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欢迎阅读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设计理念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的特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201版)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

2、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读懂课文,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引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你们知道猴王是谁吗?(孙悟空)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么多的?(电视剧《西游记》) 那你们读过吴承恩先生的名著《西游记》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猴王并不陌生,直接引入课题简洁、省时,能更快的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出示自学要求)

1、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读通课文及理解生词,都是可以在预习时完成的。但基于这篇课文是学生首次接触古代的白话文,难度过大,所以课上在读通、读懂课文上要多花一些时间,多下一些功夫。

2、小组内检查自学情况。

导语:刚才,同学们学习得都特别认真!下面让我们在小组内检查一下自学的效果吧!

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的效果最好?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把读课文及检查生字词都安排在全班集中解决,会大大降低检查的覆盖面,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我把这些内容都放在小学组内完成,由小组长负责。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一齐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充分放权的过程中,使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3、组长汇报自学情况。

下面,我们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刚才检查自学的情况。注意说时要

有条理,把出现的问题说清楚。(为节省时间,只请一两名说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可以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投影出示: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围绕这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使学生整体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读分析、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并思考:石猴是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设计意图】语文课文的学习不在于问题提得多,概括面广,而应简化课堂的教学步骤,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精读分析”环节,我只设定了一个问题,而用这一个问题带动起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

导语: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

出示问题: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

(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1、结合第一自然段,说说石猴出世很神奇。

品味语言:读第一自然段,从第一自然段语言描写中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

2、结合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石猴出世生活很快乐,也从中感悟出石猴很爱交朋友。

品味语言:

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学生加上自己想象说一说。

(2)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指名读。

(3)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排比句)

(4)品味语言,再读此句,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5)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旁,做阅读批注。(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6)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读中感悟古代白话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名著的语言魅力。

3、结合第三自然段,体会石猴勇敢,勇于承担责任。

品味语言: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1)、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这只猴很勇敢,不怕危险)

(2)、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指名读。

4、结合第四自然段,体会石猴动作敏捷及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点。 品味语言:

A、石猴是怎样跳入洞中的?

投影出示:“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1)、找出此句中的动词:瞑、蹲、纵、跳。

(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石猴动作十分敏捷,本领过人)

B、石猴跳入洞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指名读。

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关内容,做到“润物无痕”,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5、结合第五自然段,体会石猴聪明,有大将之风。

众猴进入水帘洞后是怎样的表现?

投影出示:“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句后,加上想象说一说。

(2)再次读此句,品味语言,读出韵味,体会古代白话文语言的概括性。 众猴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石猴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师: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

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

理解“拱伏无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众猴对于石猴都很佩服,真心服从)

【设计意图】:此句也是名著中极为经典的语句之一,充分体现出了猴子好玩耍的特点,是学生感悟名著语言的好机会。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觉得你对孙悟空的了解加深了吗?这是谁的功劳?你觉得名著与影视剧的区别在哪?

2、《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

师: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获。

【设计意图】:此问题与引入时“你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相照应,在前后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学习陈司令员严格要求家人,以身作则遵守一切制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录音机。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理清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军礼”

2.设疑问:谁给谁敬军礼?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默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1)详细复述(2)简要复述

3.指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提示:

课文记叙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在();人物有()、()和();主要人物是()。

(2)填表

出现人物 发生的事情

“她” 到门岗处仍骑车前进

哨兵 拦住“她”,要“她”下车,走进大门。

陈司令员 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哨兵回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分组讨论:事情是怎样叙述的?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并概括意思。

第一段(1~9):“她”无视进司令部大门要下车的制度,对哨兵傲慢无礼。当哨兵锁了“她”的车时,“她”认为当司令员的爸爸能帮“她”,于是打了电话。

第二段(10~11):陈司令员来了,径自走向哨兵,并庄重地行了个军礼,哨兵向司令员回了个军礼。

第三段(12~13):“她”呆呆地望着两代军人,惭愧地低下了头。

(四)检查预习情况

1.默写词语

不屑 迅速 贴画 挺胸 撑伞

沸腾 魁梧 瞟一眼 胸脯

2.练习

(1)填空

( )若无人不动( )色热血( )( ) 脚步( )( )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军人( )的身材( )的目光

( )的脸( )的军礼( )地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故事的意思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赏析课文,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语: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心理的。

(二)听录音读课文,并连线。

出示投影:

哨兵 傲慢无礼

“她”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陈司令员 尽职尽责

(三)自学课文

1.教师提要求:

(1)边默读边画出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语言用直线表示,动作用曲线表示,神态用括号表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句子:猜猜他(她)当时的心理

(1)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我”是司令员的女儿,你一个小小的`哨兵管得了“我”!)

