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丰子凯先生的《忆儿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丰子凯先生小时候与隔壁家的王囡囡一起度过的美好的童年时光。
文中,王囡囡的一举一动十分引我注目。他是一个十分友善的人,他对作者很友好,他比作者大,也比作者壮,生活经验也比作者要丰富,所以处处帮着作者。有一次,他找作者去钓鱼,作者见他拿着一盒捕杀的苍蝇,十分不解,他耐心地对作者说:“鱼儿十分喜欢吃苍蝇。”这次,他们一起捕了一桶鱼。到家的时候,王囡囡把一桶鱼全部给了作者。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家虽然不富裕,可是,他还是特别讲朋友义气,把鱼全给了作者。
中国人钓鱼,可以说是钓出了大名堂,如姜太公钓鱼,钓出来的是一个兴盛的王朝,可是作者钓鱼,钓出来的是纯真的.友谊和快乐。
童年的友谊是稚嫩的,它可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慢慢地淡化了,但是,它仍然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时常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 篇2
新年来了,儿时关于年的记忆重又变得清晰。小时候,父母一年到头土里刨食,拉扯我们兄妹四人,生活很是拮据。所以,我们小孩子特别盼望过年。
每年三十儿晚上,我和妹妹会提着父亲为我们制作的小灯笼出去玩,总是让小伙伴羡慕不已。初一早上,农村有起五更的习俗,凌晨4点左右就开始有人放炮。5点左右鞭炮声连成片,是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刻。小孩子也早早起床,穿上向往已久的新衣。男孩子随大人一起到长辈家拜年,可以挣到几块压岁钱或是几包鞭炮。女孩子聚在一起比较谁的新衣服最漂亮、衣兜又多又大,因为,那样串门时可以装更多好吃的`。拜完年男孩子最喜欢玩的是放炮,把一包鞭炮拆成一个一个的放,那样放得时间长。遇到哑炮他们也舍不得扔掉,把哑炮从中间掰断,然后拿点燃的香头儿引燃里面的火药,“呲——”地一声,放射出炫丽的火花,换来小小的喜悦。
刚过完年我就问父亲:“还有多少天再过年呀?”开始对下一个新年的期盼。
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 篇3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儿童的童年趣事。有一个小孩子非常爱听唱话匣子,也非常爱听鬼故事。她每天晚上吃完饭一抹嘴,就开始去门口张望,看外面唱话匣子的来了没有。一会儿,唱话匣子的来了,小女孩飞跑进家里,哀求妈妈,妈妈一答应,便飞跑出来把人家请进家里。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卖糖果的'人,我就飞快的跑进家里让妈妈给我买,可是妈妈不给我买,我就哭了,我在家里嚎啕大哭,妈妈却只顾自己在那儿看电视。我又求了妈妈老大一会,妈妈总算答应了,我就飞快地跑出来买了一个糖果吃。
那个小女孩爱听鬼故事,我也爱听。
有一次,我听爸爸给我讲鬼故事,原来听着不怕,后来是越听越害怕。但越害怕却又越想听,晚上吓得睡不着觉。一直等到天快亮的时候才睡着。早上我不起床,爸爸就打我,打的疼了才起来。
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 篇4
一幅妙趣横生的漫画、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这似乎便是丰子恺生活的全部,简单而又清雅,如“一清二白”的小葱拌豆腐,是人间至味,忘不掉的清欢。
他的文字是如此的恬淡,像一条缓缓在山涧流淌的小溪,将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以致于不觉得丝毫的枯糙,反而蕴含着无尽的意境于深情。在他所有的随笔之中,我最喜的还是《亿儿时》了。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作者回忆了童年三件难忘的事,养蚕、吃蟹和钓鱼。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事,但从丰子恺的笔端流淌出来,却仿佛有着一种特殊的魔力,让人欲罢不能。在干涸世道中粗粝的心灵都会被滋润如水,像久玩成玉的手串,细腻又令人心安。事情虽微小,可仍能从中窥见丰子恺的的善良之心、童趣之心。若无童趣,他的笔触绝不能如此活泼,读文之时便可见小时候的丰子恺在跳板上的行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蟹的那幅其乐融融的场景了。若无善良,那么文末三处的愧疚又从何谈起呢?
甚是不解为何丰子恺能写出这么令人温暖与感动的文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国仇家恨面前,大多数人选择了以笔做枪、以墨做箭,痛斥外虏,讦骂国贼,可他却选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一条在当时并不能为人接受甚至遭到白眼与嘲笑的路,一条非大毅力、大智慧者不能为之的'路,可丰子恺却顺利地走完了,也走出了自己的光芒。他用并不华丽甚至于平淡的文字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用并不夸张但温柔的漫画使创伤结疤。他将在战争中难得一见的美与自然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他们忘了悲伤与愤恨,给他们最好的希望,向最纯正的美奔去。
在我眼中,丰子恺是最有儒者风度的作家,亦是人间不可多得的“活佛”,这一切都源于他内心的真、内心的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