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作者简介

二、朗读全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少顷(shǎo ) 犬吠(fèi )呓语(yì ) 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 意少舒 (shǎo)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欲先走(jī) 惊觉欠伸(jiào)

三、联系课文,解释下面的字词,想一想与现在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1、于是( 在这个(时候)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今意是:承接连词)

2、两股战战( 大腿 )

(今意是:量词事物的一部分; 屁股)

师:“两股战战”什么意思:两条大腿哆嗦直抖。 这个词好像在哪学过?在蒲松龄《东郭先生和狼》里面有一句话“屠自后断其股”,其意思是“屠夫从后面砍断了它(指狼)的腿。”

3、几欲先走 ( 跑 )

(今意是:步行、行走)

师:“走”古代作“跑”讲,我们能不能联想到一个词?(走马观花)释 义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cū luè)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mí huò)。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师:这几个词属于一种什么文学现象?

(古今异义)

师:那么同学们在课文中再找找还有哪些属于古今异义?找到的举手

古意 今意

1 (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聚合,合在一起

句子翻译(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2 (但)闻屏障中 只 转折连词,但是

句子翻译(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

3 当(是)时 这 判断动词

句子翻译(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4 微(闻)有鼠 听 用鼻子嗅

句子翻译(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5 宾客意(少)舒 稍微 数量小

句子翻译(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6 (稍稍)正坐 渐渐地 稍微7 中(间)力拉崩倒 夹杂 房间、中间、间隔

句子翻译(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8 (虽)人有百手 即使 假设连词 虽然 条件连词

师:课后要注意归纳整理

四、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坐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 名词 口技人坐屏障 坐 动词2、妙 众妙必备 妙处 名词 以为妙绝 好,奇妙 形容词3、绝 以为妙绝 极 副词 群响必绝 灭,消失 动词师:那么这种现象叫什么?(一词多义)

师:这个在课文当中就比较多了。同学们再找几个,找到举手。

4、呼 忽一人大呼“火起” 呼叫 动词 呼呼风声 拟声词 5、指 手有百指 手指 名词 不能指其一端 指出 动词 6、乳 妇抚儿乳 喂奶 动词 儿含乳啼 奶头 名词 7、起 夫齁声起 响起 动词 夫起大呼 起来 动词 8、一 又一大儿醒 一个 数词 一时齐发 相同 形容词 师:课文当中像这样的词应该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要归纳整理。 师:其实我们文言文当中除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还有一种现象叫什么?(词类活用),同学们能不能在本文中找几个?

五、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2、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3、妇抚儿(乳 )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4、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5、妇(手)拍儿声 用手 名词作状语

(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6、无不伸颈,侧(目 ) 用眼睛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师:在前面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名作动 2、蹄之,用蹄子踢 名作动)

师:下面老师给一分钟时间给同学们,看看还有没有有疑问的字词或句子的理解。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师:以前就有一个同学问过我,老师:那个“惊觉欠伸”的“觉”字,好像读惊觉jué啊。大家认为应该读什么?有没有同学读jué的?

师:那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读jué,而读jiào呢?(是因为这里是“睡醒”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对课文的字词,进行疏通,老师教你们的方法就是,学会归纳整理,课后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再找找。然后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或者课本上。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课文结构

六、课文结构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第一部分(1)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第二部分(2-4)写表演过程(写表演者表演的几个场景)

第三部分(5)表演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语言揣摩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落实生字听写。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知道蟋蟀、青蛙、蝉都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别用翅膀、声囊、响板发声的;感受它们的“奇妙”;读懂“奇妙”的意思。

4.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仿说练习。

教学重点:

1.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知道蟋蟀、青蛙、蝉都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别用翅膀、声囊、响板发声的。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仿说练习。

2.感受它们的“奇妙”;读懂“奇妙”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整体感知,回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9课(出示课题:奇妙的歌手),齐读课题。

(一)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复习巩固词语。

1.齐读词语。

第一屏:合唱队 组织 嗓音 蟋蟀 振动 优秀 洪亮

2.开火车读词语。

第二屏: 呱呱呱 知了知了 悦耳的琴声 翅膀 声囊 响板 又响亮又有节奏 十分动听

3.引导学生对第二屏的词语进行归类,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第三屏; 悦耳的琴声 翅膀 呱呱呱 又响亮又有节奏 声囊 知了知了 十分动听 响板。

(重点引导学生竖列进行词语归类,使学生从小动物的叫声、声音怎么样、哪发声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

