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二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认识的生字,会写“哄、骗”两个字。
2、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写个生字,感受故事的趣味,初步具有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听写:快慢、漫出来、问题、提出
二、理解课文
1、课文里的科学家是谁啊?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学生找到后,读出来。教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2、小朋友们听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找出句子,练习朗读。
3、伊琳娜和别的小朋友想的一样吗?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话”。体会“光”还能换成什么词?
教师总结
4、请一位小学生做实验。其他孩子观察。提示孩子用上学过的词,解释实验。
5、做完试验后,采访孩子,你做完实验后,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知道朗读,读出伊琳娜的语气。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三、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朗志万和伊琳娜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组内交流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四、知道学生书写“哄骗”两个字。
1、知道学生观察自行,需要注意什么?
2、书写
3、反馈知道。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学生抄写名言,积累知识。
六、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
小学二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知识点
字:提、漫、鳞、喝、漫、懂
词:金鱼、道理、哄骗
重点句子:
1、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3、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你动脑想吗?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想吗?有一位叫伊琳娜的小朋友不但自己动脑筋想
而且还动手做实验来证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动手做做看》。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②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同桌或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三)反馈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讨论自学提示第②题。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吗?(学生自由谈体会)
今后我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动脑筋思考
有疑惑的地方,要亲自做实验证实一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3
二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读中感受朗志万的“哄骗”,伊琳娜的“动手”,妈妈的“指导”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导入:
1、(板书)阑,问,这个字读什么?
2、我说读“束”的音,对吗?
生:不对
为什么不对啊,我觉得对呀,那现在怎么样才知道对不对呢?
查字典
3、原来读LAN
4.呵呵,原来我们做事情都要学会“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课件出示:朗志万(他是法国的大科学家)伊琳娜(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出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朗志万哄骗
鱼鳞漫出来
伊琳娜哎呀
a、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b、开火车读。
(“朗、哄”后鼻音,“琳、鳞、漫、骗”前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一)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伊琳娜情绪变化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伊琳娜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板书:生气高兴)
写伊琳娜生气的'句子: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写伊琳娜高兴的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学习课文第1——6段,弄清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1、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越来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指名读句子。
3、这样的问题(点击课件)是指怎样的问题?(学习第1段)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
4、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学习课文2-5段)
a、生自由读课文2-5段,思考以上问题。
b、交流。(随机点击课件,在“哄骗”下加小红点)
c、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第5段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满出来了。”
(随机点击课件,在“水漫出来了”后加小红点)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来。
5、再次读伊琳娜生气的句子。(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体会伊琳娜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她。)
6、师:可是后来伊林娜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三、写字
过渡:我们一起做一个填字游戏。请看大屏幕。
1.“慢漫”辨析及书写。
①填空:
(1)老爷爷(慢慢)地走;
(2)水满了,从鱼缸里(漫)出来;
(3)发大水了,河水(漫)过了小桥。
(出示图标“我的发现”)你发现什么了?
②请大家把这个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在心里说:哦,这个字和水有关。
2.“提”与“题”辨析。
①填空
(1)小明(提)着一桶水;
(2)小红在做数学(题);
(3)小华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如果要把这两个字写好看,应该注意什么?(如“提”和“题”中都有个“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师生合作,写好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第7段,弄清伊琳娜笑了的原因,理解科学家话里包含的道理。
导:伊琳娜这么生气,可是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
1、出示朗志万说的话:“我不是哄骗你们的,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a、自由读,思考:朗志万是在“哄骗”孩子们吗?你是怎么理解朗志万的话?
b、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言,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c、再次齐读朗志万的话。
2、出示课件:
伊琳娜也和同学们一样,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科学家的一片苦心。此时此刻,伊琳娜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3、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指名读,齐读。
4、师小结,课件再次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三、
1、师生合作,写好“另、志”等5个生字。
师示范写“哄”(生认真看),并小结:“我发现要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偏旁要
得高,写得小,还看注意节左窄右宽。”
2、生临写“哄、喝”,然后交流写心得:我发现了什么?
3、如“志”和“另”都是上下结构,“志”是上略比下长,“另”是上短下长。)
4、师生评议。
四、课外延伸,读写结合。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结合课文的学习,请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听懂
高兴——→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