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喂——出来!》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八年级《喂——出来!》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喂——出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八年级语文第112-120页。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词语,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2.了解这篇小说的深意,多角度、多侧面的探究小说主题。

3.了解科幻小说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预习,师引导,采用问答、讨论、表演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报复,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懂得珍爱我们的环境,就是珍爱我们自己。

【教学重点】:

1.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明确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2.体会小说风趣的语言风格。

3.探究作品的寓意与主题。

【教学难点】:

1.了解构想由基本点到整个故事情节。

2.多角度、多侧面的探究小说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

一、由影片导入

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科幻影片,后让学生谈谈这段影片的真实性、并说说它的体裁。(科幻作品)

师:同学们平时阅读过不少课外书籍,那么科幻小说同学们都喜欢看吧!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科幻小说?根据学生在读书中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思考来谈谈对科幻作品的认识与理解。(有理则行)

2.请两位同学介绍自己所看过的科幻小说,并对故事情节作简要概述。

例《星球大战》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归纳: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学生可记下笔记。

二、自主学习

由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简笔画,画中内容是在一个离城市不远的村庄,出现直径大约1米左右的黑呼呼的大洞。以“洞”为基本点,让学生构想一个故事。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以及平时观察。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再现文中故事情节。体会科幻小说的特点。

让学生分角色、分组准备并表演,表演时应与课文内容大体一致。(让学生分别扮演村长、村民、新闻记者、科学家、商人、警察、市民)

三、合作探究

1.让学生探究课文内容。体验科幻小说想象的奇妙、生动、合情合理等特点。

师:这个洞怎样形成的?小说中人们对这个洞有哪些反应?这个洞被用来做什么?后来城市发生了什么?现实中有这样的洞吗?会出现以上类似的情况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请组代表回答。

(1)一场台风过后,小庙被台风卷走,留下来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

(2)人们探头张望,有人猜疑狐狸洞,有人对洞里喊,有人丢小石子以探深浅,有人主张埋洞,有人担心、害怕。

(3)后来洞被一个商人买下,用作处理城市垃圾的中心。

(4)后来城市的天空中先是一声叫喊声,后来小石子又飞回来了。

(5)有可能,但丢进洞中的小石子不可能再从天上飞下来。

由以上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明白:想象的世界多虚幻,虚幻的情节又是根据生活(现实)加以想象的,所以故事的情节发展又合乎情理。

2.作者简介: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被称为“日本微型小说鼻祖”他的微型小说很注重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乎意料,他尤其擅长写科幻小说,本文便是他的一篇科幻小说。

四、小结

请同学讨论后归纳: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科幻小说,观看了同学们的表演,认识了新星一这位作家,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了解,小说留下的启示,我们将在下节课中继续探讨。

板书设计:

科幻小说: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中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日本微型小说鼻祖”。

八年级《喂——出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科幻小说的基本知识,并学习想象的写作手法。

2、围绕基本点“洞”展开对全文的一个分析,理清课文思路。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浅层主题──环境保护,进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掌握科幻小说的基本知识,并学习想象的写作手法。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浅层主题──环境保护,进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配乐,投影)

1、科幻小说──简称“科幻小说”: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2、作者简介:

星新一,日本东京,坎坷多艰的经历却使他具备了一种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

星新一的作品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他的作品常常不涉及具体的地点、环境、年代、事件和人名,剔除了那些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趋陈旧的因素。

星新一认为,作家应当通过作品来说话,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作品直接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评判。

代表作:《恶魔天国》、《人造美人》、《声网》、《梦魔的标靶》……

课堂教学

一、字词掌握

(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简介──作者、体裁(问答式)

2、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下有关科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科幻小说的关键是想象,想象的关键是构想一个基本点,构想一套基本情节,有了这两个“基本”,想象的翅膀就可以展开了。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整体感知课文,并梳理出本文的基本情节:试用一句话复述课文基本情节。

(基本情节:发现一个深不可测的洞,人们用来倾倒垃圾,最后垃圾飞回来了)

在了解了文章的基本情节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篇小说的基本点究竟是什么?(洞。)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研究一下,文章中的这个神秘莫测的洞。

三、围绕“洞”深入展开

1、缘起:

洞的出现。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作者是怎么让这个深不可测的洞突然出现的呢?

(作者想出小庙因台风而倒塌。)

2、这是一个怎样的洞?

