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优秀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理解这条线索的真正意义;从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准备
对文中“线索”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同学从小时候到现在,大多都有一次购物的经历,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也写了一次他的奇妙的购物经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出示学生卡片或小黑板,指出学生领读课文生字并扩词,教师提示重点。
3、再读课文,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出示句子练读。
5、分组齐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流利
6、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三、带着问题深入研读课文
“一进桃园”——这是一个怎样的.桃园呢?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二进桃园”——
1、这么特别的桃园,如果他的主人在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吗?
2、让我们再次走进果园,去寻访一下,也许在对课文的品味中你会对桃园主人了解得越来越深入,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桃园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
请画出重点词语,补充批注。
3、在小组里交流,分享个人的理解,做好集体交流的准备。
4、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
四、课堂练习
1、学生说说生字书写的难点。
2、学生练写,教师提示写字姿势和占格,运笔要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优秀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文章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人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按图索骥、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 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过程:
一、 背诗导入,质疑母爱
1、背诵《游子吟》同学们,你们会背很多诗歌,刚才我们已经展示了,还记得这一首吗?《游子吟》
2、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 )你生病了,母亲会---()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②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 拖沓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聊胜于无
① 指名读准词语 学会看病教案设计
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② 师: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③ 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④ 概况全文大意。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 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一)创设情境,体会狠心
1、师:在你看来,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是怎样的母亲?谁来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2、出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板书“狠心”)
师:你从这句话哪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狠心?
生自由回答。(体会“雪上加霜”)“雪上加霜”指什么?(让儿子独自看病)
是呀,儿子不过十二三岁,还从未一个人去过医院,我却让他在生病发烧时去医院,所以------“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母亲的狠心呢?生自由答。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这句话里哪个词最能表现母亲的残忍?
(板书:逼问)怎样问才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再问)逼问谁?(逼问病中的儿子)
4、师生对读,体会狠心
①我来演母亲,谁来演我儿子?只读母子间的对话。
儿子烧的滚烫,我没有马上给他找药,却逼问他,要他同意独自上医院,这怎能不让人觉得——“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母亲?
生:这是个——的母亲,这是个——的母亲(冷漠、残忍)
②分男女生对读,带着这种冷漠、残忍,女生来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相机指导读出逼问的语气和儿子虚弱的语气。
小结:孩子都病得打蔫儿,一般的母亲想都不敢想让他独自去医院,文中的母亲却逼着儿子做出了如此大胆的决定。我怎能不想——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5、想像补白,情境写话
播放音乐,分组写话。儿子独自去看病,会遇见什么困难呢?想象一下,
①、在寒冷的大街旁,儿子拖沓着脚步,焦急地张望着,出租车怎么还没有来呢?想像儿子是怎样冒着严寒站在街边等车的,写一段话。
②、在拥挤的医院大厅里,儿子是怎样孤零零地排队挂号看病的?
③、在散发着浓浓药味的注射室里,耳边是病孩尖利的哭声,眼前是别人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儿子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6、交流写话,引读煽情:
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反复读: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在孩子生病时——
引读:是呀,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就是想锻炼他——相机理解“按图索骥”。师:第一次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了,第二次儿子可以照着做,这就叫“按图索骥”。
(二)细细感悟,悟痛中爱
1、师: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真忍心这样做吗?这到底是不是狠心的母亲吗?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理由来说说。(出示)再读课文,划记文中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
①(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②了解沙漏。知道沙漏是什么吗?(古代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师:你从母亲把时间比做沙漏体会到了什么?(板;度日如年忐忑不安、担心)理解句子可以抓重点词语,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的(担心、度日如年)
③师: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为什么?(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小结: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④师:你还抓到哪个词能表现母亲的担忧?(疼痛)
师:疼痛到什么程度?(心收缩成一团)
师:这是怎样的痛?(母子连心,揪心的痛)
小结:这种疼痛远远胜过病痛的十倍、二十倍……
(四)想象说话:这时候母亲最心痛什么?(一路上,他摇摇晃晃的走着,会不会有危险呢?在拥挤嘈杂的医院里,儿子排在长长的队伍中,他受得了吗?又要挂号、又要交钱,儿子知道怎样做吗?)如果你是母亲,这时你最想儿子说什么?
填空: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
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吗?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四)悟悔中情
你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母亲并不狠心?体会“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你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犹豫、后悔)“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信心)
四、诗歌诵读,升华母爱
1、导语:同学们,你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2、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内心却犹豫、忐忑不安,这些心理变化都源于对儿子深深的——生接“爱”(看板书画心形)这是一种怎样的爱?(生接)这是一种……
附: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并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2、能够独立完成习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成长的瞬间写具体,并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记录下来。
3、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学会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4、通过抓句子的关键词,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5、分析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对比的妙用。
6、读背并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独立完成习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成长的瞬间写具体,并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记录下来。
2、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学会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知道大人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二、确定访谈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1、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如祖父母、父母、邻居。
2、列出问题清单。(仅供参考)
问题清单一
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
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课后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问题清单二
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
最喜欢哪个玩具?为什么最喜欢它?
