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多美网

2025-10-07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1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第一次听见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它莫名地打动了。说到蚂蚁,除了会想到它黑不溜秋、小小的身体外,人们还会想到它的品质:默默无闻、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我想,我们工作的时候,需要的就是小蚂蚁的这种精神,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而蝴蝶,让人想到的是:美丽、快乐、浪漫、多姿多彩。我们是幼儿教师,以女性为主的职业群体,更应该生活得像蝴蝶一样,美丽而又多彩。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有这么一个章节: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看了以后感受颇深。已经像小蚂蚁一样努力工作的老师们,怎么样让自己的生活和蝴蝶一样多姿起来呢?觉得自己近几年在这句话的影响下,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也正如书中所说的,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和乐趣,在任何时候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比如:

1. 看书

暑假闲暇时间,花半天的时间,和女儿一起到图书馆看书。新的图书馆环境特别好,在窗边落座,安静的氛围让你很快地融入其中,眼睛累得时候,透过落地玻璃窗,眺望马路上的.车来人往,这种感觉真的很棒!临走时,再借上三本,拿回家慢慢享受。日积月累的阅读,能够帮助我在孩子面前有更多的话题、更丰富的信息。

2. 旅游

也是在暑假期间,带着老爸老妈,一家五口去海南岛旅游。置身于旖旎的南国风光,烦躁的心得以沉静。看到老夫妻俩第一次乘飞机那忐忑的表情,看到老爸拿着相机像孩子似兴奋地到处拍照,听到老爸在电话里和同事骄傲地说:我和女儿一起在海南旅游……有那么一瞬间,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是啊!平时的工作再忙,也应该留一点给自己的家人啊!特别是逐渐老去的父母!亲情,应该是第一位的!

3.散步

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做专业的运动,散步也不错。到附近的小公园去溜达一圈,在夏夜的晚上,既能欣赏到美丽的夜景,还能听见久违的蛙鸣和虫叫声,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冬天的晚上,戴上帽子和手套出门,小步慢跑,直到脚底冒汗。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对付繁琐的工作,不是吗?

4. 听音乐

音乐,能够荡涤一个人的心灵。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放上自己喜欢的乐曲,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能够以轻松地情绪面对第二天的挑战。

5. 淘宝

在忙碌工作的空隙时间,用自己淘宝网上淘来的靓丽茶杯喝一口水,心情也随之亮起来。每天要完成的琐碎事情,用彩色的小纸片记录下来,贴在超“萌”的小黑板上,用来提醒自己是否完成。这些可爱的小东西,能够调节自己有时候郁闷的心情,让我能够经常保持比较积极地心态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让我们都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2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假期刚好看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有幸拜读,感觉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一个字“忙”。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3

阅读安奈特的这本《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让我想起了很似乎已经淡出我脑海的工作前的设想,也勾起了我工作之后的许许多多成败得失。本书中那些成功或失败的故事中仿佛都有自己的身影,这本书有了让我找回最初梦想的冲动。

阅读这本书,我觉得当好老师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与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优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等两个章节,给予自己做教师应持有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仔细想来,是不是只有具有良好行为态度,具有魅力的教师,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温馨教室”的软件内涵。想想,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很直接很真实,很少有学生想去主动适应老师,只有我们去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这样才有机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再如:“关于课堂管理”“实际授课指导”两个章节,给了不少良好的建议,有的建议正如雪中送炭,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知道怎样面对我的新学生,怎样让自己的工作有一些突破。那么拥有这样良好的课堂管理和优秀的实际授课方法,还发愁与学生不够和谐吗?还会没有学生喜欢你吗?师的改变带动生的喜欢,也就构成了我们期盼已久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如果老师和学生相互不喜欢,关系不和谐,那么我们又何谈教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怎样才能落实了?工作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班主任所教的科目总是学生最重视的,这里不乏有权威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还是相对来说做了很多工作的,在朝夕相处中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反过来说,如果科任教师不只是在教学,同时也在努力的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之余也能够与学生多多沟通接触,那么她教得也会非常省力。就像今年与我搭班的英语老师陈老师一样。在教学任务之外她常常做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每次我开班会课、家长会她都会给我提一些意见,我们一起共同商量,班级里出现了什么突发事件,她也会第一个站出来……因此,她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一年中进行了两次最美教师评选,我们班级的学生总会选择我们两个人。而且,这个班级的英语也提高了非常多,要知道英语老师从来不会占课拖堂,她紧抓自己的四十分钟课堂效率。这都得益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正如李镇西所说“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

我们得承认自己的平凡,得承认自己是个会犯错误的凡人,这本书里也一样,有成功的例子又有失败的例子,才会让我有信心读下去,才会让我更加信服。虽然,我不能(或者说每个人都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其中的每一条,但是走到讲台上的平凡的我就得做出一些努力才行,毕竟我是不能魔法棒一挥就能改变一切的,毕竟我们的工作会影响某些人的未来。要构建和谐的师生的关系我觉得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要真诚的对待学生,就像对待你喜欢的朋友那样。

