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1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3课。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叙述顺序易于学生理解,但为什么作者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教学重点,就要通过教学课件演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才能夺下泸定桥,这是飞夺泸定桥的铺垫。教学中还要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2、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
四、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源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课件与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学生回忆主要内容)
2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有天险之称,历史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大军因为渡河耽误时间,被清军围追堵截,四万大军全军覆没。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也向大渡河挺进,准备渡河!(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唤起回忆,新旧衔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读兴趣。
二、深入理解,研读课文
1、看了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理解为什么红军要夺下泸定桥)
2、在夺桥之前,课文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读文,思考汇报:课文着重写时间紧迫,道路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
3、理解时间紧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哪些地方写时间紧迫,派代表汇报读懂的地方,明确“飞”就是抢时间。播放课件,红军雨夜急行军)
4、理解道路艰险
红军能够抢先到达泸定桥吗?
(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翻山越岭、沿途阻击敌人、冒雨摸黑赶路等说明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不畏艰险。
5、理解泸定桥令人胆寒
红军“飞”到泸定桥前,就要与敌人“夺”桥了,可是文章接着写什么内容?没有直接写红军怎样夺桥,而是写桥险,桥怎样险呢?
(学生读相关内容,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板书:桥高、难走、水急、难攻,随机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泸定桥险,大渡河水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可是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时间紧、路难走、桥难行,这是不是犯了详略不当的错误呢?
(学生讨论,统一认识:这是为写红军飞夺泸定桥作铺垫,这些描写,更能表现红军的英雄壮举,是不能不写的)
6、夺桥战斗与结果
后面是追兵,对岸是气势嚣张的敌人,一场惊心动魄的夺桥战斗打响了。
(播放电影片段。使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心灵受到震撼,然后大声地朗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在字、词、句中理解、想象红军战士在战斗中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关键词语)
课文叙述了战斗的经过和结果,红军攻下了泸定桥,取得了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播放课件,分角色朗读课文6——9自然段,让学生在视频和音频中感受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设计意图:以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自主探究学习;以课件的适时演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
三、总结升华
同学们,有战斗就意味着有牺牲。现在,我们就来到这座纪念飞夺泸定桥牺牲的英雄纪念碑前,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长眠在这里的先烈说。你想说什么?(播放课件,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有所悟。
四、拓展延伸
这就是今天的泸定桥,(播放课件)它不仅记录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正焕发着蓬勃生机;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相信,泸定桥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请大家把《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讲给比你小的同学们听,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我们周围传播;让他们和你有共同的感受;让我们从心中唱起同一首歌缅怀先烈!(播放课件,师生同唱《同一首歌》
设计意图:牢记历史,开创未来。让学生对画面和音乐的。理解中,思想再次升华,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 )的枪弹,( )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4、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终于冲到了对岸,可是战斗却并没有结束,战士们又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战斗结果怎样?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板书设计】
击溃敌人
忘记饥饿疲劳
抢时间 点起火把赶路
摸黑冒雨前进
飞夺泸定桥 冒着——枪弹
攀着——铁链
攻天险 穿过——大火
冲进——城里
展开——搏斗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
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当。
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
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紧赶急跑。
2.再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整理归纳问题。
(1)“”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
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时间紧(20多小时),路程长这两点(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范字的书写要领。
2、了解本课范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派、援、泼、攻、雄、弹、杀、召、宿、党、营、淋”等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本课范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中国书法人物解小青:
1、解小青:女,1971年出生于山西太原,中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出版专著五本,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她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到书法艺术的殿堂,这里有淡淡的墨香,有悠扬的`音乐,有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的方正之美。
2、展示解小青的书法作品展示:
3、师:欣赏之后,有何感受:生:美。
4、师:美的事物人人喜欢,在这里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向美的方向发展,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是你们的奋斗目标,这节课,看你们的表现。
二、新课展示:
大屏出示:
1、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字中撇的变化,要写准确。
派援泼派援泼派援泼
2、左右结构,左小右大,上下不平齐。
攻雄弹攻雄弹攻雄弹
师讲解后,指导学生书写,正确区分左窄右宽,左小右大的字。
评议优生作业。
3、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杀
4、上下结构,上高下矮。
召
师点拨,生自学自悟,独立完成。
评议优生作业。
5、上下结构,上扁宽,下部左窄右宽,两部分写紧凑。
宿宿宿宿
6、上中下结构,上扁宽中小下舒展。
党
7、上中下结构,上扁中宽盖下,两个“口”上小下大,均写扁些。
营
上中下结构的字,强调各部分的形体结构。
8、左中右结构,左中窄右旁稍大,写舒展些。展示优生作业,指出不足,加以改正。
三、抄写,把字写在格中间,上下左右不贴格线。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有了学习范字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完成段落书写,段落书写一定要按照要求抄写,做到认真细致。)
四、故事激励
五、总结激励:
同学们书写都十分认真,看到同学们如此用心,老师特别欣慰,希望看到同学们更多、更大的进步。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清理文章条理。
3、学习课文相关语段,体会泸定桥的难和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读
1、教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成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读题目。(强调“飞夺”)
3、指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教师归纳。
(1)泸定桥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3)怎样飞夺泸定桥?结果怎样?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探究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导读:现在,情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可谓。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利用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诡计击溃索性狼狈水流湍急浩浩荡荡
(3)画出直接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4)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5)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渎课文。
三、集体反馈,理清条理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再全班读,教师强调部分省字的读音和书写的要点。
2、指名反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3、教师:再读课文,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五个部分。
4、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的介绍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唯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第2段):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部分(第6~8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第9段):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5、组织学生给每个部分加个简短的小标题。
6、指名反馈,集体讨论。
必须夺桥→接到命令→奔赴天险→英勇夺桥→顺渡天险
四、品读语句,体会夺桥之难
1、教师出示挂图,导读:同学们,红军要夺的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请同学读一读文中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2、学生读,教师出示语句。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梁,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调了,只剩下铁链。”
3、全班一起读这些语句。
4、指名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这是一座__的桥。(可怕、危险、恐怖……)
5、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读了加点语句后的感受)
6、指导学生读出泸定桥的危险和可怕。
7、教师小结:这就是红军要夺下的泸定桥,看来,要多下这座桥不仅困难重重,还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再读读课文,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语句还让你感受到了夺桥的危险和艰难?
8、学生反馈,教师引导感悟,
9、教师小结:同学们,泸定桥本身就很凶险,加上桥下的'天险大渡河、两岸的高山峻岭以及敌人的防备,要夺下泸定桥是多么的危险和困难。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夺下泸定桥呢?
10、指名反馈。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大渡河安顺场原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失败之处,地势险要,两侧高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四川军阀曾扬言红军将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集体的交流,反馈以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中,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夺桥的艰难和危险,突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那么,我们红军战士是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顺利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