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郑成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成功》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和一些重点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第二部分“收复中国台湾”各小节的大意。

3、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描写战斗场面的方法,运用方法描绘一个战斗场面。

4、了解郑成功生平的主要功绩,感受这位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增强对民族英雄的崇敬缅怀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丰功伟绩,增强对民族英雄的崇敬缅怀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第五自然段描写战斗场面的方法,运用方法描绘一个战斗场面。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1、简单了解郑成功的生平事迹。学生在自读1、2两小节的基础上,练习介绍郑成功的籍贯、伟大功业等。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识课文的层次结构。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郑成功的图片,师简单介绍他的基本情况。

2、生读1、9自然段,再介绍。(师板书:伟大功业收复中国台湾建设中国台湾)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浏览全文,划分层次。

2、学习“建设中国台湾”:郑成功是从哪两方面建设中国台湾的?

3、初读,读正确,读流利。

(1)指名读

(2)结合指名读课文时,学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1、完整地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给2、3、4、5、6各小节概括小标题,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感受郑成功的爱国情怀、善于带军和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补充相关资料,加强学生对侵略者和郑成功的认识和感受。

3、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绘一个战斗场面。

4、简要复述郑成功“收复中国台湾”和“建设中国台湾”的丰功伟绩。

教学步骤;

一、复习:课文介绍了郑成功的`哪两个事迹?

过渡:郑成功怎么会收复中国台湾呢?他又是如何收复的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

1、默读,思考小标题,用四字概括。

2、交流小标题。

3、师指“急需收复”,这一节中首先一个“强占”应引起我们的思考。(1)“强占”什么意思?(2)他们为什么要强占中国台湾?(3)他们是凭借着什么强占中国台湾的?师简介强占情况。这一节中还有一词需要体会“残酷地奴役”,你们认为什么叫“残酷地奴役”?他们是怎样残酷奴役台湾同胞的呢?

我们来听一听这个资料。

5、看了这一幅幅画面,你心情怎样,你想干什么?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我不但要听你声音,而且要看你的表情。

6、师:是呀,面对侵略者的横行霸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愤慨呢?作为一向胸怀收复中国台湾伟大抱负的郑成功来说,怎能不慷慨激昂、痛下决心呢?

7、(出示“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中国台湾自古以来……’)谁来有感情地朗读。

你的语调为什么这样激动高昂?

8、过渡:只有决心大,才有巨大的行动。郑成功不仅是决心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巨人。大丈夫“言必行,行必果”。来,我们来读读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指名回答)

9、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战。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10、郑成功在战前准备工作上,你们觉得做的怎么样?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11、你们认为应该怎样朗读这些内容?指名感情朗读。生评。请你们听听最好的朗读。(放配乐朗读)齐声朗读。

12、过渡:让我们跟随充满自信的郑军官兵走近激烈的战斗场面,去感受一下他们的英勇善战。(板书:英勇善战)

13、轻声自由读,用笔划出表现郑军官兵英勇善战词句。

14、交流词句。你能有感情地读这句吗?你读出了什么?

15、齐读表现郑军官兵英勇善战的4句话:先示范读,再齐读。

郑军的英勇善战,我想是作者重点要赞颂的。但既然是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必然也少不了对侵略者的描写。有哪些语句?

16、过渡;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抱负终于得于实现,他终于把广大台胞从荷兰侵略者的魔爪下解救了出来。他的这一丰功伟绩后来人怎能不永远牢记呢?(出示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课文

1、齐读

2、联想起哪些词来形容取得的伟大功业?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运用点面结合、反面衬托的写法描写一个战斗场面。

2、完成训练册作业。

3、拓展延伸。通过上网、读书、看电视等途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资料,并有选择地作好一面摘记,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决心很大

↗收复中国台湾

郑成功→准备充分

(民族英雄)↘英勇善战

↘建设中国台湾

《郑成功》的教学设计 篇2

第一次试教:

一、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回答。

板书:收复中国台湾 建设中国台湾

2、出示句子:民族英雄郑成功成功收复中国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四~六自然段。

1、课文写了他两方面的功绩,我们先来看他是怎样收复中国台湾的?

