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欢迎阅读小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找找画画中,了解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

2、激发幼儿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PPT;教师用的梅花鹿、斑点狗、斑马平面、立体图片各一张;幼儿用的梅花鹿、斑点狗、斑马的图片若干;动物园情景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比比

1、今天,老师请你们一起来看一个小电影,你们看到了什么?

2、看看小动物的房子一样吗?有什么一样?

3、什么颜色的房子最大?什么颜色的房子最小?

4、比大房子小,比小房子大的是什么颜色?

5、小结:最大的绿颜色的草地房子,最小的是橘黄色的爱心房,不大不小的是咖啡色的木头房。

二、猜猜我是谁

1、三间房子里都住了三个小动物,猜一猜,住了谁?

用猜一猜的形式请出斑点狗

1、(在窗口露出一块皮毛)用“猜猜我是谁”引出斑点狗。

2、斑点狗身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像什么?

用谜语的.形式请出斑马

1、谜语:像马不是马,身穿花花衣,一条一条真有趣。

2、小斑马身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像什么?

用瞧一瞧,反问的形式引出梅花鹿。

1、我看见了,这个动物身上有一朵朵小花,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出示梅花鹿:为什么我的名字叫梅花鹿?

3、今天,老师把小动物都请到我们教室里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

4、出示平面图片

小结:小斑马穿花衣,一条一条真美丽,小花狗穿花衣,一点点真有趣,梅花鹿穿花衣。一朵一朵真漂亮。

三、大家一起来动手:

1、可是还有好多的动物还没有穿上花花衣,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穿上花花衣。

2、幼儿选择一种小动物作画。

四:交流分享:

1、你给哪个小动物穿上了花花衣,它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2、把小动物送回动物园。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幼儿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请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进行表演,使他们以这种感兴趣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理解故事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简单的复述故事,学说主要的对话。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重难点分析:

重点:在活动中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难点:简单复述故事并能说出主要对话

活动准备:

角色的胸饰、故事背景的装饰、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流程:

回忆故事——共同讲述——表演故事

活动指导:

一、回忆故事

出示萝卜

师:看这是什么?这是老公公种的一个萝卜,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萝卜越长越大。后来啊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动,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讲述故事

师:1、老公公每天都对萝卜说什么啊?

2、萝卜长的很大很大的,老公公想怎么样啊?

3、老公公一个人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啊,他请谁来帮忙啊?老公公是怎么说的`?老婆婆是怎么回答的?

提醒幼儿注意老公公老婆婆说话的声音和语气

4、老公公老婆婆两个人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啊,又请谁来帮忙了,老婆婆是怎么说的,小姑娘是怎么回答的?

5、老公公老婆婆还有小姑娘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啊,又请谁来帮忙啊,小姑娘是怎么喊的,小花狗是怎么回答的?

6、这时候萝卜有一点点动了,可是还没有拔出来,又请谁来帮忙啊,小花狗是怎么喊的,小老鼠是怎么回答的?

(边讲边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师:最后大家共同努力终于把萝卜拔出来了,一个人能不能拔出来啊?大家的力量大不大啊?

二、共同讲述

师:小朋友和老师一块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好不好?

教师旁白,引导小朋友说对话。

师:萝卜是怎么拔出来的?

三、表演故事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来表演这个故事

分配角色

在表演是提醒幼儿模仿人物的声音以及走路时的姿态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动物的特征。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的卡片、背景图、图谱。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找小动物”了解动物名称。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森林里去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

(2)“小动物都躲了起来,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

2、讲一讲,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特征。

提问:“你知道这些动物各自都有哪些本领?”(幼儿逐一讲述)

3、编一编,学说句子“假如我是……我就……”

(1)出示图谱,边贴图片边讲述“老师最喜欢小花猫,听‘假如我是小花猫,我就去抓老鼠’”

(2)请个别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根据动物的特征,用“假如我是。。。。。我就。。。。。”的句子进行讲述。

(3)带领幼儿把三句儿歌完整的讲述一遍。

(4)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自由讲述,同伴间交流。

(5)请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儿歌念一念。

2、游戏“大老虎来了”

(1)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老虎来了’的游戏,小朋友模仿小动物听音乐做动作,音乐一停,马上摆一个造型就不好动了。”,游戏2—3遍。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尝试用“这是谁呀?原来是……”的句式描述画面中的部分与整体的图片。

3.在猜想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动物的兴趣。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会玩语言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已经认识瓢虫、蜜蜂、蚯蚓、蚂蚁、蜗牛、毛毛虫等动物。

物质准备:小鸟手偶一个,绘本《猜猜我是谁》。图卡:柳树、草地、白云、太阳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将小鸟手偶藏在身后: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教室,大家一起来猜猜它是谁?师学小鸟叫,“叽叽喳喳,叽叽喳喳,请你猜猜我是谁?”

师出示小鸟:“今天小鸟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都在这本书里。”(出示绘本封面)“你们猜猜会有谁呢?”幼儿自由想象。

二、阅读绘本,引导幼儿猜想并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师:“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书。”翻开绘本第一页。师:“骨碌碌,骨碌碌,这是谁呀?”

请幼儿想象、讨论想车轮一样的三个黑黑的圆是谁?

师:“问问小鸟,大家猜对了吗?小鸟摇头了,都没猜对。我们来问图书吧。”

翻开第二页,“这是谁呀?原来是瓢虫呀!”引导幼儿一起说句式。

师:“刚才为什么大家都没猜对呢?因为那三个骨碌碌的圆是小瓢虫身上的什么呢?”。(点)“这三个黑圆只是小瓢虫身上的一部分,小瓢虫可比黑点大多了。”

2.师:“小瓢虫是小鸟的好朋友呢。看看还有谁?”

翻开第三页:“哎呀!是大老虎来了吗?大老虎会是小鸟的好朋友吗?”幼儿自由猜测。

翻开第四页:“这是谁呀?原来是……小蜜蜂呀!”返回前页,“这黄色和黑色的是蜜蜂的什么?”(身上的花纹)“花纹也是小蜜蜂身体的一部分。”

3.翻开第五页。

师:“黑咕隆咚的,这是谁呀?猜猜看。”幼儿猜想。

师:“这是谁呀?原来是小蚂蚁呀!小蚂蚁的身体黑黑的'。”

4.继续翻看以下页面,让幼儿边看边猜想,用“这是谁呀?原来是……”的句式说出蚯蚓、蜗牛、毛毛虫等动物。

三、完整阅读图书,并一起讲述。

师:“这些都是小鸟的好朋友。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我们要看到它们身上的一部分就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四、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鸟带来了这么多好朋友,我们和它们一起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活动延伸:

将绘本放在阅读区中,供幼儿观看。

活动反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读懂她、爱上她让幼儿用想象力描绘出眼睛无法看到的故事,真正学会阅读。本次活动选用的绘本画面简单有趣,幼儿看完后总有恍然大悟的表情。画面提供了每个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让幼儿推测、想象,让幼儿逐步懂得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会由部分推及整体。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联系,表达绘本的整体内涵,预留给孩子最大的想象空间,带给孩子阅读的快乐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