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的】
1 . 学习对照的写法。
2 . 否定句代词宾语提前和主语省略的用法。
3 . 领会苦学方能成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 . 对照的写法。
2 . 倒装句和省略句。
【教学设想】
自读课。
此课可要求学生熟读,并能背诵其中重段落,领会方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并学习对比
的写作方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指南录〉》
“序” }
《送东阳马生序》
│ 1 . 书序(序跋)
│ 《太史公自序》
│ 叙述著作旨趣
│ 《齐民要术序》
序│
│2 . 赠序
│ 《送孟东野序》
│ 写给临别亲朋的
《送薛存义序》
二、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180,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明初:受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诺(参与撰写朝廷重要文书)。因长孙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中途病死。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另二人是刘基和高启)。著有《宋学士文集》。
三、自读课文,并作分析
1 . 逐段分析。
全文包括3段
(1)叙述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嗜学勤读,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和刻苦精神。
简析:
家贫无书
艰
天大寒,手指不可屈伸
求书 借书学习
勤 手自笔录,弗之怠
遍观全书
无师与游
艰
趋百里外求师
求师
师
勤 (对比)
生
夺走辛劳
艰 余
生活艰难 (对比)
从师 同舍生
略无慕艳意
勤 (侧写)
中有足乐者
正面写自己得到学习的'最大快乐,侧写专心求学,刻苦勤奋。
(2)批评当时太学诸生学习条件优越而不知好学,勉励他们不要辜负好条件,应当专心至致志,努力学习。
简析:
无冻馁之患
无奔走之劳
太学生良好学习条件
有师可问
有书可读
(与上一段处处对比)
以“今”开头,转入与过去学习条件的对比,联结自然。然后作出有力的论断,勉励太学生德成业精。
(3)说明作“序”的原因和目的。
简析:
撰长书—辞甚畅达(书面表达能力)
马生“善学” 论辩—言和而色夷(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 —用心甚劳(原因)
扣题。道为学之难以勉励马生。
2 . 归纳写作特点。
(1)通过叙述自己亲身经历说明问题,令人有亲切感,易于接受。(有情节,选材典型)(2)描写人物生动形象。
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虚心好学,尊敬长者。
(3)对比鲜明。
师 余 前人 昔 昔 昔
生活 师 书 (生活、学习条件)
生 同余生 今人 今 今 今
四、小结
1.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
2.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
1、整理课文字、词知识。
2、书题二、三。
【附录】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书序
文体
赠序
昔(余) 今(太学诸生)
求书
冻馁之患
奔走之劳
求师 无
有师可问
有书可读
从师
〖对比
自道为学之难 勉励德成精
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通过诵读,感悟文章,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至背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学习作者的好学精神和求学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刻苦学习的艰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可以由古今“勤学”的故事导入,也可以由勤学的名人名言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曾有明初诗文三大家,即宋濂、刘基、高启。其中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传统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今天我们学习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宋濂的代表作品,阅读后也许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会有深深的启迪,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品吧。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自查字词,巩固预习成果。可结合课下注释,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德隆望尊,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等等。有条件的可以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便于讲解识记。
2.教师导学
这是一篇赠序,序是文体名,内容是作者给同乡写的临别赠言。要理解文章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意。(教师范读或领读,也可以在记忆十二法中,如“机械记忆”法、“画面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选择更适合课文的方法)
3.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①自由大声朗读;②看课下注释自说自译课文;③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4.合作学习
a.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参照注释,同桌合作,直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b.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找出难译词语。
(互相帮助,答疑解惑,教师适时点拨,并补充总结,同时提醒学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注意培养文言语感)
(三)深入研读
1.教师导学
(学生可以自读质疑,也可以由教师归纳帮助理清内容进而把握主旨)
a.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b.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c.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何在?
d.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年幼家贫“无以致书”时,采用什么方法读书?
e.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2.合作讨论
(以上问题学生合作探究,用原文回答或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皆可,目的是吃透文意,理解主旨。讨论后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达成共识)
a.作者遇到“家贫”“无书”“无师”“天寒”等等困难。
b.借书“手自笔录”“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遍观群书”获得
知识,成为饱学之士。
c.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表达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
d.借书抄来读。
e.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作者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态度在于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四)拓展延伸
1.反馈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当堂背诵。可以采取领背、互背的方式进行。
2.思考探究
a.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不敢出言。谈谈自己怎样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答案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b.你认为作者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可以放开谈,要有依据。
(五)小结作业
马生得到此文,会想些什么呢?谈谈你读《送东阳马生序》的感想。
五、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少年:求学家贫 好学勤奋
成年:从师艰难 鼓励期望
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篇3
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了解东阳马生的生平事迹;
学习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东阳马生的生平事迹;
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理解东阳马生的生平事迹;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了解东阳马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马生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二、预习课文
让学生预习《送东阳马生序》,提前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
三、讲授新课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文章,重点关注马生的成长历程和他的学习方法。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
语言表达技巧:教师讲解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对比等。学生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和应用。
写作能力提高: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排比、修辞等。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作业布置
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仿照《送东阳马生序》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经历的文章。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送东阳马生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一些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在以后的学习和写作中,应该注重应用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