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第一单元语文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和其他特点,保护学生观察的热情。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和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关注好词语和好句子。
教学重难点:写清楚外貌和事例。
教学过程:
提前布置的活动:从大组中找出自己要观察的人物,仔细观察,完成“观察记录表。”
一、外貌的观察指导和写作指导。
㈠ 游戏开头:猜猜他是谁
1、点出游戏名字,出示“猜猜他是谁”字牌(提前贴出男生和女生的人头像)
老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_____(学生说)
2、邀请两个学生,用眼罩蒙上眼睛,再悄悄邀请另外两个学生(胖瘦或者高矮分明),前两个学生通过抚摸的方式来判断后两个同学,猜猜他们是谁。
老师:现在,我要邀请两个孩子到前面来。孩子们赶紧坐好,这样我才能清楚地发现你。我要蒙上你们的眼睛。现在不能动啦。现在,我还要邀请两个孩子。嘘,一点声音都不能发出。一会儿要让她俩猜出你们是谁。
肖宇翔(男生,高、胖)梁语珊(女生,瘦小)
3、学生讲述猜出来的依据
小结:
①两个聪明的孩子,她们是根据人的高矮和胖瘦猜出来的。(感谢表扬四个孩子)
②孩子们二年级学过,高矮和胖瘦以及人的长相等都属于人的外貌特征。可见,抓住人的一些外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猜出他是谁。
③这是猜人物的第一个方法哦,让我们赶紧写下来。“貌”字的左边最不好写,左边这个字读“豸”,“虫豸”的“豸”。古书上把没有脚的虫子叫做“豸”。板书:外貌
(二)外貌观察和写法的指导
1、明确观察外貌要抓住人物主要的特征
(1)倾听(卖关子):既然外貌可以帮助我们猜出人物,那大家就来猜猜他是谁?考验3。7班倾听能力的时候到了,请听:
(老师说)他有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
(2)猜出来了吗?为什么猜不出来?怎样才能根据外貌猜出人物?
2、出示两张“观察记录表”,提出问题
小结:我阅读了孩子们昨天完成的“观察记录表”,要给孩子们点赞:每个孩子都确定了自己的观察对象;观察很认真。但是我发现许多孩子的外貌特点是相同的。刚才一个同学说,我们要找到同学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怎样找到?
3、活动环节:观察“模特儿”(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的活动)
(1)邀请一个学生做“特邀模特”(颜苏芷潇)
(2)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位“特邀模特”外貌上的哪一个特点吸引了你?
(3)学生讲述自己的观察:第一个学生讲述的时候,引导学生用上好词语好句子;讲述第二个特征的时候,鼓励学生用上好词好句(大家还观察到她什么外貌特征?如果能用上好词好句更棒)
预设一:学生说“她的眼睛大。”老师:这真是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她漂亮的眼睛,句子也可以?可以鼓励“模特儿”眨一下眼睛。(水汪汪、亮晶晶、亮闪闪、眼睛里藏着星星)
预设二:皮肤白。老师:说到白,我不由得想起一种美好的东西,是什么?(雪)
预设三:高和高高的
小结:我发现,孩子们不但能抓住特点观察,而且描述精彩。
4、老师:尹老师昨天也悄悄观察了她,并且还把她的外貌特征写了下来
(1)齐读第一句:一对弯弯的眉毛,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加上一个高高的个子。这就是她。(是不是你?孩子们发现了吗,尹老师还用了三个好词语呢)
(2)第二句(别着急,还有一个片段)
①“模特儿”读:她的身材高挑,当她站在小伙伴中间,一眼就看到她。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好像藏着可爱的小星星。睫毛很长,等她一低头,就一扇一扇的。她的背后还有一条调皮的“马尾巴”,当她跑步的时候,这条尾巴就跳个不停。
②是颜苏芷潇吗?你们觉得尹老师写得好不好?夸夸尹老师吧,夸词语夸句子都行。
5、学生写外貌:
老师:现在,孩子们也像尹老师这样,写出你的“模特儿”外貌。写的时候请记住两点:第一点写清楚人物外貌的特点,第二点写的时候尽量用上你心中的好词好句。(开头空两格)
二、人物其他特点的写法指导
(过渡)我发现好多孩子已经写起了,现在,让我们进入游戏的第二个环节:猜猜他是谁?
