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万里归途》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里归途》个人心得体会 篇1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两天已经霸屏了,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才能让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看了电影《万里归途》,感触良多,面对旅居国外的侨胞们,强大的祖国是他们的坚实后盾,在他们需要祖国的时候,外交官的机智勇敢是他们的保障。
正如影片里所描绘的那样,他们需要抗住压力,摸清情况,冷静思考,需要处变不惊,还要临危不惧,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同胞安全带回家,当然也离不开上级团队的指导和大后方的支持保障。
但是在战火纷飞的地方,更多时候就得像宗大伟和成朗一样,冒着枪林弹雨,随时都有可能孤身作战,处处步步惊心。
他们常常是一本外交护照,一面五星红旗,一件防弹衣,一部电话,还有那一身反复锤炼的职业技能,是侨胞们的安全保障。
一腔忠诚使命奉献的铁血信念,就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影片从始至终都客观实在地讲述了外交官们的信念和坚持。
侨胞们在面对生命危险的时候,是代表祖国给他们无限帮助的外交官,给了他们生的希望,为外交官们的付出致敬!
《万里归途》个人心得体会 篇2
电影讲述了中国外交官掩护中国公民从努米亚撤侨的故事。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致敬中国外交官。撤侨之路跌宕起伏,随时都有可能毙命,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中国外交官克服了重重障碍,最终把125名中国公民送回了祖国。
同时,也展现出人性中最温暖的一面,为了马上要出生的孩子,他是选择工作还是预产,在关键的时候,他是选择死亡还是懦弱,这样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不仅仅是工作这样刚性的一面。最后,电影给出了这位外交官一个喜剧,回家和老婆孩子团圆。
大的背景是战争,是中国人在战争环境里的撤出,早先就在新闻里有所耳闻,故事还原起来竟然不仅仅是到达机场,凭护照登机回国,而是让座给台湾同胞后,被迫留在努米亚,经历了士兵的扣押,炮火的轰炸,同事的死去,失联、求救、漫长的路途,以及最后惊心动魄的死亡游戏,中国外交官不仅表现出对同胞的热爱,也表现出一种对待国际友人的深深的爱。不愧是中国外交官。
《万里归途》个人心得体会 篇3
今天,《万里归途》正式上映,影片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
终极预告中,饰演外交官的张译和王俊凯深入枪林弹雨的异国小城,带领同胞徒步穿行沙漠戈壁,踏上危机四伏的撤侨之路,紧张刺激的情节扣人心弦。张译饰演的宗大伟被反叛军威胁时的特写,更是令人揪心。但回家的机舱广播响起时,同胞们百感交集的面孔令人动容,镜头中殷桃冲破隐忍的无声哭戏更是直戳人心。
同时发布的,还有一组“挺身而出”版海报,张译、王俊凯、殷桃在人群之中,走过艰难险阻的他们,满身风沙却眼神坚定,让人不禁更加期待这条归途的故事。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展现了撤侨路上的种种惊险时刻与感人瞬间,揭秘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式撤侨背后,外交官的不懈努力。首映后,“有燃点有泪点”“真实沉浸”是观众提及最多的观影感受。有观众直言,“紧张刺激的故事很燃,人物的情感又很戳泪,是情绪与视觉的双重满足”。
除此之外,张译的演技和导演对电影镜头语言的呈现也让观众津津乐道。张译细致入微的表演,演活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外交官,有观众表示“又被张译震撼到了,永远经得起大银幕检验的演技”。充满质感的画面,惊心动魄的情节,有观众感叹,“从故事结构,到人物塑造,再到镜头语言,收获了海浪般的重重惊喜”。
《万里归途》个人心得体会 篇4
国庆档上映的几部大片,《万里归途》目前占据着各大主流电影平台“想看”的头把交椅,可见这部电影的热度之高。除了改编自真实的撤侨事件,“师徒组合”(王俊凯和张译)和“鸡毛夫妻”(张译和殷桃)重聚,《万里归途》还有什么卖点吸引观众?