2、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在收复前,郑成功做了哪些工作?

(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

3、他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工作?

4、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看到了什么?

5、看到这些,心里会想些什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6、战斗终于响起了,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7、找句子,用直线画出郑军官兵表现的句子,波浪线画出敌舰队的表现。再同桌交流一下: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全班交流。

8、装甲如此坚固的荷兰舰队在郑成功官兵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充分说明了什么?(郑军的勇猛善战,训练有素,志在必得)

9、当郑成功的军队凯旋归来时,台湾同胞是如何表现的?(慰劳,酋长要见郑成功,老百姓欢庆胜利)

10、郑成功也表现了汉族人民礼尚往来的友好礼节。(赠送了绸布、烟草)

11、齐读,读出热烈的气氛。

三、学习七~八自然段。

1、郑成功收复了中国台湾,又是怎样建设中国台湾的呢?

2、指名读第七、八自然段。(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3、人民生活变好了,孩子们有书读了,这都是谁的功劳?(郑成功)

是啊,汉族将领郑成功的举动使得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加融洽了,真不愧是——“民族英雄”啊!

四、小结(略)

五、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反思: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虽能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来帮助学生体会郑成功建设中国台湾、收复中国台湾的爱国热情,但过多的讲解把原本完整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老师的讲解虽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学生完全被老师牵制着,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学习热情不够高涨。同样,因为没有让学生细细地品读,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揣摩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第二次尝试:

一、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郑成功取得了哪些历史功绩?指名回答。

板书:收复中国台湾 建设中国台湾

2、出示:民族英雄郑成功成功收复中国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四~六自然段。

a)郑成功下定决心要收复中国台湾,如果你是他部下,你会建议他如何去做呢?(我会建议他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b)郑成功是如何准备的呢?

(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

c)他为什么要这样做?(1、这样才能保证战斗的取胜。2、说明他志在必得。3、说明他下定决心要把中国台湾收复。)

d)能用你的朗读把他的这种想法告诉大家吗?

e)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看到了什么?

“庞大的舰队,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舰队威武

“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士气高昂

看到这些,心里会想些什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f)这样一支威武雄壮之师,是谁训练出来的?能把这样的气势读出来吗?

g)如此出色的军舰队都是郑成功训练出来的,你来夸夸郑成功!(出色的军事才能)

h)战斗终于响起了,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i)找句子,用直线画出郑军官兵表现的.句子,波浪线画出敌舰队的表现。再同桌交流一下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全班交流。(郑军勇猛善战,敌方狼狈不堪)朗读体会。

j)装甲如此坚固的荷兰舰队在郑成功官兵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充分说明了什么?(反面衬托出郑军官兵英勇善战,训练有素。)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k)当郑成功的军队凯旋归来时,台湾同胞是如何表现的?(慰劳,酋长要见郑成功,老百姓欢庆胜利)想象一下他们是如何慰劳、欢庆的。

l)郑成功也表现了汉族人民礼尚往来的友好礼节。(赠送了绸布、烟草)

m)齐读,读出热烈的气氛。

三、学习七~八自然段。

a)正当台湾同胞们为赶走荷兰侵略者高兴的时候,不禁又犯了愁,你知道他们在愁什么吗?(生活贫苦,孩子们没书读)

b)郑成功早就想到了,他又决心帮助台湾同胞建设中国台湾,他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c)人民生活变好了,孩子们有书读了,这都是谁的功劳?(郑成功)

是啊,汉族将领郑成功的举动使得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加融洽了,真不愧是——“民族英雄”啊!板书。

四、小结

a)完成板书,小结。

b)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延伸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象郑成功一样的民族英雄,可后请查阅相关历史故事,下一节课准备口头介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反复地朗读、体会词句所包含的感情。跟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师在朗读指导上明显地到位了。如:能用你的朗读把你体会到的告诉大家吗?再如:我们一起来读出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训练有素。教师没有在朗读技巧上作过多的指导,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揣摩,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真正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件事不是很熟悉,对中国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是很了解,所以给人留下纸上谈兵的感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教学尝试。

第三次尝试:

一、启情激疑,读中置境

1、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郑成功的哪些历史功绩?

