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土壤调查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调查报告 篇1
专业班级:xx级资环x班
姓名:xx
学号:xxxxxxxx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实习人:xx学号:xxxxxxxx年级xx资环x班
一、总论
本学期在土壤资源调查预评价课程学习完毕后,安排了此次实习,调查地区为泰安市山口镇,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此次调查,我们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对一种土壤亚类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整理。
二、实习目的
1、学会判读航片,了解航片所描述的区域的地形地貌,能够识别各种地物以及土地利用现状;
2、掌握野外土壤调查剖面点的选择,了解各类型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性质、形态特点、分布状况以及改良利用状况,土壤剖面点观察记录的类容和一般方法。
3、通过对泰安市山口镇的当地土壤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野外调查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过程。
4、将各类土壤进行区域的划分以及制图软件的使用,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土钻等采样工具的使用和采样方法后期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写出实习报告,绘制土壤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三、实习计划
本次实习计划5月24日上午完成,从学校出发到达山口镇大兰沃,进行实习内容的开展。
四、实习内容
(一)酸性粗骨土的具体观察
1、分布
酸性粗骨土多位于山体下部,与黄壤、黄棕壤、棕壤复区。酸性粗骨土由沙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等残坡积物发育而成,由于分布于山地,山高谷深,河流切割深,谷坡陡长,植被覆盖度低,加之常有大雨、暴雨,土壤冲刷严重,并常伴有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形态特征
酸性粗骨土土层较石质土厚,但多为A-C或A-AC-C构型。表土层厚度10到20厘米不等,质地砾质性强,结构性差,根系少,疏松多孔。表土层以下即为风化或半风化的母质层,厚度变幅较大,20到50厘米不等,夹有大量岩屑体。表土层及母质层中石砾含量超过35%。土壤颜色除表土层略深外,以下母质层颜色因岩性不同各异,但均较鲜艳,且上下过渡较明显。
3、改良利用
分布地势高,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养分含量低,含水量少。已垦为耕地的全部为低产田,以种植花生、甘薯为主。改良利用上应以保持水土、发展林果为主。
(二)麻砂棕壤性土
1、分布
该土种主要分布在鲁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酸性岩缓丘的中上部。土壤面积亩,占全省面积的%,其中耕地亩,非耕地
3亩。
2、形态特征
该土种的成土母质是酸性岩风化的残积物、所处地形部分较高,地面坡度较大,土壤侵蚀严重。土壤颗粒粗,砂性大,土层较薄,仅厚32-55cm,土体底部是母岩的半风化物。土壤发育微弱为A-(B)-C构型。淋溶层质地是砂质壤土,粘粒平均含量%砂粒平均含量是%,大于1mm的砾石含量较多,少者在10%左右,多者达%。淀积层粘粒淀积层特征不明显,有少量的粘粒胶膜和铁子,厚度较薄,一般在20-30cm之间,质地是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粘粒平均含量是%,砂粒%,砾石含量与淋溶层基本相同。
3、改良利用
该土种虽然分布地形部分较高,土体较薄,但大部分已开垦为耕地,以甘薯、花生为主,另有小麦与杂粮等,其次用于栽植果树,以苹果为主,也有大梨和葡萄等。该土壤因水浇条件差,投入少,土壤养分含量低,近年内由于连续干旱,缺水成为当前生产的主要问题。秋耕、春葩、镇压、中耕是蓄水保墒的好措施,应全面推广。施肥除了重施磷、钾肥外,应注意微肥的施用,如硼肥。
(三)麻砂棕壤
1、分布
属酸性岩类棕壤,是棕壤亚类中面积最大的土属,广泛分布与鲁东半岛和鲁中南山区中南部的山地、丘陵坡麓,成土母岩为花岗岩、片麻岩、变粒岩残破积物或洪坡积物。
2、形态特征
绝大部分剖面具有A-Bt-C的`完整结构,特征层淀积层发育明显自然林被下地表有凋落物层和厚度不等的腐殖质层。表土质地以砂质黏壤土为主,砂质壤土次之,粘粒在剖面中有明显的聚集,铁锰释放和迁移十分明显,有较多的铁锰胶膜和新生体。由于质地较粗通气性、透水性好。
3、改良利用
由于质地较粗,通透性好,适种作物广,耕性好。但其土壤养分含量低,普遍缺少灌溉水源,有轻度或中度水土流失,粘淀层位较高的地方根系活动层浅薄,都是生产障碍因素。大部分为中低产田,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和甘薯为主,并有一定面积辟为果园。
(四)洪积棕壤
1、分布
是棕壤亚类内面积较大的土属,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泰山南麓、鲁东丘陵区牙山、艾山北麓和大泽山西麓的山前平原上,在本省广大山地丘陵区的低山和丘陵周围开阔地带的小型洪积扇上也有零星分布。
2、形态特征
土层深厚,表层质地多为砂质壤土和粘壤土,,部分剖面夹有洪积砾石层或透镜体。淀积层厚度大,一般在50-100cm之间,特征明显。由于沉积物的覆盖和受人为耕作程度深,所以复盐基现象非常普遍,pH和盐基饱和度较高。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在棕壤亚类中比较高,但普遍低于全省土壤的平均水平。
3、改良利用
土体深厚,地势平坦,一般有深层地下水,目前大部分有机井灌溉,排灌良好,基本无土壤侵蚀,或有轻度面蚀。土壤质地适中,耕性良好,通透性较好,基本无障碍层,发育为粘化层的剖面利于保水保肥。但土壤潜在肥力水平比较低,土壤养分含量不能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目前,大部分为中、高产田。在改良利用上应重视有机培肥,推广秸秆还田,合理使用化肥,特别是增加施用磷、钾肥
(五)砂质河潮土
1、分布
