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科技讲座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篇1
5月14日晚上,校区在20xx报告厅隆重举行了20xx—20xx年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心得暨表彰大会。出席大会的领导有,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荣昌校区管委会主任王永才、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汉春,校区正处级调研员李林华,综合办公室主任赵智华,教学办主任曾仁权,科技办主任向钊,校区团委书记王熹及各系部党政负责人。与会的还有项目指导教师和全体参赛选手,学生干部等。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随后,校区团委书记王熹为20xx——20xx年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心得。在心得中,王熹书记认为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校区领导的正确指导、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不懈努力。同时,王书记指出了活动的不足,希望今后校区各部门继续支持,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产出更多高水平的作品,推动校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接着校区正处级调研员李林华宣读了《20xx—20xx学年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获奖名单》和《20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本科组获奖名单》。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汉春宣读了《20xx——20xx学年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立项备案名单》。随后与会领导为各获奖团队颁奖,包括20xx——20xx年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获奖作品和20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品在内的12件作品获得了表彰。获奖学生代表邹娜和指导教师代表魏述永在大会上先后发言,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畅谈了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感受。
大会最后,王永才副校长作了重要讲话,代表学校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校区发展的各系部各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向积极参加校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老师和同学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在此次活动中获奖的同学老师表示祝贺。同时提出了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校区各部门共同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条件;
第二,希望老师们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方法;
第三,希望同学们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良好的平台,着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王校长还鼓励大学生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
据悉,20xx—20xx年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共计对122项大学生科技项目立项备案,资助项目60项,其中有农学类9项,综合类8项共17个项目在校区立项。在参赛同学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专家组严格评审,产生了一等奖项目2项,二等奖项目3项,三等奖项目5项。在20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校区获得重庆市本科组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的良好成绩。
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篇2
在学校教授、辅导员和老师的辛苦指导下,《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座》课程完满拉下了帷幕。是他们引导我们走向专业课程的第一步,在这里对他们努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那一会儿,我都不知道接下来的大学专业学习将要学习什么课程,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学校这个学院,大抵是我过于看重所谓的热门专业吧!填报志愿的时候毅然选择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我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因此也很辛运考上了该校的二院。在志愿填报之前我从没认真了解过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的到底是什么课程,只知道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应用非常广泛,其他的知之甚少。那我又是如何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高中生到现在对电子信息领域有所了解的呢?那就是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座》课程,这个课程可以说是我接触专业知识的第一课。在这里就分享一下听完该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首先我知道,老师说:“以前这个课程是在大二上的,但现在在大一就开始上了,跟你们说这些专业知识无异于跟高中生讲专业知识”。但我们可以看到老师还是很有耐心地跟我们上完他们精心准备的课件,这个我很感动!
电子信息类专业共分为五个专业,分别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导航工程这五个专业。这几个专业既然能够放到一起作为大类招生,就说明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电子信息在现代化社会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电子科学技术就无从谈起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其在国防、科研、教育、卫生等领域应用极其广泛,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正是因其应用如此广泛才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热门归热门,其学起来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可能是热门跟难度的关系是正比的吧!根据最近调查数据显示,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难度仅排在医学、理学、法学之后。老师都说难就难在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很多,特别是数学和C语言要过关,如果数学和C语言不过关的话就无从谈起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因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因为只有理论知识才能支撑起你走进科学天堂的野心!
实践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发明发现的核心灵魂。创新发明发现也并不是一味地凭空想象,而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个规律就需要作大量的实验去证明其可行性。例如人们发现原子的时候就猜测还有其他的粒子存在,于是相继发现了电子、质子。也正是电子的定向移动,才有电流的形成,有了电流人们就想到了利用电流的方向时刻改变特性,发明了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代码,才有了现在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电器世界;才实现了“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的传奇佳话。
同样,电子信息类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因此,勤于动手实践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如果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那这个大学生是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要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那么实践和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实践才能创新!
现在不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时代,是需要我们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时代;现在也不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时代,是需要我们善于主动出击、抓住机遇的时代。
听完这几次讲座,使我获益匪浅。不仅让我的见识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并且对我未来的规划也得到了一次新的定位,最后想对自己说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篇3
我从事于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任务是车载娱乐终端的软件功能评测。在20xx年我公司为上汽集团推出全时在线inkanet系统,除了传统车机的导航、娱乐功能,还增加了实时路况、一键通导航,并能通过语音指令来拨打电话、查股票、收短信、在线聊天。真正实现了互联网与汽车相结合。
车联网给所有人带来无限的想像空间,车联网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及控制等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实现多个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交互,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交通全时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为主的网络与应用。
在20xx年的上海车展博览会上,上汽集团推出了in kanet第三代系统,奔驰、宝马、沃尔沃、日产、福特、丰田等也已全面进入智能行车系统,吉利的g-netlink、比亚迪(byd)的“i”系统、华晨的e-drive也纷纷加入这一波的车联网大潮。
车联网的热度一直在增加,不但被汽车业界看好,甚至吸引其他行业逐步渗透到车联网行业来。车联网正在颠覆传统的汽车工业。google在20xx年宣布制造无人驾驶汽车,规模化生产已指日可待;苹果在今年宣布了ios in the car计划,本田、现代起亚、宝马等汽车公司已与其合作。
车联网产品的形态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呈多样化。车机自带通讯模块会增加硬件成本及通讯成本,通过mirrorlink技术使车主在车上时可以用手机实现联网,既可以降低车机本身的成本和服务成本,又可以实现车联网的一些功能,并能将车主不在线的时间吸引到互联网上来,通过互联网开发出不同的增值服务。另外obd加手机app的产品形态也已非常流行,此类产品的价格便宜、免安装,只需手机下载一款手机软件,通过蓝牙或者其他连接技术将车辆信息发送到手机端,实现远程诊断。
车联网技术虽然发展迅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车联网产品还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每家车载系统的“接口”还不尽相同,就更谈不上车联网的商业模式了,目前我们公司正致力于车联网行业标准的'推动,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车联网产业一定会蓬勃的发展。作为一名车载行业的工作人员,我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新科技知识,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工作阅历,才能紧跟车联网技术发展的脚步,为车联网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篇4
9月12日,我参加了晋江市科协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讲座,感受颇深。
一、学习内容简介:
1、省科技中心叶主任在会议上传达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有关精神,它是一项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项目的竞赛,它秉承着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涌现的根本宗旨,已成为目前我国面向全体在校中小学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一。举办这样大型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不仅为众多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青少年提供了科学展示和科技交流的舞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竞赛与交流活动的推动,使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与提高。
2、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周海光教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的讲座,他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如何选题及注意事项、泉州的参赛情况、详细地介绍。
二、学习体会
这次学习使我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听专家的讲座,使我对如何在学校开展相关的科技活动有了一点头绪: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源自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学生能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主要看他会不会思考,会不会探究。也让我认识到搞科技教育目的并非是为了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能获奖,而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探究、善于创新、善于实践的习惯。
三、几点思考
我们学校的科技教育应该如何开展,该如何营造学校的科技教育氛围?我想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学校首先要建立一支事业心强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开展生动有趣科普活动。
根据目前我们学校的现状,可先开展一些简单的、容易操作的科技活动,如:“巧手创新,变废为宝”、“小发明”、“科学幻想绘画比赛”、“读一本科技书”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的氛围。
此次讲座使聆听的老师受益匪浅,对今后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了完整的思路和方法,激发了辅导老师热爱科学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激情,认识到只要勤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与探究,就能够引导青少年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提高学生们动手动脑和勇于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