(四)全班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不用嗓子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因为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所以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词语的归类积累,复现课文内容的大意,为学习新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细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奇妙”,读懂“奇妙”。

(一)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2段,感受蟋蟀发声的奇妙。

1.感受蟋蟀的“歌声”悦耳。

教师胸前贴小黄莺图片饰演小黄莺。

导语:森林王国就要举行音乐会了,我要去寻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成一个合唱队。有一天,我飞到草丛里,听见蟋蟀在唱歌。

教师做出听声音的动作,引导学生读出小蟋蟀的叫声。

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课件出示:歌声好像悦耳的琴声。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歌声的“悦耳”(指名读)。

(2)小蟋蟀们都来夸夸自己这美妙的歌声。(全班齐读)。

2.读懂对话并知道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渗透奇妙。

(1)教师继续饰演小黄莺走到学生身边,随机出示课件,师生、生生对读对话。

结合标点的变化,引导学生读出夸奖的语气。

课件出示: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动听!

(2)引导学生读好蟋蟀唱歌“不是用……是用……”的语句,并且知道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

课件出示:你说错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发声的。

3.建立联系,强化发声的奇妙。

(1)听蟋蟀叫声的录音,感受小蟋蟀歌声的“悦耳动听”。

(2)结合音频与蟋蟀发声部位建立感受奇妙。

学生说说自己观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奇妙、奇特等词语。

预设:奇妙/神奇/奇怪/奇特/……

教师适时出示四字词语(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丰富学生语言,引导学生积累。

4.拓展阅读,丰富知识,深化奇妙。

(1)结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过渡语:当我知道小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还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说说你们有没有问题也想问问小蟋蟀呢?

预设:生1:蟋蟀用翅膀怎么发生呀? 生2:蟋蟀为什么能用翅膀发声呢?

(2)在学生所需时出示拓展资料:解疑:小蟋蟀怎么用翅膀发声的?

课件出示:我翅膀下面有许多小齿(chǐ)。左右翅膀一张一合,快速摩(mó)

擦(cā) 振动,就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知道了吗?

(3)通过看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小蟋蟀用翅膀发声的奇妙。

5.分角色再读第2段。

小结; 多有意思,多奇妙啊,让我们分角色完整地再读读这一段吧。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指导学生读懂小黄

莺和小蟋蟀的对话,有语气地读好对话,为后面的分角色朗读做好铺垫;针对学生的质疑引入拓展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识字。

(二)以读代讲,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读好3、4段。

过渡语:后来小黄莺又发现了小青蛙和蝉两位奇妙的歌手。它们之间又说了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四人一组分角色读读课文3、4自然段,一会儿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1.小组分角色练读,读好小动物的对话。

2.学生进行赛读,读出小黄莺夸奖的语气以及发声“不是用……是用……”的语句。要求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倾听。

3.学生交流:说说从他们的读中听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进而感受发声的“奇妙”。

4.指名补充黑板上青蛙和蝉两部分的板书,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对话。

教师出示词卡全班同学齐读词卡,一名学生贴词卡把板书补充完整。

板贴词卡:又响亮又有节奏、声囊;十分动听、响板

5.观看视频调动听觉视觉感官,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2自然段的指导学习后,采用赛读的激趣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3、4自然段,体现“教—放”的学习过程;通过帮助老师补充板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3、4自然段内容;最后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动态视频相结合,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

(三)回顾词语,回归整体。

1.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回归整体再次感受小动物发声的奇妙,带着这种感觉再次自读课文。

2.出示儿歌,复现本课的生字,强化记忆。

过渡语:课文变成了小儿歌,再来夸夸这些奇妙的`歌手。

课件出示 小黄莺成立合唱队,

优秀歌手来组队。

蟋蟀歌声真悦耳,

,似琴响。

不用嗓子用翅膀。

青蛙唱歌呱呱呱,

声音响亮节奏强,

不用嗓子用声囊。

蝉儿唱歌很动听,

知了知了银色满,

不用嗓子用响板。

设计意图把上课伊始时的归类词语再次由板书完整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横向观察,回归课文整体,强化记忆;通过阅读由课文浓缩而成的儿歌,增强学生阅读的乐趣,同时复现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多识字。

三、拓展阅读、练习表达,进一步感受奇妙。

(一)结合课文内容引入拓展资料。

过渡语: 合唱队成立了,在这些优秀歌手中,可不是只有小蟋蟀、小青蛙和蝉这三个不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证据就在第5自然段中,快读读我是从哪知道的? 指名回答