归属潮土土类,潮土亚类,河潮土土属。该土种分布在鲁东丘陵区及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河漫滩及近河地段上。
2、形态特征
该土种成土母质是钙质岩类及黄土分布区富含钙质的河流冲积物,土壤有明显的石灰反应,碳酸盐含量一般大于1%,pH在之间。通体质地较均一,砂性较大,在河流的上游或较小的河流的河床附近,土体中多夹有砾石,表层质地是砂质壤土,心土层、底土层的质地与表层相同,部分是壤质砂土。潜水位2-3m,在水体的中下部有较多的绣纹斑。
3、改良利用
该土种多为农用,小麦、玉米、花生、甘薯均有种植,产量不高,土壤砂性大,通透性强,耕性好,适耕期长,但保水保肥差。也有部分作为林业用地,主要栽培杨树、柳树,树木长势良好,近年来有部分土壤栽培葡萄,经济效益很好。今后在粮果矛盾不突出的地方,部分土壤可发展林、果,以提高收入。对于农用地可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有条件的可以粘压砂,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培肥改良土壤。
五、总结
(一)收获:在实习之前,我就很期待,希望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真正能学到好多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山口镇地区各种类型土壤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过程、改良利用等,对土样也进行了采集,学会了土钻的使用方法,土壤区域的划分方法,学会了如何使用野外剖面调查表等,书本知识通过切身实践之后,认识更加深刻,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也会更好的运用。
(二)不足之处;本次实习时间比较紧急,没能对各种土壤做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在数据处理和组内人员配合上稍显不足,在专业知识方面,可以明显感觉到我们的乏力,许多问题要老师讲解才能解决,所以,在今后的理论知识学习上,我们应当更加努力。
土壤调查报告 篇2
土壤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本身也应属于综合环境功能区划的一部分,是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的基础,现在介绍给大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南京土壤的环境功能,告诉我们怎么开发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1、土壤环境功能区划
金陵小学二(7)班王梓萌2017-2-1按照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方向,结合不同用途土地适宜土壤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体系,可以分为i、ii、iii、iv类。
(1)i类土壤环境功能区。主要指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保护地区等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土壤区域。
(2)ii类土壤环境功能区。主要包括耕地、同地、牧草地等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用农产品和适用于林地、园地、牧草地中为人类提供非食用性农产品的土壤区域(包括分散的农村居民点)。
(3)Ⅲ类土壤环境功能区。指为了满足人类居住而建设和规划的城镇居住区、学校、宾馆、游乐场所、公园、绿化区和用于人类商业开发利刚建设等所在的土壤区域。
(4)Ⅳ类土壤环境功能区。指丁业园区、t业集中区和采矿场所在地的土壤区域。
2、南京土地概况与区划
南京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最发达的地区,为江苏省省会所在地,位于北纬31°14′-32°27′,东经ll8°22′-119°14′之间,居我国长江三角北冀,一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生产力布局与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该市面积658 231 h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景色壮丽秀美,有虎踞龙蟠之美誉。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中间为构造盆地,长江自西流入南京,并形成向北突出的弧形,自此以下形成长江三角洲。中间构造盆地,除河流形成的阶地与冲击平原外,中部有自西至东连绵不断的岗丘,如狮子山一清凉山一鼓楼岗一北极阁一九华山等。盆地内山、丘、平原、河、湖交错分布的自然条件,不仅提供了优美的自然景色,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良好生态基础。
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基本情况,分为以下4类。
(1)i类土壤环境功能区i类土壤环境功能区面积约113 243 hm,占南京国土面积的17.20%,该功能区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保护价值,在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需要对土壤环境实施严格保护的自然区域。该类型区的主要问题是存在损害功能区保护对象、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开发建设活动,人类活动干扰强度较大,土壤污染加重,生态功能正在逐渐衰退。
(2)Ⅱ类土壤环境功能区Ⅱ类土壤环境功能区面积约429 195 hm,占南京国土面积的65.20%,该该类型区的主要问题是农田被大量侵占、土壤肥力下降、水土侵蚀较为严重、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合理引发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产生活以及中小型企业废弃物污染加重。
