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骆驼祥子》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1
虎妞,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的女主,她是祥子的妻子,是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她是一个强势、泼辣而有心机的老姑娘,生有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能将人和车厂管理得井井有条。
她对祥子而言,就像一只狼一样,虎视眈眈、步步为营,而祥子则是狼盯上的一只羊,一只软弱、纯良、毫无攻击力的小绵羊,在她与祥子的爱情纠葛中,她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比起祥子,虎妞家境好得多,她也泼辣能干,她之所以没能在20多岁嫁出去,主要原因在于她有一个自私的爹,虎妞的爹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他有仗义的一面,也有刻薄残酷的一面。在对待女儿婚事上,他宁愿女儿当老姑娘,帮他打理车厂赚钱,也不愿意女儿嫁给祥子,虎妞之所以耽误到30多岁还没嫁人,除了自身长得丑,性格形象不招男人喜欢外,另外一半原因就是刘四爷门第观念太强,不愿意虎妞嫁给经济和社会地位比他们低的人。就这样,虎妞的青春年华被无情地牺牲掉。
其实虎妞的爱情也是卑微的、可怜的。从书中叙述中,我们知道虎妞是通过种种设计好的局,让祥子一步步就犯的。祥子并不喜欢她,即使结了婚,祥子仍然看不惯虎妞大手大脚的花钱,以及在穷人面前趾高气扬的样子。祥子想逃离这个家,苦于没钱,又觉得这样做对不起虎妞。婚后不是祥子按照虎妞的要求去向他爹求情,而是虎妞拗不过祥子,最终给他买了一辆车,他凭自己的一身好力气拉车挣钱养活虎妞。但挣的钱十分有限,虎妞一个大龄产妇头一次生孩子,本该早早进医院,一则虎妞和祥子都不懂大龄妇女生孩子的危险,二则祥子没钱,连请接生婆的钱,也是虎妞自己以前攒的。虎妞孩子胎位不正,接生婆也无能为力,最终虎妞在万分痛苦中难产死去。
虎妞为了爱情勇敢地反抗刘四爷以及当时的封建观念,但她对这样做的后果估计不足。她一边反抗她爹,一边又想依靠她爹。她的打算是等她爹气消了,她和祥子给老爷子陪个不是,谁料刘四爷比虎还毒,他偷偷地把车厂卖了,拿着钱消失了,一个子儿也没留给女儿。虎妞帮他打理车厂几十年,为此耽误了自己的婚事,那钱至少应该有虎妞的一半啊!可他根本不管女儿死活,甚是自私。虎妞是伤心、气愤又没辙,刘四爷如果不是那么绝情,虎妞也不至于最后落个一尸两命的悲惨结局,由此可见当时社会是多么黑暗啊!
虎妞是命运的强者,她扼住了自己幸福的咽喉。在那个年代,她反抗中挣扎,使命运为之改变,她不屑所谓的门当户对,敢于与自己的父亲对抗,以心机和能力作基础,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婚姻。虎妞的魅力所在,体现在她对爱情和命运的追求上,也体现在她的世事洞悉,人情达练,这使得她在钱财上、感情上不想吃亏,也从未吃亏,虎妞的心机重,既是她的缺点,亦是她的优点。
虎妞身上有很多阶级剥削的色彩,既有许多旧社会的恶俗,也是旧社会的牺牲品。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2
从“骆驼”可知,祥子是一个强壮、朴实的农村青年。在书中,淳朴老实的他在旧中国北平城里经历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村,日益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换来幸福生活。他尝试了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他的幸福日子(用自己的车拉客)就破灭了,整整三年的血汗竟被人抢去,更可恨的是那些兵,只给了他一身的伤;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他逃出那些兵的手掌,幸得三头骆驼,回城后换得三十几块钱,后又去做包月,遇上曹先生一家,不料在帮助其一家逃难时,三十几块被讹去,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感到怀疑,几度动摇,但是他那坚韧的性格、执着的态度,使其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奋斗。
可是“天不从人愿”奋斗的.结局失败告终,再加上理想生活的破灭(虎妞、小福子死去)使得他精神堕落,到处借钱买酒度日。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祥子看了看自己,开始觉出疼痛,双膝,右肘全破了;脸蛋上,他以为流的是汗,原来是血。不顾得干什么,想什么,他坐在门洞的石阶上,呆呆的看着断了把的车。崭新黑漆的车,把头折了一段,秃碴碴的露着两块白木碴儿,非常的不调和,难看。祥子呆呆的看着这两块白木碴儿。”面对满身伤的自己,祥子他却忘记了疼痛,只担心这车子的破损,可见其爱车之深,以及心中的怜惜。
黑暗的社会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人。“‘病了一大场,差点死了!你和先生说说,帮帮我,等我好利落了再来上工!’祥子把早已编好的话,简单地,动人地说出。‘先生没在家,你进来见见太太好不好?’‘ 甭啦!我这个样儿!你给说说吧!’高妈给他拿出两块钱来:‘太太给你的,嘱咐你快吃点药!’‘是了!谢谢太太!’祥子接过钱来,心里盘算着上哪儿花了它。高妈刚一转脸,他奔了天桥,足玩了一天。” 祥子已从之前的老实,到如今依靠从前信用骗钱度日的“祥子”,面对有恩于他的曹先生一家,他也没有放过。不同的社会风气会使人有不同的改变,在老舍的笔下,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在这黑暗的旧社会中被改塑成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这本书揭露了,当时平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以及他们的困苦与无奈;军伐对人民的压迫与欺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我还体会到:心中要有一个理想,并不断朝着其努力、奋斗;面对逆境,要勇于、善于斗争,乐观地面对新生活。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3
