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绝句》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绝句》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 篇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反复诵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设疑导思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借助情景引入课文。

二、解诗题

板书诗题,领读。解释题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配乐)

生自由读。(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

四、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文中哪句诗描写了这个情景。(指读)

3、学习“鹂”、“鸣”、“翠” “鹂”怎么记住、造字法、图片

“鸣”怎么记住、字谜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两只黄鹂站在柳枝上会说些什么。

“翠”怎么记住、绿的意思、观察上半部分的羽你发现了什么?(书空)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梢间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谁愿意用朗读表现这种春的生机呢?(指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句(课件)

1、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猜,这白色的弧线会是什么?(白鹭)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读)(行的多音字)

3、学习“鹭”,讲一讲这个字、造字法、图片

4、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诗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吗?(翠、白、黄、青)青是什么颜色。

5、真美啊!仰望青天,一行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谁愿意读读这句诗?(指读)

6、谁能把前两句诗一起来读?(指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句

1、到处莺歌燕舞,满眼绿柳垂丝,怎不令诗人陶醉,此时他透过窗户,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谁知道这是哪句诗?谁愿意把这句诗读给同学们听?(指读)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字卡:“岭”)

“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为了更好的学习岭我们先学习令字。

认识“令”字,怎么记住、字理图(古人端坐在大伞下面,用手指着前方,他向下面的人发布命令)

课件出示“今”,再贴上“、”,变成“令”字,让学生认读添加部首,教给方法,巧引“岭”等一串字

4、那这个“令”字加上“山字旁”就念xx,很显然这个字的造字法是xx。令是它的xx,山是它的xx山是它的形旁说明它的意思和什么有关。组词。对这就是山岭的岭。

5、如果是“金字旁”加“令”字,与什么有关,念什么?如果是“羊字旁”加“令”字,与什么有关,念什么?如果是“令”字加“页字旁”,与什么有关,念什么?(相机出示:岭铃羚领等一串字)

6、小结:看来汉字的构字是非常有规律,学习起来也是非常有趣的。

那我们再学一个字,出示字卡“含”字。怎样记住它?

7、教师再出示“令”字,让学生观察它是怎么变成“含”字的。

引导学生分析“含”字——令字一点被咬下,放在口中不咽下。

8、借助道具“窗框”,引导学生讲诗中“窗含”是什么意思。

9、这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谁能读一读这句诗?

(四)学习第四句

1、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船,我们看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万里船)

这是要开往哪里的客船呢?

2、学习“吴”怎样记住它?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3、吴与吞对比。

4、东吴远不远啊,从那个词看出来的。

5、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心里高不高兴啊?(愉快)

6、让我们读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吧。(指读)

7、后两句诗指读齐读。

五、诗画一体,配乐朗读,感悟诗意

六、巩固识字认读生字

七、拓展讲解押韵、对仗。

八、熟读成诵,这首诗你被下来了吗?(试背)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 篇2

《绝句》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

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 bo ”不要发成“ be ”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

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

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咳嗽俅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2、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3、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 豪迈悲壮

4、诗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5、知识点拓展 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方案一、通过老师的表演来完成,用扇子作为辅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约姿态,与东北汉子的豪放

方案二、语言阐述。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接的说:“你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说说这首诗与本首诗在风格上的不同,本首诗(婉约),这首诗(豪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诗人,却写出了如此豪放的诗,这首诗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异类。 选用哪种方案,视实际情况而定。

6、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联系李清照当时正处在北宋战乱的年代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发生战乱。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乌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理解全诗的主旨。从全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的歌颂,又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表达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铿锵的表白。

8、总结: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位富有才气、正直的才女。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绝句》

1、介绍作者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习

(1)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2)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课后延伸

1.运用本诗学习方法,阅读杜甫另一首《绝句》,与课文对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欢悦的心情,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描摹景物清丽细致,与课文中《绝句》异曲同工。

2.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业

1.把通过想象把《绝句》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

2.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课的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唱首春天的歌吧!(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来了,你们高兴吗?恩!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也很高兴。有一天,他坐在屋里,透过门窗,看见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放眼望去,远处的高山上,竟还有千年没化的积雪。多美的景色呀!杜甫高兴地写下了这首《绝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

1、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流利;边读边用笔划出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3、现在,谁来试着把古诗读一读?小朋友听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教师随机评价)

三、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古诗你们都会读了,诗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赶快睁大你们明亮的眼睛,因为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从古诗里跑出来了,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第一个跑出来的是谁呢?(课件出示生字鹭柳窗鸣)

四、再读古诗

生字都认识了,古诗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现在,谁再来读读古诗。

1、指名读。

2、齐读。

3、老师读。

4、齐读。

五、感悟古诗

小朋友,刚才我们反复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

大家仔细听,仿佛听到了什么?再仔细看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欢快地歌唱、嬉戏,多开心呀!它们可是春天的小使者,为春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2、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着这句诗,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蓝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正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多么美妙的.春光啊!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来了,树儿、鸟儿都焕发了勃勃生机。人们也开始繁忙起来,你能从诗中哪一句看出人们忙起来了?这船只停在江边,他们在等待什么呢?虽然,远处的山上还有终年没融化的积雪,可山下,已经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4、小结:

同学们,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绿的柳、蓝的天、白的雪,还有那欢乐的黄鹂,自在的白鹭,江边停泊的船只,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还可以配上你的动作、表情呢!

六、拓展延伸

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他还有一首写春天的诗呢!(课件出示《绝句》)。

他还有一首诗写的也是春天。(课件出示《春夜喜雨》)

杜甫是多么喜欢春天呀!你们呢?课后,(课件出示作业选选选)大家也可以用你们的笔,象杜甫这样,写写身边的春天,画一画春天,还可以翻翻课外书籍,找一找还有哪些诗人写了春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