《万里归途》以2015年努米亚共和国内战为背景,讲述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和新人成朗临危受命,带领北非边境的中国同胞回家的故事。不难想象,影迷很容易把《万里归途》和类似题材的《摩加迪沙》作对比。
不同的是,《摩加迪沙》以外交官及其家属、工作人员的撤离为主,落脚点是韩国电影擅长的南北关系。《万里归途》则关注125名在外打工的普通民众,在没有物资和支援的危急情况下,徒步穿越战火和荒漠,最后走出困境,体现的是中国外交官的勇气和智慧。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所谓撤侨就是飞机军舰开到,所有人挥舞国旗欢欣团聚,根本想象不出他们曾经历多少磨难。《万里归途》正是聚焦回家前的这一段征途,设置了大量的障碍和考验,比如政府军不协助、反叛军的挑衅、通讯中断失联、撤离点情况不明等,让主人公不断卷入未知的风险和危机,并用15天、32万步这样直观的数据,给观众带来极强的心理压迫感。
物理层面的困难同时带来了精神层面的交锋,成朗和宗大伟在经验和原则上的冲突,则把外交官的个性和品质落到实处,让普通观众对这个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张译扮演的宗大伟是《万里归途》的绝对一号。他熟悉当地语言,懂民情接地气,在底线之上懂得灵活变通,并具备优秀的研判和交际能力,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可谓是“说软话办硬事”的典型代表。片中,张译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稳,有血有肉,实现了观众情绪的最大调动。
《万里归途》个人心得体会 篇5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国庆档播出的主旋律电影《万里归途》,这部电影深深打动了我。
影片刚开始,就介绍了发生内乱的努米亚共和国的背景:整个国家发生动乱,保卫家园的政府军,还有残忍的反叛军之间的战斗,导致很多无辜的人流连失所,还有很多人员伤亡。
机敏的宗大伟、正直坚定的成朗还有善良体贴的白婳,他们带领一群撤离的华侨,正在往指定的地点赶。
这部电影,我要站在主角宗大伟的角度去看,他是中国在努米亚的外交官,真正让我敬佩的是,他在面对叛军时的表现,还有他如何去鼓励华侨的那种勇气。
宗大伟在电影里面说了很多谎话,但是说谎话是需要很大的担当承担的,他需要把每一个华侨给带到安全的地点撤离。
他们被叛军抓到的时候,叛军首领想利用他中国外交官的身份,来承认他们叛军的合法地位,但是被宗大伟拒绝了,这非常需要勇气,还有考验。
包括在整个剧的结尾时,他又被反叛军给抓住,我清楚都记得他第一次跟反叛军交锋时,他努力的抖擞那拯救的衣领,以便使自己镇定下来。还有这一次跟反叛军的首领交锋,他非常紧张,腿发抖。我非常知道他跟那种情况之下非常害怕,作为外交官,又不是军人,但是这种勇气来自于他对同胞的爱,来自于他的.责任,来自于他的担当。
电影当中还有一处细节我非常清楚,就是在成朗的带领之下,撤离的华侨穿过沙漠,到达指定地点时那种激动的时刻。
有一位华侨亲自计数了他们从出发地点到达指定地点的步数,总共是32万6713步,期间,他们穿过了一望无际的沙漠,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最终抵达了目的地。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够有这种实力去撤出本国的华侨,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真心的体会到那句话:我们并非生在和平的时代,而是生在和平的国度。
我在想如果让我去走那么长的沙漠距离,我肯定会绝望,正所谓‘楚善不可及,归路但萧条’,这也是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国外交官在面对所在国发生动乱时,他们需要处理各种各样棘手的情况,有时候甚至可能会丢掉性命。
《万里归途》这部电影代入感非常强,在国庆档播出这样一部电影,我觉得非常值得一看,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