(2)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我”爸爸来了,看他怎么教训你,哼!)

(3)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这名小同志,对工作真是尽职尽责,都是“我”女儿不守规矩,应该代女儿道歉。)

(4)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司令员不但没有责怪“我”,而且还给我敬礼,这太令“我”感动了!“我”由衷地敬佩您!)

说明:猜想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不做统一答案。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教师指导

3.深读课文

(1)体会带点字的妙用,出示句子:

①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②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瞥”和“瞟”这两个字,都有“看”的意思,把他们分别都换成“看”好不好?说明原因。

(当然不好。因为“瞥”和“瞟”虽然都有看的意思,但看的程度不同。“瞥”是很快地看一下,说明她不把哨兵看在眼里。“瞟”是斜着眼睛看,更说明她很神气,看不起哨兵。这两个字用得很妙,都能明显地体现出她的傲慢无礼。所以不好。)

(2)指导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然后思考问题。

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的军礼中紧紧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①两代军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了,说明了什么?

②她明白了什么?

4.回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

和同学表演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二)用“缓缓”、“紧紧”造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巩固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

2.理解题目的意思:军礼

(1)你印象中的军礼是什么样的?

(2)本篇课文是讲的谁先给谁敬礼?9司令员给哨兵敬礼。)

(3)这是一次普通的军礼吗?他们之间互敬军礼都包含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司令员向哨兵敬礼:包含了对哨兵行为的肯定与支持,也包含了代女儿向哨兵致歉。)

(哨兵给司令员回了个军礼:包含了哨兵对司令员的敬佩之情。)

3.你觉得陈司令员和哨兵身上各自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1)分组讨论、交流

(2)陈司令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哨兵:对工作尽职尽责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1.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背诵,并阐明喜欢的理由。

(三)练习造句

1.缓缓:下雾了,车辆都放慢了脚步,缓缓地向前行驶。

2.紧紧:过马路时,妈妈紧紧地拉住我的手,怕我出危险。

(四)布置作业

用四种对话形式围绕“在公园里“写一段话。

四.小结全文:

本文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心理,同时也赞扬了陈司令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6 军礼

她 傲慢无礼

哨兵 尽职尽责

陈司令员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并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词,并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班的班干是怎样选出来的?你有没有勇气当着大家的面,宣布你选你自己呢?

板书:

我选我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思考:

⑴为什么老师让大家补选班干时,教室里静悄悄的?

⑵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

⑶为什么起初大家都愣住了?

⑷为什么后来大家都鼓掌?

2、学习生字词:

委补室宁愣切集掌

注意:“掌”、“室”声母是翘舌音;“宁”、“愣”、“掌”韵母是后鼻音,“宁”、“切”是多音字,本课中分别读“níng”和“qiè”。

⑴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⑵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⑶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词。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⑴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尤其是注意字形相似的生字,如:室和宁、样和校。容易写错的字,如:切。还有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字,如:教、班。

⑵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⑶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第二课时

一、范读课文

1、播放视频或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把相关的句子和词语划下来。

二、朗读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

2、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更有感情。

三、课文分析

1、学生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⑴为什么老师让大家补选班干时,教室里静悄悄的?

(提示:因为大家都在考虑谁合适。)

⑵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

(提示:他爱劳动也爱集体,他想向李小青学习。)

⑶为什么起初大家都愣住了?

(提示:大家没想到,之前也没有过自己选自己做班干的事情。)

⑷为什么后来大家都鼓掌?

(提示:因为王宁的勇气令大家佩服,从他的话也可以看出,他很合适做劳动委员,同时,大家也为他希望为集体服务的精神感动了。)

2、请同学想想:

如果是您,您有勇气选自己吗?如果是您参加竞选,您打算竞选什么班干,您打算怎么说?

四、小结

这篇课文写王宁小朋友自已选自己做劳动委员,说明了一个人要自信,要敢于表现自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