1、猜不出来的环节
(1)读两篇学生的好片段让大家猜。为什么猜不出来?
老师:写得很好呀!完全按照尹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去描写的,为什么却猜不出来?这样,孩子们读读尹老师写的外貌,看看能不能猜出来?
(2)出示老师写的句子让学生猜(指名):他留着小平头,但是头发们一点儿也不老实,一根根争先恐后地向上冲。最吸引我的是他那双眼睛,又明亮又温和,让人一看到就不由自主喜欢他。(可能出现多个)
老师:让我想一想办法,有了
2、能猜出来的环节
(1)老师句子后面加内容(老师读):他喜欢打篮球。读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庆祝“六一”儿童节,他表演了运球。篮球好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在他身边转来转去。这学期,我们三年级就要进行篮球比赛,他已经被提前选为篮球主力队员了。(严子涵)(假如猜不出来,就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想其他事情)
两种情况:
一种:
(2)为什么猜出来了?(先把第一个句子点出来,哦,是因为他喜欢打篮球这个爱好)
(4)可是尹老师知道我们班有许多打篮球的高手呢?(板书:事例)
第二种:哦,原来与他打篮球有关,并且与打篮球的一件事例有关。这又是猜人物的一种好方法,让我们赶紧写下来。板书:事例
小结:既然写出事例可以帮助我们,那我们就来猜猜他是谁?
(4)老师出示句子:
①(不读,直接猜)他有摆桌子的本领。有一天下午,他当值日。他一组一组地把桌子和椅子摆好,接着就站在教室前面,趴在桌子边上一看,发现一张桌子不端正,于是赶紧去整理。最后,我们教室里的桌椅就像士兵一样排得整整齐齐。(杨濡羽)
老师:怎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请这个孩子站起来,杨濡羽真了不起,有这样一个绝活。(学生朗读)现在,让我们带着赞美朗读这段话,同时也体会尹老师是怎么写的.。
②下面这个同学是谁呢?大家别着急,慢慢去读(逐行出现,让学生自己跟读)她常常帮助同学。有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的雨伞找不到急得快掉眼泪了。她对同学说:“我陪你一起找。”你猜她在哪儿找到雨伞的?楼下的车棚。原来雨伞从教室的窗户“逃出去”了。同学对她说:“谢谢你!”她把手一挥,说:“这么小的事情不用谢!”(李紫薰)
小结:果然写出事例可以帮助我们猜出他是谁。
过渡:你的“模特儿”做的什么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下面我们有一个小组活动,不过这个小组活动一定要按步骤进行。
3、小组活动(按步骤进行):
①想一想:你知道你的“模特儿”什么事情?
②说一说:把“模特”的一件事情讲给小组同学听(同组的同学如果也知道,可以补充)
4、老师:现在,孩子们把刚才说给同学听的那件事写在自己的作文纸上,也要注意两点哦:
①把事情写清楚
②记得用好词语好句子,当然,还有开头空两格。
三、游戏的最后一个环节:选读好文,猜猜他是谁
(刚才,尹老师在巡视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好认真地写着。对,我们一定要把事情写清楚,才能让大家猜出他是谁。大家别着急,我们现在可以回到教室去写,写完后,把两个片段誊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下节课,江老师给大家评讲的时候,让全班同学猜猜你文章中的他是谁。)
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干茶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全体朗读
(一)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春》《秋》,本文选自《海行杂记》,1923年到上海学习,1927年乘“昂热”号在航行期间撰写了38篇小文章,《繁星》是其中一篇。
(二)字词
1、四字短语:半明半昧摇摇欲坠
2、多音字:和模
3、形似字:莹萤荧坠堕
(三)理解课文
本文短小精干,思路清晰
写作线索:观察星星
自读习题:
1、说出三次看星的.时间、地点。
2、作者三次观星观察到的星有什么不同?作者每一次观星的感受受否相同?
