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三年级语文教案西湖(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教案西湖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为杭州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西湖这么美,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2、课件展示西湖远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西湖之美。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
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第一句:山峦(理解词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体会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犹如一副山水画)
(2)第二句:湖面(平静)
(3)第三句:白鸥(掠过)
2、交流。(指导朗读自己最喜欢哪一句)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评析】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这一环节中,先让同学们看图,通过优美的图片把同学们带入情境。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读读课文,说说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这样设计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要求:
(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笔圈出。
2。集体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2)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3)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4)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5)“仿佛”是什么意思?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上“仿佛”,说一说好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7)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它营造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晚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5、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6、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能读一读吗?
【评析】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感悟、体验月光下西湖的美,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总结全课: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评析】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三年级语文教案西湖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进行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口头造句、说话。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四、学习生字
1、同学们还记得古诗《忆江南》吗?咱们一块儿背背。
2、师背诵:江南忆,最忆是杭州。3、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的一颗明珠。小朋友,你们愿意欣赏西湖那迷人的风光吗?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到西湖游一游吧!
4、板书:西湖
1、配乐范读课文
2、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注意: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画出生字组成的词,想想它们的意思,标出不懂的地方。三、边读边想课文描写西湖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1)读词:杭州天堂远眺连绵起伏犹如秀美典雅轻柔掩映一般令人华灯
(2)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并显示西湖全景:西湖三面环山,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5、指导理解“素有”的意思
6、说说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1、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那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是人间仙境呢?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齐读课文,说说每段都描写了什么。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各两遍。
2、读课文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语句及段落,练习感情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学习默读,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口头造句、说话。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出示词语:
镶嵌掩映悠扬远眺
荡漾葱绿轻柔围绕
层层叠叠心旷神怡
2、过渡:大家词语掌握得非常好,相信也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西湖的迷人。
3、指导学生质疑。
估计学生会问: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1、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
3、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静静的湖面上飞掠过点点白鸥的情景。
4、作者站在湖边眺望,远山近水皆有情。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了吗?请用朗读告诉老师。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何说它是人间仙境呢?指名读。
2、“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哪儿见过?
3、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师生对读,十里西湖中,孤山......白堤和苏堤......三个小岛......
4、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结合理解“飘浮、掩映、典雅”等词语。相机出示图片并指导朗读。
5、师小结: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飘带,迎风飘逸;蓝天、绿岛、白云在水波中晃动,时时发出变幻莫测的光泽,反映出飘渺神奇的湖光,仿佛传说中的仙境。
(四)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月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2、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月光下的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图文结合)
3、指导感情朗读。
4、配乐感情朗读。
5、师:从大家的朗读声中,从大家的神情,我看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试着感情背诵。
学生用各种形式认读。
学生交流:杭州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学生交流后指名2-3人感情朗读。
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估计:(西湖三面是山,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仿佛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学生感情朗读。
学生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
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学生交流;估计:仙人住的地方,像天宫一样。
师生对读。
学生自由再读课文后交流。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如仙境一般的西湖美景。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估计: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学生感情朗读。
在音乐中体会西湖的迷人夜色。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引导反复诵读,结合欣赏课文插图来体会。对于重点部分,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展示来体会。
作业设计:
1、组词:
杭()素()
抗()紫()
棉()雅()
绵()摊()
净()般()
挣()船()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山峦