(3)Ⅲ类土壤环境功能区Ⅲ类土壤环境功能区面积约82 426 hm,占南京国土面积的.12.52%,该功能区是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区域,该区交通发达,地势较为平缓,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人口密度较大,基础设施齐全。该类型区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过度造成的土壤退化以及城镇建设和城镇人口生产生活带来的土壤污染。
(4)Ⅳ类土壤环境功能区Ⅳ类土壤环境功能区面积约33 367 hm。,占南京国土面积的5.07%,该功能区是用于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能源,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交通发达,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该类型区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生产带来的土壤污染。
3、结论
通过研究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怎么科学划分土壤环境功能区域。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的形成,有利于帮助我们进行土壤环境保护、维护区域土壤安全。可以让南京发展的更漂亮,天空更蓝,家园更美。
土壤调查报告 篇3
一、总论
土壤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任何生物都离不开土壤。民以食为天,众所周知,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土壤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由于人口的增加,全世界正承受越来越严重的粮食危机。特别是对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而土壤资源又相对匮乏的特点,更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壤资源,去为人类造福。为此,本门课程特意通过土壤调查,能让我们对土壤资源有初步的了解。
此次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实习调查区域是以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为中心,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宝岛新村,调查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位处北纬约 19°29′~19°31′,东经约109°28′~109°29′之间。主要任务是调查儋州校区周围的土壤类型分布情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此次土壤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阶段、中期的野外调查阶段和后期的室内工作阶段。准备工作阶段主要需明确调查任务,收集整理调查地区有关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等基本资料,以及前人对本地区土壤调查的成果等,通过这些基本资料和调查成果能让我们对当地的土壤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为我们去实地调查提供了有利依据。根据航片,实地勘察调查路线,为野外调查阶段做好充分准备。野外调查以比例尺为1:4300的`航片为底图设定主要剖面点、检查剖面点和定界剖面点,观察记载土壤质地、颜色、结构、新生体、紧实度、土壤类型、母质以及植被和土地利用等项目。室内工作阶段根据野外绘制的草图进一步补充完善清绘土壤图,编写土壤调查报告。
二、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
1、调查区地理位置
儋州市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位于北纬19°11′至19°52′,东经108°56′至109°46′,陆地面积3265平方公里,儋州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构成。丘陵占76.5%,滨海平原占23.13%,山地占0.37%。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带,西南属平原阶地及火山熔岩台地,东南部为沙壤土,海拔多在100—200米之间,中部为河流冲击平原,北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第四纪的海相沉积层,海拔在5—10米之间,境内大部分都在海拔200米以下。而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位于儋州市西边四公里的宝岛新村,处于北纬19°29′58.03″~19°31′20.98″,东经109°28′32.56″~109°29′55.46″之间。由于海拔高度以及调查区域范围延伸不大,因此,土壤类型变化跨度不大。
2、气候特征
儋州位于海南省西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受台风影响小而轻,年均日照时数20xx小时以上,年均气温23.5℃,年均降雨量1823毫米。受台风影响少而轻。
3、调查区地形特点
儋州市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大致呈倾斜走势延伸,地势情况主要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组成。其中,丘陵占76.5%,滨海平原占23.13%,山地占0.37%。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带,西南属平原阶地及火山熔岩台地,东南部为沙壤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200米之间,中部为河流冲击平原,北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第四纪的海相沉积层,海拔一般在5—10米之间,境内大部分地区都在海拔200米以下。西南部的纱帽岭海拔752米,为境内最高点。境内大小山峦160座,多在东南部。而地处儋州范围内的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周边主要是以丘陵台地为主,其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土壤母质大多是由花岗岩发育而来。花岗岩为酸性深成岩,富含硅酸矿物,主要成分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等。