学生回答(搜索、概括能力)。

(通过句式“这个洞貌似……,实际……”来表述。)

3、这个洞出现后,出场了哪些人?各有哪些不同的。反应?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的人:

①村民:“村长还没来得及回答,村民们就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一个洞有什么稀奇的,现在就送给你吧。’”

②城市里的居民们:“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的垃圾打交。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解决。”)

⑵贪婪,惟利是图的人:

商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专利权。”

⑶不懂装懂,死要面子,缺乏探究的科学精神的人:

学者:“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

4、洞是怎样成为城市垃圾箱的?

(商人的点子)

5、哪些城市的垃圾被扔进了洞里?

(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机密文件、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污水、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这些都是现代城市的垃圾,作者列了10种,作了足够的`铺叙。)

6、所有的城市垃圾被扔进洞里之后,城市怎么样了?

(“海洋和天空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晴空万里,清澈如洗。”)

7、⑴整个城市真的干净了吗?(不干净)

⑵到底会出来什么?(科幻片──社会伦理──灾难片)

⑶会怎么出来?请同学们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局。(所有的垃圾都将“喂──出来”)

⑷同学们续写的结尾都很不错,那么作者为什么让小说结尾戛然而止呢?

(更强烈的警示意味,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8、这个深不可测的洞是作者的幻想吗?或者我们换一种问法:这种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明确:课文中这个深不可测的洞,实质上是不存在的,是作者幻想出来的,是虚构的。)

既然不存在这样的洞,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的?

城市的废物和污水排放到海洋里去,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漂流得无影无踪,即把大海看作深不可测的洞。人们把废气排向大气中,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飘散得无影无踪,即把大气层看作深不可测的洞了──酸雨,臭氧空洞等都出现了。人们的这种无所顾忌地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最终将受到我们自然母亲的惩罚。

9、作者通过本文想揭示什么思想内涵?

(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破环与报复虽然会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揭示本文的浅层主旨:保护环境。)

10、文章以“喂──出来”为题有什么好处?

⑴前后呼应──因果报应(伏笔)。

⑵富有哲理,内涵深刻。

⑶警钟长鸣,回荡耳边。

四、回家作业

拟一条有关环境保护的。

八年级《喂——出来!》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科幻小说的有关常识。

2.积累并学会运用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及精彩段落。

能力目标:

1.理解利用想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写法。

2.感知小说情节,领会文章主旨,多角度挖掘作品思想内涵。

3.掌握科幻小说运用想像的写法,提高想像能力及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对破坏自然总要遭到自然惩罚这一道理,激发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揣摩文意,理解文章主旨。

2.掌握科幻小说运用想像的写法,提高想像能力及写作能力。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其要素是“科学”“幻想”和“小说”;其手法是用幻想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微型科幻小说《喂——出来》。他的作者是堪称日本科幻界的奇才,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鼻祖”的星新一。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5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ǎn)笑 牟(móu)取 众目睽(kuí)睽 棘(jí)手 铆(mǎo钉

2.解释下列词语。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给文章再拟个题目并按“我拟的题目是 ,我的理由是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你认为作者以“喂——出来”的题目,用意是什么?

包含了文章的主旨: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人性的弱点使他们自食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大自然的规律。

3.齐读50~55自然段,说说文章结尾有什么含义?

明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环保迫在眉睫,功在千秋。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幻想出这样一个洞?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这个洞正是人们幻想的集中和极具讽刺性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将废气废水废物排向天空、海洋和大地,正是以之为“洞”,依赖于它们的广袤和深邃。这种行为反映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苟且心理。

2.这个关于洞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本单元《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和《旅鼠之谜》三文谈一谈。

示例:

——洞照单全收(“这个洞却来者不拒,把所有的声音都一股脑儿地吞了下去”“看上去,这个洞似乎永远也填不满”“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如数返还,它并没有变本加厉地报复人类,只是效仿金庸笔下的武学世家慕容氏,以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手法将人类给它的一切倒将出来而已。可见造成这一切的都是人,正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所述,人是这一切生态劫难的起因,而最终必得承当一切后果。“人的介入”已经成了一种可怕的力量,一个可怕的预警,自然界是否早已“谈人色变”?

——洞始终静默不语,静观其变,但是表面的宁静背后物质和行动都在积聚,渺小幼稚的人类对那个饱和的临界点懵然无知,对自然的伟力毫无敬畏。诚如《敬畏自然》一文所言,“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人根本没有资格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人与自然本来一体,破坏自然环境无异于自戕。

——旅鼠尚且知道本能地进行种群发展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以求在自然中维持相对平衡,保证物种的生存;人作为高等智慧生物,若不自省自知自控自觉(“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不是太可悲了吗?

