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的,在编写上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知道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每个学生带一个小钟表,模型钟。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我注意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来获得新知,这样既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同时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上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我创设这样一个谜语情境:“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嘀嘀嗒嗒走,猜猜他是谁?”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接着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表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光有漂亮的外表,钟面上还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钟的表王国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也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然后,我用课件演示让学生加深对钟面结构的.认识。(出示课件)在汇报观察结果时,有的学生说到了秒针,我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我会告诉学生我们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2、认识整时刻
“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钟两个好朋友,那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我利用这样的过渡性语言,承上启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了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出示课件)3时、6时、8时。然后再提问:3时、6时、8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发现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我便适时地告诉学生: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我用学具再次让学生巩固看整时的方法。(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4,那么钟面上的时刻就是4时)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动手操作,拨整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结合生活实际拨整时的动手操作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同学们读书的时间8时,同学们做课间操的时间10时,然后让学生以“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的方式同桌合作进行练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整时的方法。
衔接语:通过学生认识了钟面、整时刻,能熟练地拨整时后,再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电子表示法
我用卡片出示4:00的电子钟时间,(板书)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下午放学的时间,“有人会读吗?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告诉学生这种记时法叫电子记时法,并指导学生电子记时法的写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能,激励再学习的目的,针对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多角度、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的练习。
1、说一说,比谁棒。通过让学生说说小朋友一天的活动和什么时刻做什么,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互相评议安排是否合理,更能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
2、画一画,比手巧。同学们能帮老师修一修三只掉了针的表吗?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小朋友最聪明,通过创设一个情景,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合作进行修理钟表,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写一写,比眼快。通过让学生观察钟面,用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迅速地写出钟面上的整时。
(四)总结拓展,体验乐趣
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从这个朋友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自我评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再次巩固新知的好方法。
四、说板书设计
时针4时
分针钟表图片4:00
12个数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突显重点)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
6、7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整时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实践探索学习法,让孩子们通过看钟、拨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拨一拨、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小明每天遇到了一个难题:小明妈妈天天早上叫小明很辛苦,请小朋友想办法?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乐于助人,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其次,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
在汇报观察结果时,课件出示:又粗又短是时针,又细又长是分针。有的学生说到了秒针,我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我们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4时、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2时、4时、8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3时,6时,师说时间生拨,同桌互考等通过拨规定的时刻进一步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3、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电子表示法教师出示有许多钟表的课件,让学生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钟表——电子表。
接着出示钟表和电子表表示的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再提问:电子表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里见过?你能试用这种方法表示3时吗?
学生试着用电子表示法写时间。教师小结出用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巩固知识,我紧接着出示8时、10时让学生用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第三层:课间休息
这一环节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的需要设置的,让学生拿尺子举起当分针,另一只手当时针做3时、6时、9时、12时游戏,同时也让他们轻松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第四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后系统学习时间知识的起始课,也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钟表》。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
重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准备:课件、实物钟、学具钟。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设置了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巩固练习。
(4)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先说出谜语让大家猜,然后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了三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钟表店开张,让我们去参观。
第二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主动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组小朋友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通过课件演示指针的'转动方向。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步是认识整时
虽然有些学生在生活中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课件,师生一起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出结论。再引出整时的两种写法。然后,用课件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书写。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巩固知识。在这层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拨一拨
活动二:找朋友——连一连
活动三:小明的快乐周末
让学生边看课件边说一说,再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第四环节:小结
引导学生说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教师提出希望。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4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