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宝贝,宝贝》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宝贝,宝贝》读后感 篇1
周一下午开完全体会,去李校长办公室交卷面分析,说要借本书看看,打开她书柜的第一眼就看到了周国平先生的《宝贝,宝贝》,于是其它的书就没有再多看一眼,直接拿了这本书,由于我喜欢做事情有始有终,平时工作量又比较大,就把没有看完的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这本书看完,昨天晚上才开始了《宝贝,宝贝》的阅读,到现在为止,我看了将近一百页,但我已经忍不住要说说自己的感受了。
不是说对这本书的评价,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带的两个班的一百多个孩子,这个时候,会愈发觉得孩子们的可爱、单纯,每一个孩子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天使,但我有时候却做不到让每一个孩子在我的心中都是天使,每天和他们的相处中,有开心的事情,也有生气的时候,现在想想,生气的时候基本都和学习有关。我基本上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每件事情都想做到最好,对待孩子的学习,我有时候也想尽善尽美,可实际上有的时候孩子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昨天在三班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又发了脾气,过后也在反思自己,我想我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心理落差,可能六班一开始都是我在带,在年级里面又一直是第一,而三班成绩一直不理想,这样和六班比起来总是显得作业慢、回答问题不积极等等,知道了这样的原因,我想我会尽快的调整自己,读《宝贝,宝贝》让我有种内疚的感觉,周国平先生对女儿的.爱让我深深的感动,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在反思,我应该怎样面对我的一百多个孩子?
心态调整好之后,发现孩子们竟然有那么多的可爱之处,上午第二节下课把加餐提到教室之后,本来想倒的,但四个孩子抢着干,分工还很合理,两个人发碗,两个人倒汤,一个二年级的孩子,都想着如何去减轻老师的负担,心里面暖暖的。倒完汤之后,班上的孩子做操还没回来,这四个孩子就围在我的身边聊天,李瑞雨说:“宋老师,我感觉我长的很时尚。”不是语文老师,我不知道他这句话说的合适不合适,但我们五个人却同时笑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啊!于是,我们就接着这个时尚的话题聊了起来,那是一张张纯真的脸,好开心!
感谢《宝贝,宝贝》,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职业倦怠,让我找到了我的工作激情!
《宝贝,宝贝》读后感 篇2
放假了,带女儿去书城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周国平的《宝贝,宝贝》。
《宝贝,宝贝》这本书主要是周国平记录了和女儿平时生活的一些片段。我没有仔细看,主要是想让女儿看看,让她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做父母的不易。女儿刚开始不愿意看,在我的多次”诱导“下,勉强看了起来。
”妈妈,你来看这一段。“女儿看了一部分后说。”为什么让我看?“”你看了就知道了。“没办法我也看了起来。这部分是说周国平的女儿啾啾学习钢琴的故事。啾啾刚开始学琴的那段时间,她对钢琴有浓厚的兴趣,还经常受到表扬。可是一年半之后,她就开始厌烦了。她的父母没有让她放弃,但也没有强迫她继续学,而是改成不定期上课,什么时候想上课再上。
这样,啾啾又开始喜欢上钢琴了。看完这一段我明白了,她是想让我跟啾啾父母学习。女儿从6岁开始学习二胡,兴趣一直不是很浓,但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我的督促下还是能完成的。最近不知怎么了,跟我说不想学了,这可不行,在我的高压政策下,每天多少还练一些。她让我学习啾啾父母,是想让我给她学二胡的自由,不要逼她。我跟女儿说了我的想法,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在女儿的”引导“下,我认真读了《宝贝,宝贝》,我非常敬佩周国平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啾啾的教育方法,其实,他的方法没什么特别,就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尊重他,理解他,考虑孩子的感受。他特别投入地陪女儿玩,玩她想象中的游戏,玩过家家,真正地把啾啾当作和自己同辈的'人相处。但是,在尊重,理解的途中,也丝毫没有溺爱,他只是顺着孩子的天性,与孩子交流,跨越代沟。
回想自己对待孩子的点点滴滴,真的感觉很失败,对孩子没有耐心、宽容心,总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品,批评说教的多,表扬鼓励的少,致使女儿现在对做任何事都缺少自信心。在心里面也说过自己,但总也改不了。现在看了《宝贝,宝贝》,下定决心要改变对女儿的教育方法。
我和女儿进行了一次平等谈话,我了解了她不想练二胡的原因,无聊、不好听、天天重复……我告诉她:学习二胡,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提高我们的内在修养,只是成为一种爱好。我和女儿商量好,她想什么时间练就什么时间练,每天练多长时间她决定,只要能学会就可以。尊重了女儿的意见,她也不再要求什么,每天坚持练习。
《宝贝,宝贝》不仅让孩子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让我这个妈妈认识了很多很多……我会和孩子一起进步!