……

(五)品读课文,提高能力。

1.这是篇科幻小说,情节全然出于幻想。作者的想象奇妙,生动,有趣又合情合理的,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醒。请同学们朗读你喜欢的情节并且用“我喜欢的情节是——,理由是——”的句式说话。

示例:

我喜欢的情节是第55段的想象(读出内容),理由是作者的想象很奇妙,因为垃圾扔进洞里,世界从此清爽,不料,有一天垃圾能从天上飞下来。

参考:

《喂——出来》是被称为“日本微型小说鼻祖”的现代作家星新一写的一篇有关环保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独具匠心的构思、深邃独到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写作技法具体表现如下:

1.层层推进的结构

这篇小说,作者以“无底洞”为行文线索,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即线性结构,让村民、记者、科学家、官员、商人等林林总总的人物相继出场亮相,然后再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出他们或无知愚昧或无知贪婪的本质,从而通过对这些人的可笑表演的描写,告诫人类无视环境保护迟早会得到自然惩罚的道理。

2.大胆的想象和夸张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采用了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小小的庙被台风连根卷跑了”,又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等等,这些都是作者奇妙想象的结果。作者在奇妙想象的同时,还运用大胆的夸张。如小说中作者构想了一个能容纳一切的洞,离奇到连声音都能接纳,而且连回声都没有。人们肆无忌惮地向洞里扔一些离奇古怪的废物,包括保险柜、流浪者的尸体等。然后作者描摹了人们愚昧无知、狂妄放肆的行为和神态,鲜明地刻画了人们的幼稚浅薄,表现了人性的贪婪和阴暗。

3.象征手法的运用

这篇小说是呼唤人们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虽然全文几乎没有涉及环保的字眼,但依然让我们感触到了作者对环境保护的强烈愿望,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文中的洞象征了自然的运行规律和生活的发展规律,它一声不响地接纳了人类施与它的令人发指的一切,一如自然对人类的呵护、生活对人们的宽容,但当有一天自然与生活的`规律和容纳力被破坏时,它便会以措手不及的速度和骇人听闻的方式爆发。

4.“喂——出来”的巧妙使用

“喂——出来”在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分别是题目、开头和结尾。它是文章一句语言描写,看似突兀,实际上有着深刻的意义。它一方面蕴涵了人们对自然认识的粗浅无知;另一方面,它使小说结构趋于完整。小说最开始发现洞的时候有人喊“喂——出来”,有人向洞里扔了一颗小石子,在文章的结尾处不知从何处出现一声“喂——出来”和一块不被人觉察从发出声音的方向飞来的小石头,与前文形成照应,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极鲜明地突出了人们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时照应了题目。

除此之外,小说通过形象的词汇、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现代人物群像,从细微处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和人性,也是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的。

2.请你再展开合理想象,接着小说的结尾续写。

提示:

洞中飞出小石头之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当洞中飞出更多的东西,人们发现事情的严重性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镇定、慌乱、妥善整改、将错就错……一切都有可能,首先要设计出合理的情节来。其次需注意续写部分与原文的衔接和照应,使续写与原文保持一定的关联性。第三,借鉴原文的语言特点,诙谐中给人以警示。

示例:

洞中飞出的小石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紧接着,拖着长长绳子的秤砣从洞中飞了出来,依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可是当洞中传来震耳欲聋的声音时,人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整座城市一时间陷入了慌乱。“快把洞口堵住,别让垃圾再飞出来了!”市长下了死命令。人们把最重的井盖盖在了洞口上,可是无济于事。不久,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冲破井盖飞了出来,机密文件连同保险柜飞了出来,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日记本、照片、假钞连同污水一起从洞中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当初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往洞中添垃圾的人们早已逃之夭夭。后来,还是那位曾经劝阻青年人别往洞中扔东西的老者为大家想出了办法,那就是用清水往洞里灌注。据老者估算,灌注清水需要的时间大概是人们往洞中填倒垃圾的时间的10倍,水量大概是人们往洞中填倒垃圾量的100倍。但人们也只好采用这种办法来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过失了。

简评:

续写承接了原文,更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续写了洞中飞出小石头之后的情节,交代了人们先是堵和逃,后来采取挽救措施的过程。想象合乎情理,耐人寻味。

(六)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请同学谈谈看完以下图片的感受。

2.请学生说说如何保护环境并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

示例:

保护环境:用布和缎带包扎礼品,不用纸和胶条。

购买节能家电。小型日光灯泡。

不用或少用塑料包装袋。

不用家电时拔下电源插头…..

