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2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作品成于1869年至1870年间。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鹦鹉螺号”潜水艇艇长尼摩及两位同伴一起周游海底的故事。
这部作品历经百年依然有它难以磨灭的魅力,这得益于作品本身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未知的海底世界的恢弘描述、种种惊险奇遇带给人们的震撼等,引发了人们内心对于未知世界的探寻渴望。作品充溢着浓重的异国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种种惊险奇遇引人入胜,体现了人类自古至今对美好以及自由的向往。
故事主要讲述“鹦鹉螺号”的故事。鹦鹉螺号的.神秘出现,以及对船只的巨大破坏力量,被当时的世界当做未知怪物关注。为了追捕这只怪物,阿龙纳斯受邀参加了这次追捕行动,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从而踏上了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一次神秘震撼的海底探险旅程。
鹦鹉螺号船长尼摩是一位善良、冷酷集于一身的神秘人物,他具备丰富的科研知识,拥有丰厚的财富,是一个海底世界的探险者和征服者。他利用高科技建造了当时世所罕见的潜水艇,利用海洋资源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利用潜水艇搜罗沉入海底的财富宝藏,用于支持自己的脱离陆地海底旅程。
阿龙纳斯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加入了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见到了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旅程充满奇遇和迷人魅力。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不允许踏上舰艇的人员离开。
作者通过一些列的描写,刻画了船长的神秘以及作为的根源。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驱逐舰的炮轰,最后鹦鹉螺号把驱逐舰击沉,全部船员葬身海底。旅途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阿龙纳斯了解到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斗争以及进行着复仇行动。
未知美丽的海底世界令人向往,科学探险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尼摩船长的科学知识令人钦佩,反抗压迫的斗争可以被理解,但是无休止的复仇与杀戮只会令更多无辜的人失去生命,令更多的家庭支离破碎失去幸福生活。所以,为了更多的人的幸福,反抗压迫的斗争是必要的,放弃小的恩怨考虑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必要的。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3
合上《海底两万里》,我的意识仍随着阿罗纳克斯教授,尼摩艇长神游:去克雷斯波海底森林打猎,在托雷斯海峡搁浅,祭拜珊瑚墓园……我陶醉其中……
作者儒靳·凡尔纳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他在写作时买了一艘捕鱼船,并取名为“圣迈克尔”号,一边写作一边航行,为自己的写作内容寻找素材,这就印证了我们中国的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要问书中最神秘的人物,当非尼摩艇长所属。阿罗纳克斯教授第一次在“鹦鹉螺”号见到他,就说明了他不一般的身份。
他似乎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在阿罗纳克斯教授第一次来时,他一再强调“我已经与整个人类社会断绝了联系”;“我是个被压迫者,而眼前的就是压迫者!全是因为它,我所喜欢的,我所热爱的,我所尊敬的一切的一切,我的祖国,我的'父母,我的妻室儿女,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全被毁灭了!我所仇恨的的东西,就在我眼前!我饶不了它的!您就闭上您的嘴吧!”这是尼摩艇长在面临战舰的炮轰时,发出的怒吼,在怒吼中夹杂着他的愤怒与无奈,可见他的无情来自于他不幸的遭遇。
因为这遭遇,他也有恨过:面对朋友的死去,他会掩面哭泣;他会把百万的黄金送给贫困的被压迫者;他会把一袋子的珍珠送给被鲨鱼袭击的采珠人……
他亦有情也是无情,但绝不能拿别人的生命当出气筒啊吧?因我不认同他的仇恨。虽然他的妻子儿女离他而去。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我认为尼摩船长应该放下仇恨,也是放过自己,别让自己活在仇恨的阴影里。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学会放下和感恩,轻装前,是不是会觉得人生更美好呢?
我问你:这个世上有没有一个人与你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在你落水时,不顾个人安危来营救你?你肯定会想:不会吧,谁会这么傻?
但是书中的孔塞伊却是这样一个人。他是阿罗纳克斯教授的佣人,与教授非亲非故,但却在“林肯”号失事时,在水中背起快要不行的教授,这是多么忠诚的小伙子啊!
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锡兰岛采珠场,阿拉伯隧道,桑托林海底火山,维哥湾那无以数计的财宝,亚特兰蒂斯,南极……
我的思绪随着“鹦鹉螺”号继续在海底航行,与尼摩船长一起乘风破浪,遨游海底两万里,让我身临其境的惊叹于海底的一景一物,震撼与海底世界的瑰丽多姿。
我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也可以在大海上驰骋,领略大自然的奥秘神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4
海洋无边无际,蕴藏着那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人们的探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本——《海底两万里》。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罗纳克斯先生与他的两个伙伴在“鹦鹉螺号”上探寻海底的故事。
那神秘的“独角鲸”;那神秘的海底森林;那失落的亚特兰蒂斯;那令人心生畏惧的大章鱼……无疑都吸引了我的眼球。
只有探索才能知道答案。我看到海底森林时不禁十分的惊异:林间空地,寸草不生;丛生的灌木枝条既不攀缘匍匐,也不弯腰下垂,所有植物的枝叶全都垂直向上,任何一根细茎,任何一条叶带,无论多细多薄,无不像铁丝一样垂直向上。
虽然这一切是作者虚幻,但如果不是主人公那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又怎么看到海底那奇物的景观呢?从这儿,我不禁十分地佩服主人公对知识的渴求。
在主人公的探索中,却总是有一个人在帮助他——尼摩船长。他似乎是大海的守护者,他了解还有的每一处,他感恩大海给他的一切。
他指引着主人公探索海底,竟然看到了失落的大陆——亚特兰蒂斯,一座雄伟壮观,令人惊叹的城市,虽然已经是废墟了,但丝毫都不会影响它的雄伟。
“屋宇倾覆,寺院坍塌,拱门散架,梁柱倒地,不过从中还能感觉到托斯卡那建比例匀称的构造;稍远处横担着一个巨大的输水工程的废墟,这边是一座护城的加固墙,还有……”
哥白尼说过:“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那些神秘的地方,奇特的.景观不正是由人们无限的探索而发现的吗?那亚特兰蒂斯、海底森林等,难道人出生时就知道吗?不也是由主人公一步一步地发现了吗?现在的高科社会真的发展成这样是必然吗?
探索,探索,再探索,真理就是如此来的。要为科学留一份好奇心,要为事物留一份好奇心,将探索坚持到最后,正因为探索才会发现一些令人惊奇的知识。
从前我根本不了解南极,但主人公竟然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南极,让我领略了南极极昼极夜的场景,还有那令人绝望的几十层厚冰。
不,不是,这一切都由科学家们千辛万苦地一点一点的探索出来的。
探索,发现一切,一切令人惊奇的景象,一切令人觉悟的真理,坚持探索,你最终将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