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描写小动物》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描写小动物》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小动物,展现其多面性。
培养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
增强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表达的自然与真诚。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观察角度。
三、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实例分析法、自主创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5 分钟)
提问学生:“当你想到一只小猫,你会首先想到它的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导入课程。
(二)角度探讨(10 分钟)
引导学生从外貌、性格、行为习惯、与主人的互动等角度思考如何描写小动物。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三)范文分析(10 分钟)
展示一篇从多个角度描写小动物的范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角度选择。
(四)写作实践(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从至少三个角度进行描写,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
(五)互评与分享(10 分钟)
学生互相阅读作文,进行评价和建议。
选取部分作品进行全班分享。
(六)总结与作业(5 分钟)
总结多角度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要点。
布置作业: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并读给家人听。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角度选择上有一定的多样性,但部分同学描写不够深入,情感表达较平淡,后续需加强指导。
我们用提纲表示出这篇作文的思路:猴子:一、外形的样子:1、概括--长相奇特;2、具体--鼻子、小嘴、贸色、耳朵;二、生活习性:抢吃面包。
读原文,看提纲,可以更好理解这篇文章的思路和写作顺序。从中我们可以学到观察和布局谋篇的方法。
(二)要把喜爱之情写进作文里
作文是用我的手来写我的心。写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我们喜爱小动物,在描写它们的时候,也要把自己喜爱的感情,用笔融合在字里行间。让读者一读文字,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松鼠》一文。
表达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间;有时候用简洁的语句直抒感情;有时候,把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写法灵活,不拘一格。
例4: 我非常喜欢青蛙。夏天,我常常去池塘边看青蛙。
青蛙很喜欢躲在草丛里,偶尔也叫几声。它们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每当这时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就随着叫了起来。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叫个不停,那声音能够传到几里地以外,多像一曲气势磅礡的交响乐呀!
青蛙的身体胖胖的,有的身体足有七八厘米长。它们披着黄绿色或深绿色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它们的头又宽又扁,像一个三角形。它的头上鼓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长着大嘴巴、小鼻子。
青蛙爱吃小昆虫,观察它捕食的动作才有趣呢。有一天,我静静地蹲在池塘边上的大树后面,细心地观察着。一只青蛙蹲在地上,张着嘴巴仰着脸在等待着什么。突然,一只小虫飞过来,只见青蛙猛地向上一窜,舌头一钩,又落在地上。小虫不见了,青蛙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耐心地等待着。
青蛙可真是个捉虫的能手,听农民伯伯说:要是算起来,一只青蛙一年之内最少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它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这篇作文写的是“青蛙捕食”,在写法上和上篇《猴子》略有不同:这篇作文用“我非常喜欢青蛙”一句,概括了全文的中心,接着依次写了青蛙的鸣叫、外形,以及捕虫的情景。文脉清楚,段落分明。
那么,这篇作文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呢?
文章的开头先用“我非常喜爱青蛙”一句,直抒了作者情怀,表达了喜爱的心情。接着用“常常”去池塘边看青蛙,表现了作者对青蛙“喜欢”之深。在听到青蛙叫声时,作者感到了那叫声就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呀!”语句不多,却写出了青蛙叫声的响亮、动听,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青蛙的感情是多么深呀!作者对青蛙的感情为什么这样深呢?因为青蛙一年之内最少能捕捉到“一万只害虫”,这是作者喜爱青蛙原因所在。最后作者感慨地说:“青蛙”真是我们的好朋友。结尾收笔有力,感情表达真实。
“文虽有规可循,但无定法。”写一种小动物是没有一种写法可以套用的。只有掌握一种基本的写法,又会灵活地运用,才能真切而生动地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描写出来。
(三)描写一种小动物还应当注意:
1.要突出重点。描写一种小动物,也和写其他内容的作文一样,不能面面俱到,像“流水账”似的说个没完,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的可以侧重写小动物的外形样子,有的可以侧重写小动物的习性。无论怎样写,都要抓住典型,突出重点,具体描写。
2.要细致描写。描写任何一种小动物,都要细致描写,认真刻画。无论是写外形样子,还是写生活习性,都不能几笔带过,概括叙述。特别是在描写小动物生活习性时,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再现出小动物活动的情景,给人以“状物如在眼前”的感觉。
3.要条理清楚。描写一种小动物也和写其他作文一样,不能东一句,西一笔,缺乏章法。在动笔之前先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怎样挂连,层与层之间怎样联系。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全篇文章怎样组合。把这些想好之后再动笔,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三、作文训练
1、作文题目:乡村鸡鸣
2、引导学生审题
3、例文
在老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养鸡。养鸡简单呀,清早从笼里放出,房前屋后有的是青草和昆虫,散出去就不用管,到天黑鸡们自然会回来歇橱。家家有鸡,家家就有鸡鸣声。鸡鸣是乡村最为生动的音符,它唱出的是青山绿水的和谐,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安宁。大红冠子花外衣,有着漂亮羽毛拖着长长尾翎的公鸡是农人的钟表。“三更灯火五更鸡”,公鸡是乡村起得最早的生灵。它清清嗓子,提提精神,便开始打鸣报晓,东家的鸡叫了,西家的鸡也跟着叫了,在鸡们争先恐后的叫声中,东方就露出了曙曦,“雄鸡一唱天下白”。而中午时分,高傲的公鸡就站在高高的土岗或树梢,翘着尾巴,伸长脖子,可劲地叫,那是吆喝在田地里劳作的主人,该回家了。那潇洒的姿势定格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烙在我的心中。
如果说公鸡叫是一种粗犷的美,那么母鸡和仔鸡的叫声则显得温情脉脉了。正像那首儿歌唱的一样:老鸡带小鸡,走东又走西,老鸡叫着咯咯,小鸡叫着叽叽。你可以想象出一幅生动逼真、情趣盎然的山水田园图画:在春天碧草如茵山冈上,一只母鸡带领着一大群毛茸茸的小鸡在自由地觅食,这时,母鸡在草丛中刨出了虫子,小鸡们便唧唧喳喳一拥而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描写小动物》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抓住小动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突出其与众不同。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小动物的能力。
增进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提升写作时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准确抓住小动物的特征。
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描写。
难点
避免千篇一律的描写,展现个性化。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感官体验法、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5 分钟)
播放一段小动物的生活视频,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兴趣。
(二)特征分析(10 分钟)
展示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独特的特征。
小组讨论:如何通过这些特征区分不同的小动物。
(三)感官运用(10 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与小动物接触时的感受,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举例说明如何将感官体验融入描写中。
(四)写作训练(20 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种熟悉的小动物,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
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分享与改进(10 分钟)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倾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进行针对性点评,强调突出特征和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抓住特征和运用感官描写小动物的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会。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调动感官方面有了一定的尝试,但在特征描写的独特性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描写小动物》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增强学生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按顺序描写的方法。
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现其特点。
难点
如何使描写有层次、有条理,突出重点。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组小动物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小动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从而引入对小动物描写的.话题。
(二)观察指导(10 分钟)
播放小动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其动作、神态。
强调观察要全面、细致。
(三)顺序讲解(10 分钟)
介绍描写外形可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或从上到下的顺序。
举例说明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四)范文示例(10 分钟)
展示一篇优秀范文,分析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方法,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五)写作实践(15 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写作,注意描写的顺序。
(六)评价与修改(10 分钟)
学生互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指导修改。
(七)课堂小结(5 分钟)
回顾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和顺序,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作。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描写顺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写作时仍存在部分同学条理不够清晰的问题,需要加强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描写小动物》教案 篇4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描写小动物》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描写小动物》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