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900字

多美网

2025-09-26读后感

欢迎阅读《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900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900字 篇1

童年的生活是充满稚趣的,随意捡起一颗五彩斑斓的石头,都会引起小朋友们一阵欢乐的笑声。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晚年所著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看后,我感触颇深。

书中的主要内容正如同书名一样,讲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鲁迅与仇猫搏斗时的场面,为了饱读《山海经》而彻夜难眠,对中外学生一视同仁的藤野先生,都是鲁迅童年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那篇读来引人入胜,手不释卷,字里行间包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孩童世界。

鲁迅家的小后院百草屋里藏着这位大文豪多少欢愉的童年记忆啊!一块看似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砖下面总是藏着各种小鲁迅百玩不厌的各种惊喜;长妈妈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小鲁迅总是信以为真,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小故事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文学的种子,为他日后弃医从文,并写出大量经典著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送入书塾后的小鲁迅依旧好奇心不减,调皮捣蛋,宛若一本儿童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每天向老师稀奇古怪地问个不停;喜欢攀折书塾腊梅枝的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爱好,比如捉苍蝇喂蚂蚁等等。

写到这里,我不禁回首那已然随风而逝的金色童年:4岁那年,我和妈妈去家旁边的小公园游玩,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到河边,可我抑制不住强烈的好奇心跑到河边,一脚失足,从河边的栏杆上头朝下掉进河里,要不是妈妈三步并作两步一阵风似的及时赶到并一把将我拉起,我可就真要和鱼儿共舞了。还有一次为了证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天真地以为种下巧克力便会收获吃不完的巧克力,于是便兴致勃勃地从糖盒里拿出了一个香气扑鼻甜脆可口的费列罗,咽着口水把它种进了花盆,可干等了几个月也不见它发芽,为此还浪费了我每日一颗的巧克力……我的童年记忆宛若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说不完道不尽。

阅读使人与优秀人物相伴思想共舞,阅读使人内心强大,勇敢地面对抉择与挑战,与书相伴的每一分钟,都是对我人生最好的奖赏。勿忘金色童年,在以后的漫漫人生路上,我将以童年时代的乐观与活泼,微笑面对坎坷与崎岖,在追逐梦想的光明大道上砥砺前行,书写自己人生的辉煌,成为报效国家振兴民族的栋梁之才。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900字 篇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童年的回忆性散文集。顾名思义,留下清晨沾着露珠的花兀自盛开,直至黄昏再采摘。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它抒尽鲁迅先生满腔回忆情与对旧社会的讽刺。徐徐清风拂过书页,像是想与我共享阅读的喜悦。我翻开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无常》。

鲁迅先生的文字朴实而透着亲切。热热闹闹的迎神赛会在鲁迅先生笔下活灵活现,令人大开眼界。在一众花花绿绿中,黑白的活无常异常显眼,他一身生麻制斩衰凶服,戴一顶二尺来高的白纸帽,一对八字眉眼,手拿破芭蕉扇,脚穿草鞋,让人觉得诙谐可爱。城间寺庙里的“阴间司”挂着各种活无常抓来的鬼魂的塑像;繁本的《玉历钞传》上细描了幅活无常像;活无常之名是中国人创造等等。这都看出人们对活无常——阴间审判者的喜爱。

接下来,鲁迅先生以坦率质朴的家乡人民真情流露的“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一句表明民众对公平公正的渴望,又描写戏中活无常的通情达理,有人性,有爱心的内心世界。同时虚写了人间不公的现实与虚伪知识分子的装模作样。

读《朝花夕拾》像走进一个时空,近近地看着小鲁迅成长的喜怒哀乐,遥遥的望到大鲁迅伏案执笔奋书,偶尔抬首回忆童年的会心一笑,而我只是默默地旁观一代名垂青史的大师的成长历程,像海绵一样极力地吸取书中的知识。

我感到鲁迅先生言辞之幽默与讽刺之辛辣,鲁迅先生笔下充斥着对社会不公深藏的愤怒。我在字里行间洋溢的满满的鲁迅风格中,感受到这个悲惨与无公正,无人情的社会。

反观现代我们的社会,我们有什么可以抱怨呢?我们在他们的相比下是多么幸福呢?学生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学习,在知识的大海中遨游;成人们在各行各业中规律的上下班,拿到的劳动应有的回报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吃饱穿暖;老人们在家中颐养天年,看着满堂的子孙承欢膝下,一定会感到欣慰吧。虽然现在的社会还有人在受苦,但这是因为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不完善,我们曾经经历那么深重的苦难,一时半会又怎能恢复得来呢?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能要求多少呢?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会迈向小康,会跻身世界的行列,会一步一个脚印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奋斗出未来。