过渡语: 今天我也请来了2位同样是不用嗓子唱歌的奇妙的歌手!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

1. 出示小蜜蜂和响尾蛇图片及文字。

2. 借助拼音学生自读拓展文。

拓展文1

dà jiā hǎo ,wǒ shì mì fēng 。xiǎo huáng yīng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hěn

大 家 好, 我 是 蜜 蜂。 小 黄 莺 听 到 我 的 歌 声 很

hǎo tīng ,jiù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hé chàng duì 。qí shí wǒ yě bù shì yòng

好 听, 就 邀 请 我 参 加 了 合 唱 队。 其 实 我 也 不 是 用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wǒ shì kào chì bǎng xià miàn de jiān piàn zhèn dòng cái

嗓 子 唱 歌 的 ,我 是 靠 翅 膀 下 面 的 肩 片 振 动 才

néng fā chū shēng yīn de ,nǐ jué dé qí miào ma ?

能 发 出 声 音 的, 你 觉 得 奇 妙 吗?

拓展文2

dà jiā hǎo ,wǒ shì kào wěi bā shàng de jiǎo zhì huán chàng gē de xiǎng wěi

大 家 好, 我 是 靠 尾 巴 上 的 角 质 环 唱 歌 的 响 尾

shé yǒu yī tiān xiǎo huáng yīng zài shā mò lǐ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jiù hěn

蛇,有 一 天, 小 黄 莺 在 沙 漠 里 听 到 我 的 歌 声 , 就 很

gāo xīng dì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tā zǔ zhī de hé chàng duì 。méi xiǎng dào hé

高 兴 地 邀 请 我 参 加 了 它 组 织 的 合 唱 队。 没 想 到 合

chàng duì lǐ yǒu hěn duō hé wǒ yī yàng bù yòng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gē shǒu ne ,

唱 队里 有 很 多 和 我 一 样 不 用 嗓 子 唱 歌 的 歌 手 呢,

duō bù kě sī yì ā !

多 不 可 思 议 啊!

(二)争当小作家,根据资料仿说练习。

1.回顾写作顺序。

(1)“师问学生答”第2段,凸显写作顺序特点。

课件出示:小黄莺飞到哪?——小黄莺飞到草丛里。

听见谁在唱歌?——听见蟋蟀在唱歌。

歌声怎么样? —— ,歌声好像悦耳的琴声。

小黄莺说什么?——小黄莺说:“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动听!”

小蟋蟀怎么回答?——小蟋蟀轻轻地说:“你说错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发声的。”

(2)“生问师答”第3段,强化写作顺序特点。

(3)“男生问女生答”第4段,深化写作顺序特点。

2.学生自主发现三段相同的写作顺序特点。

课件出示:小黄莺飞到哪?

听到谁在唱歌?

歌声怎么样?

小黄莺说什么?

对方回答什么?

3.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学生再读文自编童话故事。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歌声怎么样?小黄莺说些什么?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

词语,用不同的语句表述。)

4.学生展示汇报。

运用评价的机智,鼓励每个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编故事的兴趣。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提供资料;通过游戏回读课文2、3、4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发现写作顺序的特点;最后通过编故事的环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意思,使学生的发言充满新意;在充分的鼓励之后激发自编故事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汉字、发展语言,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四、看拼音卷,落实听写。

1.看拼音写生字,巩固生字的书写。

2.大屏幕反馈,鼓励学生在最后一个空里将课堂上学习的词语加以运用: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稀奇/少见/奇妙/奇怪/新奇/神奇等。

3.推荐阅读书籍。

师: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用嗓子也能唱出动听歌声的歌手呢,请你们代替小黄莺去找一找,也把它们编进童话故事里面吧。给你们推荐一本书《法布尔昆虫记》这里面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会让你们找到想要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小卷子的形式让学生回归整体感受动物发声的奇妙;通过看拼音写生字的

形式当堂检测学生的生字掌握及书写能力,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小儿歌。

语文教案 篇3

习作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1遍。

课后分析:

三年级时习作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所以在教学之前举行了“我来夸一夸”时为了降低孩子写作的难度,在教学中学生的日记作为范例,可以增添孩子写作的兴趣,也使孩子除却对作文对惧怕心理,还可以让孩子撰写作文时“有路可寻”。从孩子对作文反馈来讲,学生能简单把事情叙述清楚,但写得生动的为数不多,特别是习作的格式,标点的使用上正确率有待提高。故我十分重视习作的讲评,批改讲评之后再让孩子把作文修改撰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万事开头难”之后定会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语文教案 篇4

语文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