()的山水画
()的湖面
()的湖水
()的西湖
()的琴声
3、摘抄自己喜欢的两个句子。
4、试着用“犹如”、“像”、“仿佛”、“宛如”中的任意两个词造句。
板书设计
6西湖
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
美妙、迷人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案西湖 篇3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品析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点“苏堤春晓”、白堤(断桥残雪)、孤山、湖心及四周的镶边”。另外还介绍了第四自然段月光下西湖的明月东升、湖水荡漾、琴声悠扬。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西湖的赞美及喜爱之情。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大体上还是可以的。比如从小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时互动流程。大多数组的组员及组长表现相当出色。但有个别成员如李柯瑶在回答用“宛如”造句时,脑筋没有及时转过弯来。还好,别的同学帮了她,让她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比喻词:“像、仿佛、、真像、好像、就是、犹如、宛如”说出了不同的比喻句,从而亲身体会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动。从而从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处。
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朗读时读得很有情感,松弛有度,抑扬顿挫,升华了自己对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小组里的个别成员上课回答在语言组织上还很稚嫩,行动不够踊跃。我感觉这几个成员一定对课文理解不够有深度,或者说对课文的了解,意识还比较模糊,寻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吧。当然,这个也是我平时未能提醒关注、对学困生耐心不够的集中体现。以后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加强对学困生的培养。培养他或者她,节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获胜利的喜悦、去品味自信的结果。
再一个不足是:我在板书“近看”这一块时,可以写成“四周、湖中。”月光下可写成:“明月、湖水、琴声。”这样板书看起来简洁明了。
还有一个不足是学生讨论时,个别组比如:前进组的陈美言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给人的感觉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见这个学生没有用大脑去思考,即根本没有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所以这一点也是我值得提醒学生注意的。
总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发挥、去修正、去提升、去开拓。让课堂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
三年级语文教案西湖 篇4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1、齐诵《忆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课题。西湖,就是镶嵌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自主学习,我尝试
初读课文,自学提示: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脉络: 把课文再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怎样介绍西湖的。
合作交流,我参与
1、 对子互相学习字词。(充分体现互助互学精神)
2、 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展示探究,
(1)展示字词。漂浮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犹如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心怡 夜幕初垂注意读好前鼻音“嵌、掩、绵”,后鼻音“扬、层、荡、漾、轻、旷”,翘舌音“初、垂”。注意区分多音字“华”在“华灯”中读“huá”。
(2)课文朗读。
(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理解词语:素、镶嵌、放眼远眺、连绵起伏、硕大、掩映、心旷神怡、荡漾、宛如、悠扬(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4)作者是怎样介绍西湖的?
达标测试
1、 我能把生字写的工整、漂亮。
2、我记住了好多词语。
西 湖
本周习惯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
学校:芹池中心小学
主备人:孟粉红
审核:
课型:自主合作
总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我尝试
1、 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2、 边读课文边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3、 把你心中感受到的西湖的美读出来。
合作学习,我参与
1、 互相朗读指导,取长补短。
2、 小组成员赛读,读出水平。
展示探究
1、 朗读展示,读出西湖的美。小组赛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老师配乐)
2、 感受西湖的美,从朗读评价中说出你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3、 学会运用。用“犹如”“好像”练习说话,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4、 谈收获。说说从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我会做(第三课时)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站在 的西湖边放眼远眺, 是层层叠叠、 的山峦, , , , ,真像一幅 。 , 一面硕大的银镜。 白鸥掠过 ,在阳光下 , 。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 ,仿佛 。在这 的西湖边 , ,怎能不令人 呢!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 ,
在碧水之上。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 ,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 在湖中,宛如 在游动。[]
我成我们 我们
三年级语文教案西湖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
1、古诗转转龙
2、唱《弟子规》
一、导入
刚才的课前展示,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那我就送你们一个礼物,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的.美景图)
问: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生:美!
看到这西湖的美景图,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以前诵读的一首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生齐声朗诵
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西湖有关的文章——《西湖》,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揭题板书:西湖
读完课题之后,你们脑子里有哪些疑问?
生:西湖什么样子?西湖美不美?……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词,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三、过关检查
(一)
1、同桌互相读生字,读准字音得一颗☆
2、同桌互相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得一颗☆
3、检查完毕,马上坐端正,再得一颗纪律☆
(二)
老师检查:
1、词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
镶嵌轻拂掠过一圈苏堤华灯琴声泛舟素有连绵浓淡犹如格外漂浮掩映一般一幅画夜幕初垂
2、字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
嵌拂幅掠圈堤幕垂华琴泛素绵淡犹格浮掩般初
3、课文朗读(抽查4名同学)
四、讲解课文
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1、范读课文
那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肯定很美,请同学们边听示范录音,边在书上划出西湖美的地方。
2、小组合作讨论
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检查自学效果。
小组讨论,归纳:
西湖美在湖
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总结:远眺西湖→近赏西湖→月下游赏
五、配乐朗诵
总结: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配合着音乐,再来朗读课文,重新体味一下西湖的美景。
六、课外扩充阅读
《配套练习册》上的文章——《美丽的西湖》
1、自由读
2、找学生读好的段落
3、做相关的阅读题
七、课堂达标
1、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山峦
()的山水画
()的湖面
()的湖水
()的西湖
()的琴声
2、试着用“犹如”、“像”、“仿佛”、“宛如”中的任意两个词造句。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