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所见》这首诗,简单明了的语句展示了“意欲捕鸣蝉”的乐趣:那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想去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见》这首诗的教学反思:我在《所见》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这样做的:
在学习生字的环节中,我请同学们看“蝉”字。让学生理解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有虫字旁。同时让学生结合《金蝉脱壳》这篇文章,让学生如体会那小牧童想捕蝉时的神态。学生们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有兴趣了。
由于《所见》这首古诗比较浅显,所以我告诉学生们说:“这首古诗给我们讲了一则有趣的小故事,谁能试着把它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听呢?”学生们大都能理解,在围绕“意欲”一词的商讨后,就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的意思快速地讲述了出来。而且发现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后再记忆,学生背诵古诗的劲头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所见》的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2
二年级下北师大版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个开放性的单元,教学内容通过整合分为几个部分:
1.通过看图,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新词,知道一些体育运动名称。
2.在认一认、读一读的学习活动中了解体育知识,感受体育魅力。
3.利用办板报、制作“光荣榜”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制订锻炼计划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锻炼欲望。通过对以上教材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世界》这个单元,内容多、容量大、识字量大,需要处理的信息很多,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深度的挖掘才能完成任务。于是我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整合教材,提高效率
面对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合理安排。于是,以体育为线索对整个单元的教材进行重新组合,选取需要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然后分成了四个板块:体育名言、精彩赛场、奥运之窗、奥运英雄,用内容把四个板块连接在一起,用体育名言引出运动的重要,用重要的体育运动引出体育项目的分类,用体育项目的分类引出奥运之窗,再由奥运之窗引出奥运英雄,环环相扣、内容递进,使整个教学显得严谨有序、井井有条,而不是杂乱无章。这样,整堂课容量大、信息多、效率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总结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年级低段仍然以识字教学为主。这堂课总共教了二十四个词语,其中包括九个会写的字、三个句子,按照常规的教学任务是无法完成的,通过方法的'指引,更多地让学生靠自学来完成任务。方法分四个步骤:
1.认、用猜一猜、问一问、查一查的方法来认字。
2.想、拿到一个字要学会分析这个字的字形,它是怎么组成的,形旁是什么,声旁是什么。
3.写、写字时注意什么地方容易错,怎样写才好看。
4.用、用这些字组词、造句、写话、写文章。
以上四个环节就是识字的四个步骤,整个教学过程一直贯穿着方法的总结和指导,同时这也是小学二年级下期一至八单元的识字方法的一个小结,从九单元开始就要培养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识字的能力,及时地总结方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给他们方法的指导。
(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这堂课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辅之以视频和音乐,把课文上的插图和精美的图片配以文字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学生看图和识字结合在一起,以图促识字,以画求认字,丰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
不足之处:
1.整堂课虽然设计精美,容量大,但学生接受起来显得比较吃力,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课堂内容消化不良。
2.由于一部分学生的消化不良,他们的情绪就没有被及时调动起来,课堂发言不够踊跃,气氛还不够活跃。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3
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情景表演是不可缺少的。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景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三个儿子》时,一个学生看到了课后练习的“读读演演”部分--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这可把他乐坏了,马上就大叫,于是其他小朋友也一起起哄。既然他们有这个兴趣,我就答应他们等课文学完了,我们再分组来表演。于是第一节下课前,我给他们分好组,并确定了组长,让他们自己去准备、去分配角色,表演在第二天上午进行。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让他们自己举手,嘿,他们争先恐后地大叫“我,我,我……”于是我说:“谁再叫‘我,我,我’,我就不叫谁上来表演,哪一组表现好我就叫哪一组。”因此他们就安静地等着。我叫了一组平时较听话的那组,嘿,一个小鬼出乎我意料地拿出一个似烟斗的东西,我问他拿这个干什么?他说“我扮演老爷爷,所以拿着烟斗啊”。哦,原来是这个用场。接着我宣布表演开始了,当旁白开始读时,相关的人已经也开始了他们份内的表演,非常投入。演老爷爷的那个小朋友还把“烟斗”含在嘴里说话,驼着背,说话慢条斯理的,像极了老爷爷,把老爷爷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演得很形象。演儿子小朋友也各有各的.招牌动作,一个唱歌,一个翻跟头,一个吃力地帮妈妈提水;妈妈们说话也很利落,虽然没达到那种效果,但是也已经有了这种意识……表演完了,其他小朋友马上鼓起掌来,还纷纷评论谁演得最好,谁演得最形象,谁演出了某个人物的某种性格,并希望让自己也试试。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他们还没尽兴,希望再玩,于是我就让余下的小组自己利用下课时间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所以,适当有效的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认识课文里蕴藏的思想感情。坚信对于情境创设的表演还是有必要的,但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把课堂弄得太花哨,忽略了知识的获取,冲淡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人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下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期盼玫瑰早日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时,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能看到玫瑰花。课文围绕“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引发思考。故事的深层,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在这个过分崇尚自我的社会中,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这一层深意,我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森林中见过小鹿玫瑰花的小动物:“听了黄莺和微风的话,很多小伙伴也赶来了。你看,我们也看到闻到小鹿的玫瑰花了,我们会对小鹿说什么呢?”创设情境,说话练习。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小蜜蜂”说:“小鹿,我采过你种的玫瑰花的蜜,可好吃啦!现在想起来我的嘴里还甜甜的呢!” “小蝴蝶”说:“小鹿,我见过你的玫瑰花,可美啦!每天我们都要到玫瑰丛中跳集体舞,大家都说:‘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小兔子”说:“小鹿,我戴过你的玫瑰花,朋友们都说我是森林中最漂亮的小兔子!”……孩子们拥有的超凡的`想象力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只要我们努力挖掘,就一定能收获惊喜。精彩的回答已给“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这一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需喋喋不休地说教,孩子们已能深深体会到小鹿的玫瑰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给人快乐的同时,小鹿也收获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