板书:收复中国台湾建设中国台湾

2、“收复”这个词的意思是?(请学生做个动作表示)

3、在当时,收复中国台湾是件简单的事吗?(师生辩解)

简笔画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

4、过渡:的确不易呀!可郑成功是怎么说的?

(学生自由阅读)

二、设疑铺展,读中悟境

1、课件出示: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你们理解这两句话吗?(学生交流,体会其爱国情感及收复中国台湾的决心。)

3、“横行霸道”在文中指?(学生联系上文、课外知识回答)

4、指导朗读。

5、说则容易,做则难呀!为了对抗强大的侵略者,郑成功在厦门……(引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6、功夫不负有心人,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此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学生自由阅读第四自

《郑成功》的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2、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憎、厦、舰、踞、铭、撰”;积累“憎恨、盘踞、铭记、撰写、千军万马、张牙舞爪、走投无路、”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同学们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网上冲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能说说你了解了他们中的哪些人?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文章,它介绍的是――板书课题《郑成功收复台湾》

1、课题有什么特点?(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除了这课,我们还学过哪篇文章的题目也直接告诉我们主要内容?

(二)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憎恨、厦门、战舰、盘踞、铭记、撰写

这些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哪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2)积累词语;

除以上生字组成的词语外,本课书还有不少四字词语,你能从书上找出来读一读,并摘录下来吗?

如;浩浩荡荡、举目四望、沉着镇定、惊恐万状、争先恐后、义正词严、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垂头丧气、张牙舞爪、喜气洋洋、成群结队、载歌载舞、街头巷尾、走投无路、天经地义、箪食壶浆等。

(3)当堂完成课堂练习:

①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憎恨(zēng zèng)厦门(shà xià)乘势(chéng chèng)

应战(yīng yìng)喝退(hē hè)获悉(xī xì)

②比一比(读音及字形),再组词(想想字义)。

曾()居()名()密()挣()

憎()踞()铭()蜜()争()

张()钩()功()隅()乖()

涨()钓()攻()遇()乘()

③你能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本课的四字词语吗?

a、形容兵马极多、阵容强大。()

b、张开利牙,挥舞爪子。用作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或形容坏人猖狂的样子,或形容人手舞足蹈时动作十分粗鲁。()

c、无路可走。形容处境十分困难。()

d、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也比喻枯萎而没有了生气。()

e、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汤。形容百姓热情欢迎他们拥护的军队。也表示馈赠食物。()

④发现词语特点,并照样子每组写三个词语:

浩浩荡荡、()、()、()

喜气洋洋、()、()、()

载歌载舞、()、()、()

争先恐后、()、()、()

2、自读全文,复述课文

(1)关注课后思考题:指名读。

(2)学习要有法。读题目,我们怎样才能完成好这道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再读经过部分,捋清重点段的层次。

按照同学们所说的自学课文:

①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注意课文围绕“收复台湾”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哪些地方写明了收复台湾的经过?人们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你能按照提示给文章分段,并写出主要内容吗?(可在自读时进行勾画及批注。)

②汇报、交流:

全文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起因:(第1――2自然段):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第3――8自然段):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第9――10自然段):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第11自然段):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③再读重点

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逐段阅读,简要概括

第三自然段;首先交代渡海东征的时间:1661年4月21日;还描述了那浩浩荡荡的阵容和气势。

第四自然段:接着写敌军企图凭借战舰大炮阻击。

第五自然段:郑成功沉着指挥我军取得了初步战果。

第六自然段:后来写敌军求和,郑成功义正辞严予以拒绝。

第七自然段:郑成功采纳了台湾同胞“切断水源”的献计,使守赤嵌城敌军投降。

第八自然段:最后写郑成功用长期围困的办法逼迫台湾城内敌军投降,终于在1662年初,收复了被荷兰侵略军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

把每段的内容串起来,就简要地把这个事件说清楚了。

④讲述故事

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讲述前可列一个提纲,也可在心中打个腹稿。先自己练一练。请2――3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

⑤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

⑥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怎样把这一事件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的?