3、作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学生独立完成并了出提纲相互讨论: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
2、见书。依恋――亲密--知心、舒心
4、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
(四)揣摩语言:
学生找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谈谈为什么好?(好在何处)
教师明确: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
2、想象和联想
(五)作业:
1、字词
2、造句
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
2、赏析语言美: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独特感受的写作手法,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3、理解古诗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领会作者感情以及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准备
ppt。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训练朗读。
2、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文章背后的哲思。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预习
1、查阅作者背景,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画出写得好的词句和不理解的语句。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
疏通字词
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
(菊花:坚贞;梅花:高洁;牡丹:富贵;雏菊:天真单纯;百合花:冰清玉洁;玫瑰:爱情;四叶草:爱和幸运……)
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人文初探“丁香结”
(1)看题目,“丁香结”是什么?让学生带着两个任务散读全文:
读准字音;画出与丁香结相关的句子。
(2)与丁香结相关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后半部分。
从而引出对文章结构的关注,
3、理清写作思路
(1)提问: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什么?
引导学生试着划分文章结构,说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态———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树)?赏花
4—6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课文脉络。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答: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
4、赏析优美语句
先让学生找一找他们觉得好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试着赏析。
再用提问法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拟人和比喻。将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将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点。
(2)第三段,积雪、莹白实际上是什么?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首先,避免反复提到丁香而带来累赘感。
其次,修辞手法:积雪是借喻(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不出现喻体和本体),莹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征来替代事物本身)更直观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积雪不仅白,而且多而纯净、轻柔;莹白不仅白而且光洁、令人眼前一亮。
文中你还能找到那些句子用了借喻或者借代吗?
(2)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第四段,雨中丁香有什么特点?怎么理解作者把雨中的紫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为什么说“丁香确实应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先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想象雨中丁香的画面,再反推印象画的特点,最后准备印象派画作加以印证,解释朦胧、模糊的艺术美感)
5、学生朗读全文,读出丁香的娇俏和雨中丁香结的美感。
6、板书设计
丁香结
宗璞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态———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树)赏花
4—6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借喻、借代
7、作业
抄写本课字词4遍;字帖;思考“思考探究题”
三、积累拓展四。
第二课时
1、复习第一课时知识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
2、介绍宗璞和其行文风格
宗璞的散文诗特点:清新轻盈,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之上进行散文创作。(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如何写作)
3、 总结主题内涵
围绕丁香结的意象展开梳理。
(1)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扣图。解释丁香结名字由来。
(2)结合拓展积累第四题,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愁思的作品中。
(3)结合思考探究题三,思考文中的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寄予在丁香中的情感是什么样的?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作者的人生态度?
4、 写作思考:睹物联想。由丁香的色形味等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将生活的小体会、人生的大感悟与眼前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既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又富有内涵、耐人寻味。
5、板书设计
丁香结解不开的愁怨
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睹物联想
6、作业
语文练习册;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200字以上。
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篇4
新设计: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了解了草原的风光,能够抓住文章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关于民族风俗学生也没有切身的经历,因此课文中对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远客,应该在不断的读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活动一:
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风光美、人情美)
活动二: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活动三:
引入: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华里了,此时此刻,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作者的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
体会“激动”。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之情?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二、讲授:
活动一:品读“热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草原人们迎接客人的热情?
·根据学生汇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从什么地方看出草原人们的热情?(男女老少都来迎接客人,而且人数众多,可见主人的热情。)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比喻合适吗?
②“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③“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你从这句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时激动场面。)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来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吗?(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活动二:品读“激情相见”,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同学们能想像一下,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
②读课文第三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主客见面时真挚的感情?
