评议。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

⑴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⑵ 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读悟第二自然段:

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

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可以读给对子听,也可以自己读,读出作者的感情的变化。

推荐同学读,评议。

齐读。

三、联系生活,把“话”变成“画”,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师:雷利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来呼唤和平?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在小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

汇报。

(出示课件)师展示搜集的资料,激情旁白。

交流感受。

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雷利正是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他才发出了和平的呼唤,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唤。

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声呼吁。

师:这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

再次呼吁。

五、联系实际,自主实践

师:为了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出示网址)

师: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和平鸽必将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共同祈祷吧!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行动起来吧,为维护和平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