3、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哪儿写得比较精彩呢?是不是觉得课文第六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第六自然段

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我军战舰和敌舰展开激战。英勇的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在近处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我军的炮火击中了敌人的弹药库。敌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我军官兵乘势用铁钩钩住敌舰,争先恐后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举手投降。至此,我军取得了登陆战斗的重大胜利。

同学点评:

读这段,我们仿佛看到了郑军官兵在英勇地进攻,侵略者则溃不成军,乱作一团,仿佛听到了隆隆的炮声,振天的喊杀声。课文是怎么来描写这激烈的战斗场面呢?

这里的“冒着”“驾着”“团团围住”以及下文的“钩住”“争先恐后”等词语,写出了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反映了战斗场面的激烈。通过“负隅顽抗”“惊恐万状”等词,写出了侵略军战败后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课文主要通过对我军官兵和敌

人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战斗的场面,来反映出整个战斗的场面和气氛。在描写我军官兵时,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如:“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跳”,来展现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突出了进攻的猛烈。而在描写敌人时,则通过“负隅顽抗”“惊恐万状”等词,来表现敌人的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其间对一次炮击敌舰所作的具体描述,则更加烘托出了战斗的激烈。

链接《飞夺泸定桥》

那究竟怎样才能写好一个场面呢?我们再来看一看《飞夺泸定桥》中的一段。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版,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你能品一品吗?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一段描写的是红四团进攻的场面。课文第一句先交代总攻开始,然后分别写了团长、政委、号手、战士们在战斗中的表现,具体是抓住人物在战斗中的行动来写的,如团长、政委是“站着”“指挥”,号手是“吹起冲锋号”,二连战士们是“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三连是“每人带一块木版,一边前进一边铺桥”,这就使场面具有的动态感。在具体描写时,又是选取了二连22位英雄的进攻作为重点来写,其余则略写,这样点面结合,全面地反映出整个场面。除此之外,“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密集的枪弹”等的环境的穿插描写更渲染了场面的激烈气氛。

总结方法:

你能总结一下写好一个场面的注意事项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总的来说,写一个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气氛。

上面的要点记住了吗?那就请大家试一试吧!

4、拓展活动

读阅读链接、课外阅读有关台湾进一步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或介绍郑成功其他事迹的书籍或资料,根据阅读所得,办一期小报,自命一个恰当的题目。或写一篇小练笔,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板书设计:

郑成功收复台湾

起因: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郑成功》的教学设计 篇4

教材

《郑成功收复台湾》这篇课文是根据作者曹余章的作品改写的,文中英雄人物郑成功因为自幼目睹荷兰侵略者的罪行,于是自幼立志,驱除荷虏,并决心赶走荷兰侵略者。郑成功率兵东征,在作战过程中,他有着必胜的信心,机智灵活的谋略,在台湾人民的拥护下,带着英勇善战的官兵们一起奋战,最终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课时安排及学情,我特制订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语,句子,读懂课文。

3、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是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理念

1、认真而扎实地教学生字和词语。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

3、以读为本,给予学生充分自由阅读的时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

1、导入。

2、学习生字新词。

3、研读课文,体会爱国情感。

4、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5、进行小结。

一、导入,了解课文。

首先问学生了解哪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并指出课题的特点,其实就是课文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找出文中生字及四字词语,进行学习并理解。

三、研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

按照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们对郑成功的评价将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

起因:(1-2)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3-8)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9-10)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11)丰功伟业,载入史册。

再读重点,小组合作交流,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找出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找出郭沫若赞扬郑成功句子,并读一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学习课文,了解了民族英雄郑成功,同学们想向他说些什么呢?