读一本好书,受益一生。而要读好书,绝对不能少了《朝花夕拾》。它是我国大文豪鲁迅的童年成长经历,你一定要读读它,因为它一定会给你的人生带来莫大的影响,让你终生受益。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900字 篇3

林语堂说:“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称为战士。”蔡元培在先生逝世后,万分悲痛,评价他:“著作最严谨。”

许多大家都解读过先生,赞美过先生。的确,若把历代著作比作星空,那么先生的作品就是最大、最闪亮的星。我不敢妄加评论,只是透过《朝花夕拾》,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隙中窥月读鲁迅。

最令我震撼的,是先生的幽默俏皮和不动声色却又尖刻的讽刺。

《无常》一文最可以体现。先生似是无意,极为自然地引出,在旧中国,“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这是对封建制度的讽刺。但是阴间也有比阳间好的地方:“无所谓‘绅士’,也没有‘流言’。”虽说颂扬了阴间,但“没有受过阎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贴。”这里笔锋犀利,“顺手”给了反动派们沉重的一击,讽刺他们污蔑革命者被苏联收买。《藤野先生》中,对于头顶上盘着大辫子的留学生,先生这样写道:“顶得学生的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那些寻找升官发财终南捷径而出洋镀金的清朝留学生的丑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先生的语言令人回味,发人深思,讽刺不合时宜、退步的人和事,读来真是快哉,快哉。

最触动我的,是先生对童年时代的温情回忆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全书有近一半的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与我们熟识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截然不同。对保姆长妈妈的佩服,因二十四孝图的故事而对老祖母产生的心理上的对立,还有对百草园的动植物朋友们的依恋。一个成年人能将孩子的心理如此准确地呈现出来,我认为得益于他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然而鲁迅先生的立意又绝不止于此,字里行间是“救救孩子”的呼声,是对弱小者的同情,还有对封建孝道的谴责。这或许才是最为出彩,最令人称道的地方。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严密的分析和严谨的态度。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文后的《后记》中。对《二十四孝图》故事的考证,对“无常”的形象进行讨论,包括对于自己用错了几个字的纠正。还附有插图,足可见先生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也足以体现他的严谨。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由故宫博物院送出的一面锦旗上写道:“撼京都泰安”。“撼”(实为“捍”)字用错。若为先生所知,先生一定首先站出来严辞质问的。

以上只是略微表达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相信以后,我会读到更多先生的作品,会更深刻地理解先生。也相信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们会更深入地实践先生的教诲。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900字 篇4

在这个初一学生要变为初二学生的暑假,我读了一本必读书目《朝花夕拾》。读完这本书,讲实话,我也不是很读得懂。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简介和我自己的感觉。

《朝花夕拾》是我国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的童年记忆录,他一身著作很多,有小说、杂文、诗歌和散文等都收录在《鲁迅全集》中。

而《朝花夕拾》这本书写于一九二六年,是回忆性散文集,全书由《狗·猫·鼠》,《五猖会》,《无常》等共是十篇散文。最初这些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原题为《旧事重提》直至一九二七年编辑成书,题目也是后来改为《朝花夕拾》。据鲁迅自己说“朝花夕拾”这个名字“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这本书具体是记述了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在青年时代的求学之路,在回忆那些令人年以忘怀的人和那些事,抒发了鲁迅先生对那些昔日的亲朋好友的怀念之情。这本书中的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夹叙和夹议,从反面对反动和旧势力进行了讽刺和严厉的批判,嘲讽他们所散布出来的流言飞语,也同时对鲁迅先生童年时养的宠物,一只隐鼠的死亡的思念与怀念,体现出了作者对于弱小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深切厌恶,也从侧面表现出了鲁迅先生的善良。

作者的每一篇散文都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表示了不屑和鄙视,比如在《无常》一文中,是描述了儿时在乡间所见到的一些在迎神会上的黑白无常,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一角色的形象十分的喜爱,因为在当时社会人们认为人间没有正义,因为恶人得不到惩罚,所以认为那些真正的正义在阴间,鲁迅先生也对那些打着正义和公理旗号的一些人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再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描述了童年时期在家中的百草园所收获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揭示出当时社会里儿童的生活乐趣与对束缚儿童的活泼天性的封建式私塾教育所形成的矛盾,表达出应该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有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忆述了儿时与他的保姆长妈妈所相处的一些或大或小的事,以此具体的描述了长妈妈的朴实但又唠叨和迷信,但作者却对充满了尊敬与感激,尽管鲁迅先生和这位长妈妈有一些矛盾,但还是在文中表达了对这位典型的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鲁迅先生的这些作品在写作手法上,把叙述、描写和抒情等描写手法融为一体,充满了诗情画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