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篇1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故事启发我们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学习本课的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画师的话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认真帮助学生认真理会。

鉴于文本是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课文时,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有位伟人说过,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通过学生提问,让学生自读自悟,品词、品句、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再拓展延伸,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从中受到启发。

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我们边实践边修改,边研磨边完善,经历了以下过程:

【研磨反思一】

精彩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

2、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内容注重内外结合。

存在问题:

1、不够大胆放手,被老师设计的表格牵引,把时间花在过多地讲解课文上,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没有得到体现。

2、因为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品读词语、品读句子不够,学生对画师的话理解不透。

解决策略:

1、把握好略读课文的特点,略读课文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自读自悟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发给四人小组一张表格,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帮助学生学习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充分品词品句后,在理解中读,认真领会画师的话。

【研磨反思二】

精彩亮点:

1、善用激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2、抓主线,突破文章的重难点。通过表格来对比三个徒弟的画,帮助学生学习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

3、拓展延伸,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学生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式,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存在问题:

1、时间把握不够好,安排显得前松后紧。

2、小组汇报交流时没有关注到全体成员。

3、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时,显得有点突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解决策略:

1、控制好时间,课文内容的讲解控制在30分钟内,拓展延伸部分控制在10分钟内。。

2、小组汇报交流要关注到全体成员,有组员没有发表意见的,可提示本组成员互相补充,或者让其他组同学向他们质疑。

3、充分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再让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先同桌互说,再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研磨反思三】

精彩亮点:

1、教学主线清晰,紧紧扣住“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受到画师的称赞”展开教学。

2、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扶、放处理得体,学生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的自学过程。

4、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的基础上理解文本。

5、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课后的拓展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注重朗读训练,读书形式多样,通过抓重点词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存在问题:

1、板书设计不够精炼,要突出中心。

2、画师的话还要结合插图理解、读透。

解决策略:

1、板书设计可修改如下: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以少代多

勤动脑善思考

2、当学生对画师的话质疑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为什么小徒弟的画受到画师的称赞?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在提问个别学生,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朗读画师的画,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篇2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 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虽然课文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仅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想法。二徒弟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用头来代替整个骆驼。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画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有脱出俗套。小徒弟与他们相比,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 进一步去探讨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同时,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篇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3、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篇4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新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呢?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在听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课堂教学后所想到的。

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能十分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脑筋急转弯”后,教师问“你是怎么思考的”,还是教学之重点的突破“画师是怎样评价三个徒弟的画的;为什么小徒弟的画画得最好”?这些问题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力求“授之以渔”。

但是,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对思维方式的了解还不够,如在课前导入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的?你是怎么思考的?”学生有的说是书上看到过,有的说是瞎猜的,有的'说是别人告诉的……这些话都说明学生对思维方式还缺少一些认识,此时,教师可介绍一些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可换位、逆向、侧向思考),不按常规去思考等,真正授之以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一些有关智力开发的故事,想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评析三个徒弟三副画的时候,可以抓住三个徒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来展开讨论。教师可问:三个徒弟拿到师傅的考题后,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写写说说三个徒弟的想法,体会大徒弟和二徒弟只想到“多”,而小徒弟想到了“数不尽”,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外收集一些思维方式的知识或有关的故事,这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促使学生综合性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即使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当时不是很理解,但只要“授之以渔”,总有一天,学生能学会“捕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