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狼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鹿和狼分别是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特别的故事,她会让你重新认识鹿和狼,也会重新反映我们人类自己。
(二)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学课文。
(三)联系讲述“鹿和狼的故事”。
1、仔细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自己练习讲故事。
3、同桌互相讲一讲。
(四)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2、小组讨论:罗斯福错在哪儿?为什么?
(五)全班交流。
1、说说罗斯福错在哪儿。
2、举例说说: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六)课外扩展。
搜集有关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写下来,准备参加“不能破坏生物链”主题队会的演讲。
狼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彼得与狼》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他用音乐描述了一个童话故事。我们班孩子以前也欣赏过类似作品,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因此,孩子具有一定的欣赏经验。在前几次活动中,我们通过观赏芭蕾舞剧《彼得与狼》让孩子们更形象感受这个音乐故事;通过分角色欣赏,让孩子们去感受每个角色所特有的音乐节奏和旋律;通过分角色扮演,使孩子们体验每个角色的特点;通过分段欣赏,让孩子们更加熟悉音乐等等。以上的这些活动都为孩子们积累了整体表演的经验。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协商、合作中创编每个角色的动作,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也是满足大班孩子的表现欲望。
目标:
1、根据音乐的不同特点,大胆想象,创编动作。
2、在协商、合作表演中,体验同伴合作的有效性。
准备:《彼得与狼》音乐;鸟、鸭子、狼、猫头饰各四;
重点: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创编。
难点:角色间的交流。
活动流程:欣赏回顾――自主排练――表达表现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回顾
1、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欣赏《彼得与狼》这首曲子,我们今天再来欣赏一遍,好吗?
2、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提醒:你可以闭上小眼睛,仔细聆听音乐,想想会发生什么事情。
3、交流听后感受。T:我每次听这首乐曲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刚才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呢?
4、体验各个角色。T: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一下,好吗?请你仔细地听音乐,把你听到、想到的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带领幼儿整体表演。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抓住部分较优美的动作进行简单的交流。
5、小结提升。T:我刚才欣赏到了小彼得欢快地在树林舞蹈,而小鸟也跳着幽雅的舞步……(例举几个动作)尤其是XX,他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在做什么?还让我们领略了优美的舞蹈。(请幼儿示范)
过渡:刚才大家在一起表演,我看了这个就漏了看那个,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能够欣赏到彼此的表演呢?
音乐表演了5个角色,需要5个人一起表演,我们来合作表演,好吗?
二、自主排练
1、教师交代要求:《彼得与狼》这首乐曲讲得是森林里小动物的事情,他们在森林里发生些什么事,我们商量一下,用舞蹈的形式表演给大家看,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2、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可观察讨论情况:角色分配情况,整个过程的构思。
情况一:幼儿角色分配有异议,如都想扮演狼。教师策略:提问引导――如果大家都演狼,没有人表演彼得、小鸟、小鸭子和猫,那这个音乐故事还有意思吗?(教师引导幼儿协商,保证5人演5个角色)
情况二:幼儿思维被芭蕾舞剧框死。教师策略:提醒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适当改编小情节,教师可示范一些动作,并作随即观察。
……
3、交流。提问:你们商量好了吗?请你们简单地说一下,你们打算怎么来表演?
4、幼儿选择道具,分场地排练两遍。教师观察幼儿情况。
情况一:幼儿动作有雷同。教师策略:分组指导时,适当引导幼儿。集体表演时请动作不同的一组表演,并表扬。
情况二:幼儿个人表演投入,集体配合不够。教师策略:用提问启发方式引导幼儿互相合作,让幼儿了解合作之后表演效果更好。
……
第一遍欣赏后,简单提建议,如动作优美度,跳得跟别人不一样等。
三、表达表现
1、T:刚刚小朋友在很认真的排练,我也每个组都看了一下,发现你们都各有特色。接下来我们要来小舞台上表演。(根据幼儿排练情况邀请最有特色的一组先进行表演)
2、幼儿表演。
3、交流:你看了表演,觉得森林发生什么事情?
4、再请一组表演。T:这一组的`表演与前面一组表演有什么不同?
延伸:看了大家的表演,我很开心,大家的舞姿优美,角色分配得也很好,而且都是仔细地听音乐,并动了脑筋,把《彼得与狼》的音乐表演出来,都跟别的组不一样,请客人老师和爸爸妈妈们为我们的精彩表演鼓鼓掌吧!
狼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
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
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狼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2、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3、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东郭先生和狼》(齐读课题),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的呢?
2、指名交流,小黑板出示学习寓言的方法:先了解和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道理,领悟寓意。
二、初读课文
1、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这类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交流,师板书:老农东郭先生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全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板书:救吃教育
3、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三、细读课文
1、师过渡: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3、齐读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6、集体交流,领悟寓意。
(1)“犹豫”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了东郭先生犹豫?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教师板书:糊涂愚蠢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边交流边出示句子:
①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
②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
③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板书:凶残)
④狼不等老农回答,……。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板书:狡猾)
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7、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节,想一想老农用计打死了狼,从中说明了什么?
讨论交流,板书:机智、果断
8、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
四、领悟寓意
1、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板书: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你还知道哪些告戒人们不能怜悯恶人的寓言?(《农夫和蛇》《聪明的猴子》……)
板书设计:
15、东郭先生和狼
老农(机智、果断)
教育打死
吃
(糊涂、愚蠢)东郭先生狼狼(凶残、狡猾)
救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是阅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本文的三个角色形象鲜明,要抓住表现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的词语、句子进行讲读、分析,同时加强朗读,引导学生去体会、领悟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