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欢迎阅读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趣味实验虽简单,但对其的热情高涨出乎教学前的预料;自行制作的测定反映时间尺效果非常好;教学软件的使用也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力量。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包括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

理解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其方向,并了解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现象和合力推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大胆猜想并勇于验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难点: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牛顿管、抽气机、小钢球、纸袋、秒表等。

教学用具:投影仪、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为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做铺垫。

提出问题: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速度是否相同?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实验探究

演示牛顿管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纸袋和小钢球在空气中的下落情况,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影响下落快慢的因素,并猜想若排除此因素,结果会怎样。

推理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和合力推理,引导学生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讲解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并解释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的原因。

应用拓展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楼层高度、估算物体下落时间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合力推理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应用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更充分的指导和准备。其次,在推理分析环节,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和引导。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题进行训练;三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规律。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物理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相关公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自由落体现象,如苹果落地、雨滴下落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新课讲解

(1)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强调“只受重力作用”和“初速度为零”两个关键条件。

(2)通过实验演示或动画模拟,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3)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包括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并解释公式的物理意义。

巩固练习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展示和推导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公式应用的困难,这可能与他们的数学基础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一、课程分析

1.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的内容是第二章第5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研究方法。

(2)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3)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刚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急需一次真正的实践去更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学生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2.本节课从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历史引入,重点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强调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以期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3.两位科学家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讲课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对他们的评价,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初步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并通过对两位科学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结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通过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加以训练,让学生初步接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最后,在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后,通过回扣课堂游戏,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加以巩固和提高。

四、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研究并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设计思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咱们班哪位同学反应比较快?请到讲台上来。

生:(推荐一位同学)。

师:我们看这位同学能不能抓住这片铁片。(向学生展示长度约为3.5cm的铁片)

师生共同完成这一游戏。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能抓住这片铁片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抓住呢?我们在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之后,同学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物理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处于欲摆不能的状态。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悬念解除之时,也就是正迁移实现之时。

【板书】课题:第三节 自由落体运动

(二)新课研究:

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

师:同学们,物理规律的研究总是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为了更深入的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我们也需要从生活实践出发,来讨论几个问题。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谁下落的更快一些呢?

生: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一些。

师: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一起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设计学生实验1:纸片和硬币从相同的高度同时下落,看谁下落的快?

学生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到结论:重的硬币要比轻的纸片下落的快。

教师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再次验证自己的结论。

师: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持有这一观点,在人类还处于懵懂时期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就对这一现象作出研究,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但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

设计学生实验2:将纸片团成纸团,再和硬币从相同的高度同时下落,看谁下落的快?

教师强调,纸团和纸片的质量是相同的。

学生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到结论:重的硬币要和轻的纸团下落的几乎一样快。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得到相互矛盾的结论?

学生思考

师:对表面现象的观察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我们要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问题。三百多年以前,伽利略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设计思路: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异同的比较,通过对比,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不同的物理本质。在对比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探索进取状态,引起有意注意,促成思维交锋,这样对完善旧知识,自觉完成从旧知识到达新知识的迁移,并巩固新知识,都极为有利,不然,就公式论公式,该对比不对比,不仅不会促进迁移,反而会造成负迁移。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比抗干扰,加强对易混知识的比较,找准分化点,利于排除干扰,加深对某些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促使易混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彻底分化。

设计学生实验3:将硬币放在纸片上面组合成一体,和另一相同的纸片从相同的高度同时下落,看谁下落的快?

学生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到结论:重的硬币和纸片的结合体要比轻的纸团下落慢。

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我想让两者下落的几乎一样快,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并提出实验方案。

生:让纸片包住硬币并团成纸团。

师:同学们实际做一下看看。

学生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做的上述几个实验,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生:有空气阻力的影响。

师:如果我们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同学们猜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教师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

设计思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掌握一般概念和原理是通向普遍迁移的大道。因此,我们在组织教材时,应把基本概念和规律放在首位,突出教材的系统性和规律性。通过上述几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实验探究在物理规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师:那么,自由落体运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呢?他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并简单的介绍实验过程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探究过程:(单位:cm 数据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 注:ΔS= S1-S2= S3- S4= S5–S6=aT2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通过对纸带的分析和数据的处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设计思路: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是多大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对纸带的分析和数据的处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记为:g

在不同的纬度和高度时,g值是不一样的,纬度越高g越大,高度越高g学小,在正常情况下

在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取g=10m/s2。

【板书】

3、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师: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为: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设计思路:人的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它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在主观上的反映。建构认知结构,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环节。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对于完善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系统化、综合化、整体化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把新概念或规律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相联系,把新概念、规律纳入原有概念、规律中,同时使新概念、规律与原有的有关概念、规律进一步分化和融汇贯通,组成一个整体结构。

例题、一块石头从离地面20m高的楼顶自由落下,经过多长时间石头落到地面?石头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有多大?(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

解析:设经过时间t石头落到地面,速度为v,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得:

代入数值,解得:

设计思路:通过例题,让学生充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体验胜利的喜悦。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回到开课时的小游戏,同学们为什么抓不到铁片呢?人的反应时间很难达到0.1s这么短的时间,那么,同学们计算一下,在0.1s内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是多少呢?

学生认真计算,并给出答案:在0.1s内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是4.9cm。

师:(展示铁片)这片铁片的长度只有3.5cm。所以,同学们是抓不到的。

设计思路: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师:本节课的最后,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53页,利用课本上提供的方法,测量一下你的反应时间。

设计思路:让学生充分体会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妙用,并通过他们自己测量的反应时间回扣抓铁片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更加完美。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自由落体加速度

(五)《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1、课堂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3、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4、实验探究自由落体加速度运

5、回扣课堂小游戏,解疑

6、激发学生兴趣,测量自己的反应时间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加速度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六、教后反思

1、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和教师加强必要的指导,是促进知识顺利迁移所不可少的前提。所以教师在采用行之有效的教法、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法,进行物理教学改革的同时,认真学习知识迁移规律,并考虑影响知识迁移的各种因素,定能提高教学效果。

2、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3、“实验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是我们学科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模式,已在实践中收到一定效果,当然也有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使之变得更科学。

4、本节课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历史上的研究过程入手,所以本节课的思路比较开阔,转折比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衔接。

5、本节课的演示实验比较多,做好演示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