4、水文特征
调查区附近有儋州境内最大的淡水储水库松涛水库,源发自五指山流经白沙进入儋州境内,该库水面面积130平方公里,库容33.45亿立方米,集雨面积1496平方公里。调查区的水资源若干小水沟,无大的河流,另外在儋州校区西边,有一条人工渠。
5、植被特征
调查区的植被主要以橡胶、水稻为主,此外,还有一些属于科研基地,用于学校学生做农业相关实验。
6、土壤特征
调查区的土壤类型基本为花岗岩发育而来的砖红壤,质地多是中壤,颜色大多是浅黄还有红棕色,结构为团粒或者块状。此外,还有冲积土和水稻土等。
7、农业概况
调查区域有国营农场,主要以种植橡胶为产业。本地区属于丘陵地区,海拔相对较高的丘陵坡及丘陵顶部多用于栽种橡胶或桉树。丘陵坡底主要是各种果园或者菜地,但是规模都不大。丘陵间的低谷地主要是水稻田,规模较小,而且荒废很多。
三、土壤性态综述
1、土壤的形成
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的。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最基本因素为气候、母质、成土时间、生物、地形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六大成土因素。所以成土因素是一种物质、力、条件或关系或他们的组合,其已经对土壤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调查,这里的土壤类型主要以砖红壤为主,其次还有水稻田各类型土壤,还有河流两岸形成的冲积土等。
2、土壤分类原则与系统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是以土壤发生演变为基础,从成土条件和中心概念着手,以典型土壤和生物气候条件来判断土壤类型。《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从上至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
3、各种土壤的特性
①土壤分布与生态环境
丘陵台地主要以中层麻砖红壤和厚层麻砖红壤为主,在丘陵台地海拔最高处存在少部分薄层麻砖红壤。此土壤类型主要种植有橡胶和桉树,其他还有少量果树。在少数水渠附近分布有冲积土,此类土壤上面有农家自己种的菜园。河沙泥田分布在丘陵间的低谷地带,常年种植水稻。
②土壤的形态特征
按照砖红壤上层土壤厚度的不同,可以把调查区的砖红壤分为厚层麻、中层麻和薄层麻砖红壤三种。厚层麻砖红壤的土层厚度>80cm,中层麻砖红壤的土层厚度40-80cm,薄层麻砖红壤的土层厚度<40cm。潮沙泥土是由冲积土形成,土壤剖面分层明显,耕层以下几个发生层的土壤质地均为砂土或砂壤土,有时还伴有多层夹沙层。调查发现此地区水稻土多为淹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土壤剖面主要为青灰色,还有一些铁锈纹。
四、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
1、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区的土地利用主要以橡胶林和水稻田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各种果园以及教学用地,具体分布情况见附图(图略)。
2、土地资源评价
调查区大多数都是属于二等宜农地,水热条件一般,高产稳产农田为数不多,水稻产量中等。二等宜农地占调查区的比例大,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对增产粮食和经济作物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区也有一定比例的宜胶地。调查区的宜胶地多数属于二等宜胶地,植胶条件一般,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如风害、寒害、干旱等。
五、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是遵循综合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的原则,着重如实反映各地区土地利用的现实特点,参照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并适当兼顾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向和途径。分区的基本依据是:
①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②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远景开发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③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的相对一致性。
④土地开发利用途径的相对一致性。
⑤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调查区处于相对海拔较高的丘陵地带,灌溉条件不是很理想,应继续发展橡胶、果园等。在橡胶产业上投入更多的技术支持,进行科学管理。可在林间种植耐阴经济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价值。果园种类应多元化,满足市场需求。应合理利用水稻田,少施化学肥料,多施绿肥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经常采用翻耕、休耕等方式提高土壤的保肥力。另外,对于一些荒废的田地要充分利用,种植一些经济效益好的蔬菜。
土壤调查报告 篇4
院系:生命科技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0701
学号:0
姓名:李双喜
实习地点:昌黎县刘李庄周边地区实习时间:20xx年6月21日-6月25日
本组成员:宋瑞宁、郭增江、李飞、李双喜、王占权、高丹、王俊洁
