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

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

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难点词语。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本课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课文内容较简单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可以指导学生多读理解内容,提高朗读水平,在理解重点词“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时,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多读来进行理解,理解之后,可趁机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人树之间的和谐。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说说小树对我们的好处,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树

)我们该怎样保护这棵小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有位老爷爷非常关心小树,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咱们来看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幻灯片出示生字:

穿

⑴快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⑵自己带拼音试读,同位互读、指名试读、齐读。

3、再读课文。

4、指名分段读,认识自然段,标上序号。

5、再读课文,思考:爷爷为小树做了哪些事情?

三、细读课文

1、学习二段,自读,说说你从里面知道了什么?

⑴课件演示穿上“暖和的衣裳”。“暖和的衣裳”指什么?

⑵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要给小树穿暖和的衣裳)

⑶你还见过暖和的什么?

幻灯片出示词语训练内容:暖和的(生互说、指名说)

⑷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后,小树还冷吗,它会说什么呢?

⑸指导朗读

自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学习第三段:

冬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到来了,爷爷和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⑴请学生观察爷爷和小树夏天图,说说爷爷和小树的变化。

⑵自读,同桌说说知道了什么?

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树是怎么帮爷爷的,理解“绿色的小伞”。

⑷体会爷爷和小树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

⑸把喜欢的一段读给同位听。

四、扩展活动

小树除了能给我们乘凉,还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5、爷爷和小树

冬天

夏天

暖和的衣裳

绿色的小伞

不冷了

不热了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图画,学生很容易突破难点。对人物的心情体会到了,学生读起来就入情入境,非常有感情。有些学生知道树的用处特别多,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生字认读:(幻灯片出示生字)

穿

自读、同桌读、抢答。

2、检查课文朗读。

二、练读课文

1、观察课文插图,学生进入情景,有感情地去读朗读课文

先小组练读,再齐读、分段读、男女分读。

2、表演课本剧。

三、学习书写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书中范字的占格。

2、全班交流:

学生自己说笔画、笔顺、请小老师教、纠正。

师范写。

3、学生在书中先描后临写。

四、实践活动

(幻灯片出示内容)

漂亮的衣服

漂亮的

雪白的云朵

雪白的

绿色的小伞

绿色的

暖和的衣裳

暖和的

〖板书设计

5、爷爷和小树

教学后记

学生在表演时还不会自己编演,需要老师多帮助,以后在教学中还需要多培养。实践活动经过小组讨论、充分交流,收到效果较好。

语文教案 篇2

语文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agrave;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ugrave;))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agrave;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品味剧本中诗化的语言。

2、把握剧情,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欣赏人物语言。

3、体会作者对中世纪腐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的批判和对当时的封建势力的抨击。

二、学生重点:目标①

(一)导入

三、教学过程: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每个国家都在会议间隙播放一部影片作为文化交流,周总理带出的影片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随行的'工作人员对如何介绍这部中国色彩十分浓郁的影片感到为难,在放映前周总理亲自作了解说,他说:“今天,我给诸位带来的是一部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结束后,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位评论家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戏剧,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解文题

了解一下故事的大概经过,请同学读注释①。

(三)知背景作者

1、作者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他的戏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