五、课堂小结

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郑成功》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11册第二课8—11页

内容简析:本文具体记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经过,歌颂了郑成功的不朽的功业,指出了他是令人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紧扣“民族英雄”去解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场面描写到关键词,突出文章写作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近了郑成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法,能够仿写一个战争场面或其他活动场面。

教学重难点分析:课文重点是收复中国台湾的经过,着重描写了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情景。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想象战斗场面,了解郑成功的伟大功业。

课前准备:

1.搜集郑成功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带着你的了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课题。(生齐读)

2.回顾收获: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通过两件事来写郑成功的: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总是表述着作者一定的感情。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了课文中浓浓的情感:面对荷兰侵略者残酷的奴役,我们_____这伙强盗;聆听郑成功慷慨激昂的表达收复中国台湾的决心,我们________。那么,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伟大功业,又会引发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继续——

(板书:收复中国台湾建设中国台湾)

(设计意图:1.整体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从写法入手阅读课文。在学生初学课文的基础上设计这样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先从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收复中国台湾、建设中国台湾”;不仅如此,本环节设计还旨在引导学生从文章写法的角度来读课文即: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抓住什么来写的。

2.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学生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通过学生的情绪体验来展现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引导学生说出初读后的不同感受:气愤、痛快、开心、激动……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阅读“收复”段落。

1.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介绍郑成功的第一件事:收复中国台湾。文中哪几小节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4——6节)

2.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几小节,想一想:课文是怎么写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抓住了哪几个场景?(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

(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能够引导学生迅速了解“收复中国台湾”段落的写作思路。)

3.让我们走近郑成功,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抓住什么来写郑成功的?(战前准备充分或对战斗充满必胜的信心)

4.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郑成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划出来读一读。

交流:(1)纪律严明、军容整肃让郑成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2)出示“郑成功在一群……战旗招展”

(抓住“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问学生:读到这两个词语,你能想象一下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绵延”问学生有什么体会)

交流后读。从你们的朗读之中老师确实感受到郑成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5.同学们,郑成功战前准备充分,郑军官兵士气高涨,充满必胜的信心,要与荷兰侵略者决一死战。一场恶战在所难免,老师想请大家根据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郑军与荷兰侵略者的战斗场面读一读。

(思考:

1.这段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为了表现郑军官兵的英勇,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边读边试着用不同的线条划一划。

2.在这些战斗场景中你觉得哪一个场景最精彩,为什么?)

自由读后交流。

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这段话中哪些句子直接表现了郑军官兵的英勇?谁来读一读?

a.第一句教师点拨:冒着炮火、驾着舰船、团团围住敌人,多么英勇的郑军官兵!

b.第二句读到这个场面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高兴、痛快。师:是呀,炮弹击中敌舰的弹药库,真是大快人心。

c.第三句敌人再也没法逃脱了。

那么又有哪些内容从侧面衬托了郑军官兵的英勇呢?

交流:a.“负隅顽抗”是什么意思?“隅”本指角落,在这句话中隅指的是什么?

敌人企图…………负隅顽抗,他们的阴谋会得逞吗?

像“负隅顽抗”这样的'含有批评、贬斥之意的词语我们称它为贬义词。

b.“惊恐万状”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敌人会有怎样的丑态?

这是描写敌人丑态的内容,和表现郑军官兵的英勇有关系吗?

敌人的恐惧、无能更加衬托出郑军官兵的英勇。

那么在这些战斗场景中你觉得哪一个场景最精彩,为什么?

(出示打中弹药库段落,讨论:郑军官兵英勇战斗的场景应该很多很多,那么文中为什么要抓住这样一个场景来写呢?)

6.齐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感受一下郑军的英勇善战。

生齐读。

(设计意图:1.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字是抽象的,这些抽象的文字经过有机组合,加上读者的想象,就变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这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问学生:读到这两个词语,你能想象一下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绵延”问学生有什么体会等都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2.紧扣写法,学习“文理”。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上,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本环节教学紧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法,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揣摩文章的写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3.将词语教学与具体的语境结合,避免了枯燥的分析与讲解,实现教学目标,突破了褒义词与贬义词区分这一教学难点。)

7.正是由于郑军官兵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他们才勇往直前,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惊恐万状,最后只好统统举手投降。郑成功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台湾,郑成功率领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了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人民夹道相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成功军队进入中国台湾的情景吧!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郑成功的军队进入中国台湾,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的热情欢迎。文中抓住人们的哪些表现来写的呢?