试着想一下,在马路上见到一个陌生人的孩子,他正在乱扔垃圾,或者做了其他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那么,这个时候你走上前,像教育你的学生那样教育他,或者和颜悦色的去给一些建议,你能不能想象得出这个孩子的表现呢?我想多半是无效的,弄不好还会被无礼的说成是“多管闲事”。这是为什么?因为,你们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人,一个人又岂能随随便便的听另一个人的摆布,而且也令人感觉莫名其妙。就是这样的,没有关系的两个人或者关系不好的两个人怎能很好的形成良好的知识传输和接收系统,难以建立情感交流。

所以,在师生关系上我比较赞成这样一个观点——师生应该成为朋友。所谓师生朋友,不是让我们老师以为的巴结学生,讨好学生,而是指师生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充满真诚感情的朋友。我们要拿出真诚来对待我们的朋友,才能够在学海之中“达成共识,共同成长”,从积极意义上为良好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之一,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人性。

在安奈特这本书中的许多建议也有助于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建立。如“贯彻‘你还好吧’策略”、“每天都问候学生”、“采取‘亲近’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你的‘最爱’”、“了解每一个学生”等章节对待学生的态度都如对待朋友一样;另外“不要带着怒气行事”、“不要把诗人问题带到课堂上”“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对事不对人”教会我们怎样正确的对待我们的朋友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朋友而不是一个,书中又建议我们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及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给学生比实际情况稍微高一点的评价”,用成功来激发更多的成功,给每个学生未来的希望,我们“不求完美,只求进步”,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和鼓励的人性的光辉。

陶行知说过:“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工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适合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听起来有点理想化了,但是每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都应该试着追求这种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我们不能让教育向“科学”挺进中,却让“人”在教育中失落!

二、要学会克制自己,让不合理的情绪在课堂以外消化。

我想作为教师,我们懂得“爱的教育”,我们也时刻都在无私的的播撒着爱心,用“爱”来感化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常常觉得某个同学太不听话,屡教不改,或者怎么也教不会,即使再有耐心也被吞噬了。此刻,我们会做出一些让自己非常后悔,又导致功亏一篑的事情——对学生大发雷霆。往往只要这样一做,无论你是出于好心,还是真实气急了,无论你之前做过多少努力,此时在学生心中就只留下眼前的情景——老师很无礼,老师太过分了,怎么有这样的老师……你很难或者再也走近不了这个学生的内心了。

李镇西有过这样的教训,我也有过这样的血的教训。那是工作的第一年,是最有工作热情和想法的一年,但是我确实不知道是哪一件事情让这个女学生对我失去了信心,导致他们一起玩的几个同学都对我不理不睬,我一直很困惑,直到临毕业前,因为她不能参加考试退学后,我才松了一口气,通过她的好朋友得知,这个“结”源自于某一次的严厉批评,我觉得很遗憾,我没能在她走之前将这个心结解开,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解开,我永远记得她看我的眼神。

所以,如果你不想功亏一篑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让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至于过于激烈或者带有讽刺,学生听得懂也心里明白;批评学生不要声音过于高亢激烈,其实最力的是平和轻柔的声音,高亢只能激发学生的“攻击欲望”;不要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课堂上来,是不是被当成出气筒你心里明白,学生更明白;要让自己常常保持愉快,你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学生也会跟着活跃;要常常让自己跟学生微笑,让微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待后进生也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让他在你的尊重和鼓励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让他感恩的心成为他持之以恒的动力……

当你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后,一切就皆有可能了!

在这一百零一条建议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条是鼓励教师要如何严厉的惩罚学生的,他在书中时刻建议我们:“保持微笑”“经常向学生表示感谢”“平和青楼的声音最有力量”“对待学生要‘人性化’”“切忌冷嘲热讽”“不要带着怒气形式”“时刻保持镇静”“不要挑起学生的‘攻击欲’”等等。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也同样,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的思想,也从没有有一条提到要如何严厉、激烈的批评才能获得学生的进步。不是他们有意规避了这个问题,而是生气发火真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冷处理,对于学生的一些挑衅要学会随机应变,或者装作没看出来挑衅,当做正常事件处理,学会打太极,学会以柔克刚,学会化骨绵掌,让挑刺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磨平棱角,让懂事的孩子在你的教育中感受你的人格魅力,成为你的忠实拥护者,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有效更水到渠成的开展。

仔细看看这一百零一条建议,其实当初工作的时候都是这么想的,但是面对不可预知又千变万化的情况,我们的初衷在不断被改变,阅读这本书,从中找回自己最想要的自己的形象,让那些不知不觉中成长出来的不该有的东西克制下去,做一个健康的老师,做一个愉快的老师,做一个有爱的老师,做一个有效的老师,让自己的学生和自己一样能够健康的成长!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是有限的。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教师应该有一桶。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作为老师更应该多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却让我受益匪浅,也深深地感动于他对教师,对教育的深刻剖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专业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同事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

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我所教给学生的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他的功之就是用他的终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与书籍接下深厚的友谊,与孩子结缘,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让时间控制在自己手中,让备课成为一种乐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