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芦花荡》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芦花荡》读后感 篇1
在上个星期我们学了《芦花荡》这篇小说,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老英雄的形象,体现出了老头子的爱国,老当益壮,过于自信和自尊的精神和特点。也正是他这过于自信和自尊特点,形象地写出了一个老英雄的形象。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脸晒得幽黑,留着很短的花白胡子,看上去显得特别的有精神,那么深陷下去的眼睛显得特别的明亮。那样深暗的眼睛特别的少见。
他每天晚上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还不带一支枪,他每天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种悠闲的心情撑着船,总是盘算着怎样让自己和别人高兴的事情。正是国为老头子的工作范围广和这股子悠闲的心情,使塘里的歌声那么的`响亮,空中还飘荡着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这使小鬼子发了愁。
有一天晚上,老头子载这两个小女孩回来,在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老头子甚是喜爱她们,也正是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一个小女孩由于洗脸引起的水波让小鬼子发现,使另一个小女孩受了伤,因为这样,老头子感到很内疚很自责,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小女孩报仇。
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天气很闷热,有一群小鬼子溜下来游泳当老头子看到鬼子时,我知道老头子就快发起攻击了,在水和镜子一样平,天是那么蓝的气氛中,老头子像打玉米一样的敲打小鬼子的头,在芦花荡里正有一个小女孩在观赏这声英雄的行为。
学了这篇课文体现出了老头子的干练和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芦花荡》读后感 篇2
“你什么也靠给我”这是他的豪言壮语。“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竟像一个没事人”是他的英雄气概。“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的他却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他,在抗日战争中凭借这自己薄弱的力量保护着家乡,保护着芦花荡!
一个年近60岁的老头子,有着短短的花白胡子和晒得干黑的脸。即使这样,他还是能够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自由的穿梭。按常理说,他应该到后方过着普通人的该有的生活,让我吃惊的是他却像青壮年一样,英勇善战,无所畏惧,浑身有着想打死小日本鬼子的劲儿。
他有着让人可歌可泣的爱憎分明的精神。他对素不相识的大菱二菱非常亲切,但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让大菱受了伤。他斩钉截铁地对女孩们说:“他们打伤你,留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老头子对女孩们非常亲切,却对冷酷无情的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张他的意识中:中国人才是白洋淀真真正正的主人,这里容不得其他人在这片土地上撒野!
他有着强烈的自信心。每一次执行任务,他都不带一枪一炮。他坚信自己有丰富的对敌经验和水上本领。但同样是因为这些,使自己过于自信,放松了警惕。在这次护送女孩进部队的任务中让大菱受了伤。“我没脸见人”,一句简单而真切的话,说出了他对大菱的愧疚。
鱼香、米香、荷花的香,编织着芦花荡的靓丽风景;像要滴落下来的星,白绸子似的水鸟,迎风飘撒的紫色芦花,这是芦花荡的色彩。这份美丽与娴静是属于中国人的,不是外人可以肆意剥夺的。孙犁的《芦花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独特记忆。孙犁笔下的老头子是个没有豪言壮语的英雄,是那么的朴实无华,是那么的机智勇敢!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战争只有残酷与血腥,是不会像芦花荡这样的如诗如画,是芦花荡改变了我对战争的看法。
老头子他虽然过于自信,但我觉得他是个真英雄,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芦花荡》读后感 篇3
这篇文章的.主角并不是一位大家都熟知的英雄人物,而是一个无名无姓、普普通通的划船老人。他的工作既平凡又重要:运送食物、接送干部和伤病员到村里,全靠这只破旧的小船。一次,老人护送两名女孩儿到村里去,谁知,其中的一名女孩被日本鬼子击中了,老人痛苦地自责。他要完成自己对那个女孩的承诺,他们打伤了你,留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第二天,他立刻将十几个日本兵引到芦花荡去,与他们斗智斗勇,最终把日本兵全部歼灭。
看完后,我心里不禁为之一震:这位老人,他既是凡人又是伟人。他平凡在只是个运物载人的老船夫;但他伟大在诚实守信,有勇有谋。
他先把新鲜的莲蓬放在船头,借此来引诱那些在河里游泳的日本兵。日本兵看到新鲜的莲蓬,立即朝老人那里游过来。紧接着,老人假装很慌张,赶紧撑着船向前划去。可是船突然就停滞不前,原来到了大铁钩的埋伏区。要是那些日本兵再注意一下水里有没有障碍物的话,或许也就不会被活活淹死。可是他们的心里只想着:快些吃到这清爽香甜的莲子。所以,这些日本兵最后全都吊在大铁钩上。这时,老人唰将竹篙举起来,啪啪啪地打在日本鬼子的头上。不一会儿,那些日本兵全部死了。老人在完成了他对女孩的承诺之后,也满心欢喜的回去了。
这位划船的老人利用日本兵爱吃莲子,但却又不常吃的弱点,击败了他们,为那个受伤的女孩儿报了仇。这位老人是个有智慧的人,是个有血有肉的硬汉!他没有名字,是个无名的英雄!
《芦花荡》读后感 篇4
我轻轻合上书,眼前仿佛浮现出书中那精彩的画面:在芦花荡中,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若无其事地撑着一叶小舟,悠闲自得地绕着圈,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而他身后,一大群的日本鬼子拍打着水追过来,可不久,他们的哀叫声接二连三地响起来。原来老人巧妙地在水下暗设机关,消灭了一大群鬼子。
这正是孙犁笔下《芦花荡》里那勇敢的老人形象。每天他撑着船,为芦花荡里的人们送去柴米油盐。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神态自若,在敌人面前,他毫不畏惧。在他眉宇间,深深的皱纹里都透着对敌人的无比憎恨。
我为老人的英雄行为惊叹不已。回想自己曾经胆小懦弱,我的脸红了。
还记得我的好友辉煌生日的那天,她骄傲地炫耀着自己的单骑,让我看着脸上就红一阵白一阵的。哎!谁叫我还不会骑呢?第二天我就嚷着去买了辆自行车,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和妈妈只好推着车回家。一路上,我总觉得所有人的异样目光都落在我身上,或明或暗。“瞧!都这么大了还不会骑!”我羞得连车把都不敢去扶一下,一个人低着头远远的跟在妈妈的后面。一到家就把门锁上,偷偷地在家里学骑车。我骑在上面左右倾斜,到处撞壁,身上红一块紫一块!出去骑吧,我都这么大了才学骑车,准会被人笑掉大牙。但这毕竟是家不是什么体育馆,还是出去骑吧,不行!如果不巧碰到什么朋友同学,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不会骑车,我的脸往那儿搁呢?不行!绝对不能出去学!我不能成为别人的笑话。我继续艰难地左右撞壁。看着别人轻快地骑着车,我不知多少次暗下决心,可最终还是没有勇气。
《芦花荡》里的老人,虽然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着的英勇的交通员。想到这里,我的脸更红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我怎么能为了面子躲在家里,如此胆小懦弱呢?从现在起,我要学习老人勇敢和无畏,骑出家门骑出一片勇敢的天地,做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