实习区概况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20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20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实习目的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实习计划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工作和室内工作三个阶段。
1.准备工作
6月21日,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实习地点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2.野外调查
6月22日-6月24日上午,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3.室内工作
6月24日下午-6月25日上午,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下午,写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与过程
本次实习是以1:1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调查作业面积为2km X 1km,应用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原理与方法完成刘李庄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
1、准备工作
6月21日上午,首先把班分成了6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对我们的实习地(刘李庄)进行路线勘察工作。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由南向北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2、调绘与补测
6月22日,上午7:30到达目的地进行调绘。首先进行GPS校准纬度不差,经度差-″,对调查区域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由于定位点较多,没有直接上图,而是画草图标出相应点。后在老师的讲解下,发现我们调查方法不正确,应边调查边绘图。下午又重新对上午调查区域进行调绘。在工作底图上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各相应图斑,进行了村边的绘制。由于村的南头,有几所扩建的新建筑,我们进行实地补测,并结合工作底图,进行绘制上图。
6月23日,上午7:00,我们在刘李庄及以北地区进行调绘和补测。吸取昨天的经验,并延长工作时间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7:00就已经抵达刘李庄,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我们对昨天的图面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确保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然后调查刘李庄村内和东西北边廓,在东边廓处。中午,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回学校吃饭和休息。下午1:30左右就开始了勘查和实测。刘李庄村口有一条饮马河,其周围建设了许多桃树种植大棚。将饮马河周围的大棚进行了GPS定点,然后经过计算将其标在图上。
6月24日上午7:00我们于饮马河畔进行补测,完成了所有的野外调查绘制图工作。
3、室内拼图和制图
6月24日下午-6月25日上午,检查工作草图上各地类图斑是否完整和正确,老师检查。再进行图面整饰和现状图清绘,清绘图为最终提交的成果图,标上图名、图阔线、图例、指北针、比例尺、投影、制图成员和时间。
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
调查区域主要包括刘李庄及其周围土地和西钱庄南部土地利用情况。经调查,刘李庄村用建筑用地,交通用地的面积变化不大,周围土地利用情况主要种植大棚油桃、草莓、圆白菜,农作物以玉米为主。西钱庄南部土地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
通过本次调查,不仅使我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在调查工作过程中还使我们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思想,使我们掌握了实际应用中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增强了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查工作中我们分工明确,通过集体的努力不但完满完成了实习的工作任务,还提高了我们的集体合作意识以及以集体目标为重的工作理念。
在实习的这几天中,天气都很炎热。指导老师吴素霞老师、张电学老师、常连生老师仍冒着酷暑到实地给我们指导,在此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总体上来说,刘李庄的土地利用很合理。在农业上,多是大棚经济作物油桃、草莓和大白菜等,施肥、打药也很科学,大棚与大棚之间种植大粮,充分利用土地。通过走访当地群众,近年来刘李庄种植油桃面积不断增加,而种植蔬菜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其原因是蔬菜每年的价格变化很大,而油桃的价格相对稳定。
同时发现在地头有不少成堆的烂圆白菜。通过与老乡交流,才知道这是因为圆白菜价格太低,卖不出去导致的。这反映出刘李庄在寻找相应市场和产品升级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
有的老乡种植先进品种每亩地能收入两万多,而有的每亩地收入才一万左右,收入差距很明显。因此,应加大先进品种,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加大由大队或农村合作社带头寻找相应的市场开发力度。
刘李庄北部的饮马河水臭气熏天,河水乌黑浑浊,对当地的水资源以及其它环境资源造成很大的危害,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治理饮马河严重污染问题。
西钱庄的农用土地利用品种单一,经济作物种植较少。应加大土地的利用改革措施,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