范例:让我们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七)课堂小结:

“进去”的东西全都“出来”了!原来这是一个可怕的“漏”洞!一个我们内心的“漏洞”、社会的“漏洞”!作者正是通过这个“洞”表达了他对我们现代社会的隐忧和反思。他带着对人性的理解,幻想着他的未来,幻想着我们的未来。然而,人类的欲望带来了欲望的满足,而满足的结果,却是毁灭。

这个洞不只是作者的想像,更是我们的现实。事实上,这个没有保险的“洞”一直存在我们社会的每一角落:犯罪率不断升高、机密文件堆积如山、流浪汉的尸体越来越多、婚外情日渐蔓延……这些都是现代文明和人性、精神的垃圾。

让我们能真正的怀着一颗敬畏自然的心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老师把作家刘亮程的几句话送给大家,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颗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任何一只鸟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八年级《喂——出来!》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哂笑”“牟取”的读音词义,理解运用文中30多个成语。

2、学会速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小说的情节。

2、揣摩作者的想象活动,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学习作者的想象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的情节,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结尾的含意,领会小说的主旨。

教学方法

速读、自主、合作、教师讲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聚洞旁,纷纷猜测,让我们随着星新一去看看究竟。

二、新授课

(一)作者及文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1、星新一,1926年生于日本东京,父亲是制药公司经理,曾赴美留学,还创办了药科大学,担任过参议院议员。星新一的外祖母小金井喜美子是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的妹妹,有名的“明星派”“歌人(诗人)”,外祖父小金井良博士是日本解剖学和人类学的草创者。星新一幼年时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很深。星新一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他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1974年,日本新潮社出版了《星新一作品全集》,达18卷之多。截至1983年10月,星新一发表的作品已逾一千篇,堪称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他冲破了微型小说的篇幅限制,拓宽了微型小说的题材,特别擅长于科幻小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2、科学幻想小说,简称“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的科幻小说。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三幅漫画。

第一幅:画上无底洞,围着许多人。

第二幅:有许多垃圾车开来。

第三幅:工人头顶上飞来一块石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漫画,推测漫画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踊跃发言。让我们听听星新一的介绍吧。

2、教师找同学朗读或者自己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教师强调一些词语:

哂笑(shěn):讥笑。

牟取(móu):非法谋取利益。

学生归纳文中的成语:

黑咕隆冬 颤颤巍巍 深不可测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争先恐后 闻风而来 无所不知 镇定自若 陆陆续续 反反复复 寸步不离 小心翼翼 一声不响 众目睽睽 震耳欲聋 源源不断 经久不息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扫兴而归 满头大汗 异口同声 源源不断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心安理得 万无一失 逍遥法外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雨后春笋 接连不断 得意洋洋 微不足道

3、学生熟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4、学生复述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学生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微型小说也不例外。复述时,宜抓住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思路要清晰。

(多媒体显示)

教师总结:小说先渲染新发现的一个洞深不可测,后来成了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扔进洞里,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可奇怪的是,最初对着洞口的一声叫喊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飞来了。

(三)、研读课文,探究小说的结尾,理解文章的深意

1、提问:在小说的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小石头掉下来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各组,倾听学生的意见、看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师提示:可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的含意。

明确:叫声和小石头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最初“一个年轻人对着洞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出来!’”后来,他捡了一块小石头扔进洞里,叫声就是他当初叫的,小石头就是他当初扔的。

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是不言而喻的,原先倾泻进洞里的原子能反应堆废料就要倾泻到人们头上,原先扔进去的机密文件就要扔到人们头上,还有动物尸体和流浪者尸体,还有废物和污水,还有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都将接二连三地倾泻到人们头上。

2、提问:想一想,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能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谁制造祸害,祸害就会加在谁身上。

我想起一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惩罚。

这个故事讲的是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苦果。

这个故事揭示了人类本性的多面性、复杂性,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得过且过、草率从事、盲目冲动……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见解都很独特,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即保护环境,善待自然。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及从文章划出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题

1、从课文中选五个成语组成一段话,要合情合理,通顺自然。

2、展开合理想象,从小说结尾续写一二百字。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课

(一)合作研讨、深层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1、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环境。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人们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水、废渣的。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生活垃圾胡乱丢弃,废气排人大气,废水流人江河最终排人大海,废渣或焚烧或掩埋,上天或人地。

2、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处理垃圾和“三废”?作者为什么幻想出那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

学生思考、发言。

明确:人们把江河湖海天空大气看成了无底洞。城市的废物和污水排放在海洋里去,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漂流得无影无踪,那就是把大海看做深不可测的洞了;人们把废气排向大气中,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飘散得无影无踪,那就是把大气层看做是深不可测的洞了。这样的洞承担着城市的清洁工作,城市的.一切污物将由它们来妥善解决。