③感情朗读,读出相见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活动三:品读“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热情的草原人民怎样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唱歌,以歌助兴)
②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活动四: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
②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③并随机指导学生理解:套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与美的展示。
活动五“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②此时的人民的心情正如这句诗所表达一样,(PPT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学生朗诵这句诗句。引导学生谈话: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三总结拓展,升华感悟:
活动一: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活动二:读一读优美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篇5
【导学目标】
1、初步领会形同神似的仿写要求。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仿写的基本类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习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哲人说过:“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这么重要的仿写,我们该如何去写呢?先看一篇例文。
例文引路掌握要点
流年匆匆,母爱相随
天空依旧蔚蓝,远山依旧爽朗。踏着羊肠小道,按捺不住满溢的思念之情,加快了脚步……哦,我日夜思念的慈母,一定在焦急地倚门而望……
母爱,又何只会在短暂的分别后凸显,当记忆的涓涓细流静静淌过,我发现,原来它一直与我相随。
小时候,母亲是那温馨的小屋——
我静静地坐在小屋内,小脑袋不时向窗外探望着。每天的此时,妈妈总会那么神奇地出现。脚步声!我惊喜地跑到门前。“吱——”门被轻轻推开,门外是那熟悉的身影。虽然夜色已深,我却感觉到那身影带着光亮,带着温暖。“我回来喽——”妈妈快步向我走来,微笑着,轻轻蹲下,紧紧搂住我。“肚子饿了没?”“冷不冷?”“一个人在家想妈妈吗?”妈妈的双眸中充满无尽的担忧与心疼。
温馨的小屋内,无尽的母爱在荡漾。
后来啊,母爱是那双拭泪的手——
我拒绝一切光亮,关掉所有的灯,独自忍受着考试失利的心痛……“啪”,灯照亮了眼前的试卷,我又一次看到了那刺目的分数。于是,我再也无法忍耐,放声大哭。泪眼朦胧中,妈妈的身影悄然走近,伴我而坐。抬头,妈妈的`眼眸中分明满含着疼惜……“妈妈——”我更加心痛。突然,一双印记着劳累的手慢慢伸向我,瞬间,我的脸好温暖。妈妈的手指轻轻在我的眼角滑过,带走那已变凉的泪水,带来了那满是鼓励的话语:“从头再来,哭泣不属于你,要赢得微笑,妈妈相信你!”
那双手,总在黯淡的日子里为我擦亮心情。
而现在,母爱是那幸福的叮咛——
吃完早餐,妈妈早已为我拿好了书包,在清晨的阳光中,笑着送我。她阳光下的笑容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我被幸福地触动着。“到转弯处要小心啊”“中午早点儿回来吃饭啊”……于是,我带着清晨阳光般的幸福,奔向学校……
时光点滴逝去,母爱如泉涌来!
思绪从记忆中回到现实,猛然发现,我离家更近了!离母亲更近了!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想一下子飞到家中,依偎着母亲,继续让那爱包围着我,永随着我……
点评:巧化名诗领片段,镜头分呈著华章。像电影镜头一样,作者为我们截取了三幅简单小巧、温情弥漫的画面:“小屋守望,母爱荡漾”“痛哭流涕,母亲拭泪”“离别之际,叮咛不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选用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的三个经典句子“小时候……”“后来啊……”“而现在……”领起下文,完美和谐地将几个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片段串接起来,线索清晰洋溢着浓浓的流年匆匆之感叹、母爱相随之幸福。
文题展示
1、《安塞腰鼓》中运用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2、在《阿长与Q山海经R》中,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描绘人物形象,给人印象深刻。选择一个人物,模仿这种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法指导
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围绕“宽”和“严”两方面选材,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物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其次,还要注意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比如《安塞腰鼓》中的“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我们在写作中也常会用到比喻手法,不妨试着模仿这种句式,看看表达效果是否更好。
总之,学习仿写,要根据所写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对于你觉得精彩的地方,要细心揣摩,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想想自己怎样去仿写,最好还能有些变通和创新。仿写只是写作入门的途径之一,真正学会写好文章,还有待自己进一步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