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陶醉
内涵丰富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重点字词和短句、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重点字词和短句、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讲析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
2、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3、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作品:
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
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散文;《只求新去处》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录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
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壶口瀑布的壮观起到怎样的作用?
3、朗读课文,想象感受壶口瀑布的景观
4、结构:开门见山——两次观瀑布——石——卒章显志
四、感受壶口水的阳刚之美
1、文章写第二次看壶口瀑布是重点,第二次看壶口瀑布主要表现壶口瀑布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2、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种角度描写
通过写石侧面表现水
拟人的手法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当形象的.比喻
奇特想象的动词选择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铺陈的句式
3、朗读课文第四、五小节,读出力度感,读出阳刚之美。
4、朗读互评,再读(重点强调重要字词的重音,果断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语气变化)
五、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是否仅仅停留在了所见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壮观的层次上?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吗?
由水想到个人——由个人想到民族
(有层级的过渡,少说教味,易于理解接受)
2、壶口瀑布之水与锁着所思所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
相似、联系——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国古人关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辩证思维
4、在思考的基础上朗读文章最后一小节,并说说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这伟大只有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思考:这篇文章结尾标注了写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思考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6、精读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学习
六、作业
运用排比句式,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 难点:领会文章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课文提示】
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正音正字】
驰骋chíchěng 寒噤hánjìn 雾霭wù’ǎi 推搡tuīsǎng 怒不可遏è
【初学课文】
1. 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 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3. 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
4. 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观看图片】
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分析】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雨季的壶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这一次,壶口瀑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浩荡声势。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第4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这里,黄河不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
通观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
2. 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 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择六题“思维训练”题作书面准备。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1. 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壶口瀑布具有壮阔、雄伟的气势;随着水势减弱呈现出另一种美。或庄重,或猛烈,或舒坦,或细碎,壶口瀑布具有丰富的美的形态。
2. 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就与事实不符。
3. 作者为什么要描摹集纳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瀑布?
作者将壶口瀑布的“海、河、瀑、泉、雾”等形态与人的“喜、怒、哀、怨、愁”结合在一起。作者认定:“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
4. “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在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河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5. 怎样理解第6段?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6. 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在于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矿雄伟,壮丽浩淼——显示祖国壮丽山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歌颂中华民族;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这些,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所以,作者借景抒情,隐含着写作意图。
7.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这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作者又说:“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既然否定前一种说法,为什么不把它删除?
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
作者认为“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还不足以表现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所以又用“一卷钢板出轧”作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瀑布的水流宏大,气势猛烈。作者故意否定前一种说法而又不删除,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8. 找一幅或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配一段诗文。
9. 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小结】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外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
2. 预习《北海的早晨》,了解新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
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的妙处并学习使用。
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难点】
1.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欣赏时,教师激情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对其不乏赞美之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XX自天涯”,今天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预习反馈】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三)【初读课文,巧梳理】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一共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是什么时候对应哪些段落两次,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节雨季------第2段;枯水季节-------第3--5段
2.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气势磅礴、危险、震耳欲聋、与众不同、声势浩大
(四)【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品读3---5段,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壶口瀑布
(小组讨论,圈画出重点词句,并作分析)
2.第五段写石头有什么作用
(用石头来衬托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属于侧面描写)
(五)【再读课文,感悟主旨】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作者写作本文,只是为了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儿女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巨大力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身体力行,爱我中华】
如果有一位外国友人向你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你会怎样给他介绍(100字左右)
温馨提示:结合本文所学的有关内容
(七)【视频欣赏,中国美】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篇5
一、分析教材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渲染力。这些都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细细体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读,能对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谈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点
1,作者介绍
梁衡,[1]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二、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感情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见过黄河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黄河,你会用哪个词?答:气势雄伟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惊涛澎湃万丈狂澜浊流宛转九曲连环一泻万丈波澜壮阔气吞山河
那么当代作家梁衡站在壶口观看黄河的时候,他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的《壶口瀑布》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并朗读给小组成员听,然后讨论交流这些
句子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句子1: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答: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了出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句子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答: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句子3: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答:抓住就具体景物描写,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乐、怨、愁”,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师总结:《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三)品读语段,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近距离的去感受一下它的气势。
壶口瀑布介绍:准备一些图片资料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至此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由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奔腾着,狂放向前,像浊流化成了利剑,劈开两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汽弥漫,惊涛拍岸,只见黄河像一阵急速的飓风从眼前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卷走,这就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1、学生朗读文章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把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气势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悟、
体验读出来。
语段1: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体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壮美。反复强调“跌”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表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精神
语段2: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
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体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水比成飞毯,钢板出轧,体现了黄河水凝重、猛烈的特点,把黄河博大的胸怀,状阔的气势生机勃勃的表现了出来(博大宽厚的精神)
语段3: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体验:运用排比、拟人修辞手法,将壶口瀑布水流的各种情状描绘的生动传神,展现了其柔美的一面
语段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体验:借助议论联想,由黄河的雄壮之美进而联想到中华民族无坚不催、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名族精神的赞美。
第二教时
2、(四)探究联想,领悟情感
作者梁衡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答:声音、形态、气势、伟岸等。但是阅读这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能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不能,我们还应该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那么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是否平均用力呢?想写哪次?为什么?两次有什么不一样?(俩次:雨季,枯水季节。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更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那么作者写壶口瀑布这么多的特点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旨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5、6两段。
思考:作者想借壶口瀑布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有什么写作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壶口瀑布探寻黄河的性格,从黄河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突破教学难点。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让人感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还有一些装不下的水就各自夺路而走。)
2、用50字说明一下“壶口”之名的由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二、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3、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4、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
5、朗读第6段,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
(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
6、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当黄河的伟大被赋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后,黄河就上升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你看文中第5段第4行里,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三、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7、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8、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四、反馈。
1、 在笔记本上总结,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描写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观,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能有感情的向同学介绍。要求:
内容: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语言:运用普通话、语言流畅、清晰、语速适中
表现力:仪态大方,表情自然
(六)课堂小结
这篇借景抒情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透过瀑布我们看到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用黄河的性格面对自己未来职场的生活。板书设计:
壶口
黄河中华民族
气势磅礴博大宽厚宁压不弯多姿多彩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教学反思
(七)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分工不够细致,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表达的不够到位,语言组织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去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