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方法,都源于一种苟且心理,作者幻想出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正是集中表现了人们的幻想,讽刺了人们的幻想。作者假想有这么一个洞,既可以用来表现人们的幻想和可笑,也可以警醒世人:不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3、透过小说情节,我们可以领悟到哪些道理?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第一小组首先发言,第二小组补充评价,第三小组在第二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再作补充,依次类推。

明确:小说写道:“刚开始时,村人们都有点担心,生怕会出什么事情。”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们担心的事情,不久真的出现了,一声“喂——出来!”奇怪的叫声之后,一块小石头也飞来了,接下来,倾泻到洞里的各种各样的垃圾都会倾盆而下,这个城市就要遭殃了。可惜当初人们的担心未能阻止荒唐行为。商人为利润驱使,村民见到眼前利益也不坚持。如果重视人们的忧患意识,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灾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起初,有道理的话往往不被重视,盲目的冲动却非常强劲,结果吃了大亏,才悔不当初。可见,凡事只有冷静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这些想象的情节完全是现实的。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社会公害。治理公害确实是棘手的任务,但这是无法回避的,舍此决不能保护环境。

小说中说,城市垃圾倒进了这个洞里,有相当一个时期,海洋和天空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晴空万里,清澈如洗。这就是说,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时也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还会因此而欢庆“胜利”,得意洋洋,殊不知“胜利”潜伏着隐患,而且隐患显露之初,人们还不注意,直到公害危及人们的生存,才会警醒。世上有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例如盲目垦荒伐木,人们何尝不为农田面积的扩大、木材产量的增加而欢天喜地。但是,过了若干年,洪水肆虐,人们才醒悟当初伐木垦荒破坏了生态,造成了水土流失,带来更大的损失。由此可以领悟,保护生态环境,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急功近利。

文章的题目“喂——出来!”富有哲理。环境污染的因素不断积累,到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公害。世上什么事情都是如此,不断积累,量变引起质变,结果就“出来”了。鉴于此,负面的事情做不得,小错误要及时纠正,正确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教师总结:想象的世界是虚幻的,虚幻的情节多数是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想象的,将现实事物附加上一种幻想,就是一种想象物。想象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聚焦作者的想象思维,学习想象的技巧

1、科幻小说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你对本文作者的想象如何评价?

学生自由发言。

生1:作者的想象奇妙、有趣。深不可测的黑洞,是一个奇特的想象;垃圾扔进洞里,世界从此清爽,不料,有一天,垃圾却从天上飞了下来,更是一个奇妙而有趣的想象。

生2:作者的想象丰富、生动,情节联翩而至,丰富多彩、生动有趣。那一串跌宕起伏的情节链足以让人动心的了。

生3:作者的想象合情合理。每个情节都很自然,最后小石头飞来,也合情理,垃圾既然没有消除,有朝一日自然会造成环境污染。

2、提问:从作者的想象世界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想象应有一个基本情节,一个大的框架。有了框架,才能进一步想象许多具体的细节。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无非是发现一个深不可测的洞,人们用来倾倒垃圾,最后垃圾飞回来了。想象的关键是构想一个基本点,构想一套基本情节,有了这两个“基本”,想象的翅膀就可以展开了。

从这篇科幻小说的想象世界中,我们还可以悟出,单有基本情节还成不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故事,必须进一步想象具体的细节,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加以想象,就能想象出一系列具体细节。如怎么让洞出现呢?村里人会有哪些反应?城里人知道了又有哪些动静呢?如何测量洞的深度?这个洞怎么成了城市垃圾箱……

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首先要有一个基本情节,然后充分展开,用具体的情节去加以充实。

3、请同学把自己读过的科幻小说介绍给大家,说说其想象的独特之处。

学生活动。

4、聪明的你,有编写科幻小说的灵感了吧?那就别等了,让思维上路,让想象飞扬吧!

学生可先构思一个基本情节,课后编写具体情节。

三、课堂小结

星新一特别擅长写科幻小说。他的小说驰骋于幻想中的未来世界,有的酷似童话,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以推想和悬念引入人胜,别开生面,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镜子,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个片断。

《喂——出来》构思新颖奇特,理念却发人深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全人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筑一座环保新长城,不但在心里,而且在双手上。

四、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选五个成语组成一段话,要合情合理,通顺自然。

2、展开合理想象,从小说结尾续写一二百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