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
三、播放课件,边看边记。
1、播放访谈课件。
2、要认真、耐心地观看,一边看一边做简单的记录。
四、讨论交流,明确。
1、注意礼貌。
2、把自己的观看记录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五、情景应用。
从上面的问题清单中选择一个,分组进行情景模拟。
1、小组分角色表演。
2、要注意说话语气,语句要流畅通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十四个生字,会写九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人物情感的变化。
3、运行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本课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阅读方法。
5、学习本文中授课老先生和我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1.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3.力求个性化的、情感化的阅读,在读中感悟形象、激发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很多挫折,只有面对挫折仍能保持自信,顽强拼搏的人才能活得更精彩。居里夫人凭着对自己科学假设的坚定信念,在艰苦的条件下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一克的镭。爱迪生在寻找一种材料做电灯丝时,曾千百次失败,被人讥笑,如果他不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可能坚持实验。今天我们就一同去寻找我们的自信。
2.出示课题:“自信第一课”
二.学习新课。
1.看题质疑。(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重要问题:谁给谁上的一课,是什么样的课,怎样获得的自信,为什么称为自信第一课?
2.初读课文,解决问题。
①解疑
课件逐步出示重点问题。
②说说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以及我从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
③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然后集体订正。
重点理解
恩惠:给与或受到到的好处。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茹毛饮血:原指原始人连毛带血的生吃动物。
:本指老先生的医术水平卓著,第一。
黢黑:很黑,很暗。
教条:比喻僵化死板,不知变通。
掷地有声:说话豪迈有力。、
铿锵有力:形容有节奏而响亮有力的声音。
苛求:过严的要求。
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宽而且广,形容十分谦虚。
磊落:(心地)正大光明。
高层建筑: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拳拳之心:形容十分恳切的心情。
教诲:教训,教导。
3.深读课文。
①自读课文。
要求:
1、注意人物的言行和神态,让人物在你的脑海中活起来。
2、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反复品读。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①轻声读第一——三自然段,画出我从军的经历,体会我在部队中养成了怎样的性格。
②学生汇报,,插叙:(利用多媒体显示)作者于1969年参军入伍,时年17岁,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当兵3年时被调入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所见一些年轻人为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从军的经历不但培养了她淡泊处世的人格,也炼就了她自信、自强的品质。引导体会“我”经历了三年的高原艰苦军旅生活,养成了坚毅淡然的性格.
③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经过三年的高原军旅生活,养成了淡然的性格,那是不是她对什么都漠不关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呢?今天我就接着来学习这一课。
1、学习课文二——五部分
学习四、五自然段。
自由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事件的起因,读后把你读懂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交流。
2、学习第三部分
①、默读第三部分。画出我加抗菌素的理由,以及体现教务老,反应的句子。
②、汇报交流:我为什么觉得冤枉?我加抗菌素考虑到了什么?你认为我的方案正确吗?教务老,对我的反应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说明了什么?老教授的医术水平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老,也会写错字,做错事。但是却很少有人提出质疑。而文中的我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竟敢向权威挑战,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
③、指导朗读
下面让我们在平淡的语气中体会“我”的坚持。
3、学习第四部分
①、自由读第四部分,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重点体会老先生的言行举止。②、读后,小组交流
③、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想一想老先生为什么只给“我”的分数改过来了?我的方案在什么时候是正确的,在什么时候是错误的?针对大多数病人,这样治疗正确的比例大还是错误的比例大?你觉得,老先生给我改分数的原因有哪些?
多媒体显示18自然段中老先生的话。指名读,思考老先生的话中讲了几层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老先生的磊落胸怀以及我的优秀品质。
④、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部分
①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我从这件事中获得的真谛。
②我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
③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
④品读最后一句话。
5、这自信第一课,是谁的第一课?收获了什么?
五、总结
文中的“我”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权威挑战,这都源于我的自信。通过老先生对我的肯定,我更找到了珍惜生命、珍视生活的信心。同学们,你们知道自信来自那里吗?它来自于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对机会的把握。那么没有渊博的知识就没有真正的自信,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做一个有信心满满的人。你们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2、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3、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关注社会、与人交往等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调查收集信息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平时喜欢看的报刊,并选择一二幅自己喜欢的新闻图片。
了解家人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
二、信息汇整分享交流
1、今天,每个同学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看的报纸、杂志,看来你们是一群爱学习、关心社会的学生。哪位同学来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你的理由。
(由几名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并根据其内容进行介绍)
2、同学们不能将你带来的图片新闻介绍,你带来的信息,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呢?
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图片新闻很多来自你们订阅的儿童报及家人订阅的杂志,有的图片新闻报道反映了我们少年儿童关注的事,有的报道了我们生活中感动人的事,有的是社会上的新鲜事、还有的揭露了我们生活中的丑陋现象等等。由于这些新闻来源于生活,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丰富我们的`生活,很多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所以,好的新闻留吸引民者的眼光,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也正是图片新闻的魅力所在。
三、图片欣赏认知领悟
优秀图片新闻赏析
(1)《大眼睛》
(2)《北川男孩郎铮》
(3)《我们演出去》
引导学生围绕每一张图片的主题展开讨论,老师讲解。
四、情景设置明确任务
我们学校的校报和宣传橱窗一直在收集和传播同学们关心的各方面的新闻信息。这节课让我们来做一做小记者,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校园内外大家关注的事、感人的事、新鲜的事、不平的事.用我们美术这一特殊的语言——图片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