(理解“喜出望外”,褒义词)

(理解“载歌载舞”人们多么开心啊!)

开心齐读。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的教学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通过读文、想象,感受了文章表达的情感,想象出文章描绘的画面。)

三、阅读“建设中国台湾”。

1.当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他是怎样建设中国台湾的?

老师想请同学们讨论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课文抓住哪几方面来写郑成功建设中国台湾的?

2.讨论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力、兴办学校)

3.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还为建设中国台湾做了许多贡献,文中为什么只选取了这两方面来写呢?

(引导:只有发展生产,人们才能丰衣足食;只有兴办学校,大家才能学到知识。这是郑成功为建设中国台湾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以抓住了这两点来写。)

4.读到这儿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思考一下:郑成功的一生南征北战,有无数的丰功伟绩,而本文为什么只选取了收复中国台湾和建设中国台湾来写呢?

所以我们在写人物时应该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材料来写。

(设计意图:文章内容有详有略,教学安排也收放有度。“建设中国台湾”相对于“收复中国台湾”写得比较简略。本段教学既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学,又拓展了教材宽度,再次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方法的教学有机融合到一起。)

四、升华,突出中心。

1.强化“民族英雄”:

【师:假如没有郑成功挺身而出,率领千千万万个郑军官兵去收复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人民还会这么喜出望外吗?

生:不会。

师:还能这样载歌载舞吗?

生:不能。

师:还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吗?

生:不能。

师:还能开办学校,学习文化吗?

生:不能。

师:是的,没有郑成功,这一切都不可能。郑成功的伟大就在这里,所以人们称他为——

生:民族英雄!】

2.强化“不会忘记”

师:所以我们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伟大功业——

生: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师:是的,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谁又怎能忘记呢?面对这样一位36岁抗击荷兰侵略者,多年抗战胜利后,却又与世长辞了的英雄,台湾同胞怎能忘记?每一位中华儿女又怎能忘记?

(最后画面定格在“郑成功塑像”。》

3.强化“崇敬”:

师:面对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生:郑成功!你永远长眠在我们的心中!

生:郑成功!你是中国台湾人民的大救星!

生:郑成功!你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生: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人们都将记住一个永恒的名字——郑成功!

(设计意图:适度延伸拓展,注重提升。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注意开发课程资源。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延伸拓展,能丰富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情感,有效提升对话的层次。本环节在回归整体后,老师通过深情描述层层推进:强化“民族英雄”、强化“不会忘记”、强化“崇敬”,随即映示相关网络图文资料,升华学生情感,至此,郑成功这一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头脑里就完全建立起来了。)

五、作业

1、复述课文,把郑成功这个历史故事将给你身边的人听。

2.观察校园生活的一些场面,学习课文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收复中国台湾

郑成功

(民族英雄)

建设中国台湾

(总设计意图:

一、从“写什么”到“怎么写”。

学生完成第一课时的学习之后,能够很轻松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而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知道课文写了什么的基础上学习文章写法,落实怎么写的问题。“课文是通过两件事来写郑成功的”,“这一段主要抓住什么来写郑成功的?”,.“这段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为了表现郑军官兵的英勇,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边读边试着用不同的线条划一划。”……这些问题的引导使课文的写作思路一步步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揣摩文章的写法。

二、尊重独特感受,彰显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主要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各个不同,存在着鲜明差异。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对课文的词句有不同的体验,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个性得到彰显。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才能充分激活思维,有效进行思维碰撞,对话才能不断深入。

三、在语境中运用词语。

本课中词语的教学也很重要。本教学设计注重在语境中运用词语,这样内化了课文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特别是本课词语中有部分词语要求学生能够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将词语放入语境中的教学就显得更为可贵。)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