《宝贝,宝贝》读后感 篇3
学校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平台,与市图书馆建立了友好关系。在揭牌仪式上市图书馆赠送我校教师一批书,在同时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周国平的《宝贝,宝贝》。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一定会不舍昼夜地细细品读这本书。这本书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感慨于有这样的父母,怎会愁有不听话、不快乐的孩子呢?
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喜庆温暖的红色,简单的封面设计,温馨可爱的小女生。
翻看书序,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悔意。其实一个博览群书的同事早在我女儿六个月大的'时候,就提醒我可以为孩子做记录。而我总是因工作忙而没有实行。
书序中提到:孩子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父母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对于孩子就更是如此了,但是那个时期的孩子尚不懂得欣赏与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却早已散失在时光中了。而作为父母就有责任为孩子保存这份宝贵的财富,将来有一天交到孩子手上,那将是多么宝贵的礼物啊,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当开启这本书时我也开始记录女儿的一些有趣的事,即使不细致、不全面,但我努力在做,女儿,妈妈希望你能原谅我的无知。
读了这本书首先在对女儿的态度上会影响我,更耐心的倾听,更关注孩子的意愿。
其次从阅读中学习怎样做父母,怎样做人,怎样教育孩子,怎样与孩子相处,这是我的另一收获。
佩服周先生的冷静理性,对问题透彻的分析理解力,以及独特的视角,更佩服他与女儿平等的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面对女儿的谦虚态度真的令人动容。
这是一本令人在无法形容的令人感动不已的书,他用最朴实的文字,将遗落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演绎为女儿啾啾最美丽的人生笔记。将女儿生活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记忆用爱串起来,串成了这串宝贵的珍珠项链。
忍不住地想象:假若天下的父母都能如他般,记录小孩儿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用一个普通父亲的爱,去温暖一个普通孩子的心,让岁月在甜蜜的回味中变得安静而舒展,让亲情在勤劳的记录中变得充实而温馨,那么,就连这个世界,也会因为被爱浸染而变得美好许多吧!
再联想到班级的学生的家境,真的很同情这些孩子,父母离异的很多,即使正常家庭可是父母也只关注孩子的成绩。真是可悲,也许中国教育陷入泥潭的主要原因在这吧!
《宝贝,宝贝》读后感 篇4
这学期,刘老师让我们读了3本书,其中一本书叫做《宝贝,宝贝》。我觉得周国平写得很好,从人之初、天籁、爱智的地点、个性空间、真爱如是,这五个方面来描写宝贝。
我读了这本书才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地干到底,干什么都要用心地去做。
记得《宝贝,宝贝》中,“童趣”的第九段:“大钢琴”让我终身受益。买了一台大钢琴宝贝高兴极了,一连三个小时坐在琴凳上敲键,还常常偷偷地笑。那几天,她一有空就坐在钢琴前,一边琢磨一边弹她会唱的歌。一周后,就弹回了好几首、她弹琴的时候,模样是那么认真,仿佛自己能读懂似的。虽然琴谱上大部分字还不认得,她的确能知道是哪一页的第几首歌,决不翻错。一位音乐界的.朋友听她弹琴,问是谁教的,她答:“没人教,我自己看书学的。”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清朝末年的李玉堂,他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几个傻子,只有不用心的人。”
我又想起了四年级时,科学课的张老师让我们养蚕,她给我们每个人发了十条蚕宝宝,我觉得不够,又让邵文侃送了我一条蚕宝宝,让它住进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盒子家里,上面打上几个“通风口”,我每天为了给宝宝们找食物吃,就只能在学校门口的小摊贩那里买五毛钱一包的桑叶,我的十一条蚕宝宝别看它们个头小,它们的胃口确很大,不过一个星期,就把一袋桑叶吃完了。没办法,星期五那天,我把小蚕儿们带到外公家。我问:“外公,你知道哪有桑叶吗?”外公说:“一冶一中里倒是有一棵。”我说:“我就把蚕放在您家,请您帮我养好吗?”外公答应了。过了几个星期,我到外公家去看小蚕儿,惊奇地发现,小蚕儿已经长成五六厘米的大蚕了。我觉得很惭愧,我就没有啾啾那股坚持不懈地精神。
我读了《宝贝,宝贝》这本书后,觉得周国平写得真好,可以终身受益,它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不管有多么艰辛,都要干到底。学习的时候要用心地学,世上没有傻子,我也不是傻子,只要我功夫下的多,我就可以成为我很期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