读完这本书后,我了解了在以前混乱的社会中,人们怎样艰苦地过着生活。祥子本是一个充满热情,热爱生活、勤奋壮实的小伙子,但是一系列的挫折却让他恨透了整个世界,可见当时社会是多么黑暗!他的内心只有一个很渺小的愿望,那就是拥有一辆车,一个家,但是这样一个小之又小的愿望都被扼杀了!天哪!难以想象当时社会是多么黑暗,人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统治阶级对下级劳动者剥削严重,压迫他们。这不正应了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句话嘛?可是当今社会呢?一样的黑暗,一样的势力,在那些上层人的眼中,钱和地位就是一切,他们便渐渐的势力起来,看不起下级工作人员,不尊敬人家,唾弃人家,甚至人家只是犯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误就针对人家,更有甚者直接除名。请问,在这样一个只看地位,充满了势力的社会中,人不会崩溃嘛?这,又与以前的社会有什么两样呢?当然了,现在人们过着很富裕的生活,丰衣足食,衣食无忧。这倒是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一个好处,而且现在机会也不少,我相信祥子在这个社会中会有所成就——只要他能抵抗住社会的黑暗。
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平凡的小伙子——祥子的内心吧。祥子的一生是有一个很美好的开头的,可是最后却落得了“末路鬼”这个下场。祥子是一直为他的梦想而奋斗的,他一直在永不言弃的创造幸福,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但是信念再坚定的人,眼看着眼前的希望一点一点地,一次又一次地破碎,那些坚持不懈的回忆和期望的等待在一次有一次失败中被磨灭,坚定又有什么用?更何况,这个人是祥子。一个有着渺小的梦想,勤奋壮实的平凡小伙子。
在他的心中,只是充满了黑暗。一丝希望的余地都没有留。可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希望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希望可以转化为动力,有了动力就能向光明奔跑,走到了光明就是走向了成功,也就实现了祥子那个梦想。一切都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的。
可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谁给了他希望?祥子一次又一次地持之以恒地努力着,一次又一次的不甘失败,最终还是败给了社会。呵,我觉得当时社会给祥子的绝望是不少。总之,一切都是旧黑暗势力惹的祸,三言两语是说不清也道不楚的。我们要向祥子学习,不,我只是说向他的优点学习而已。
比如说坚持不懈啦,为梦想而奋斗啦,勤劳啦,勇于克服困难等等,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时,我们便可以毫无顾忌的站起来并勇往直前,“我能成功”这四个字便会向你微笑了。祥子,一个平凡的小伙子,很平凡的小伙子而已,却教会了我那么多。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4
这是一场与旧中国的交谈。之前多次读《骆驼祥子》,都没有读下来,可能是读不太懂的缘故吧。今年寒假居然饶有兴致地读完了老舍先生这部著名的代表作,而且颇有感受,便试着用点笔墨了。
“好人有好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话是我认定的价值观,也代表着我同样认可“好人不会有坏报。”“耕耘不可能没有收获。”《骆驼祥子》推翻了我的想法,打破了我对社会思考的单纯,让我意识到社会制度对于一个人的命运会有多大的影响。
小说开头时描写的祥子,是一个朴实上进的青年,不怕苦不怕累,我心想,他这样奋斗下去,一定会安家立业吧。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完全事与愿违。
祥子三年辛辛苦苦赚来的第一辆洋车,被军阀乱军收没了。他大喊着:“凭什么?!”这三个字迸发出一个淳朴幼稚的农村小伙对强盗行为的强烈愤懑。可怜的祥子只有难过,他赖以生存的工具只有洋车,他拼命拉车赚钱的目的也是为了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可是这辆车就这样被抢走了。
祥子只能自我安慰,心存希望地又回到车厂,幻想着通过继续下苦再买一辆洋车。买车的钱还没有攒够,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他再一次回到了当年洋车被乱兵抢走时的境遇。可直到此时,祥子企图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奢想仍然没有破灭。有一天他被雨浇病了,加上心灵的折磨,祥子从当初的骆驼健儿变为黄瘦的狼狈模样,不仅身体垮了,精神也垮了。
书的结尾,祥子彻底成了社会病胎里的产儿,彻底潦倒了。一场热闹的祝寿宴反衬出他无比的孤独与寂寞,为人送殡时还要心不在焉地寻找掉在地上的烟头。他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没有爱,没有恨。他的变化不由自己,他的遭遇让人同情。倘若他不变成最后令人悲叹的样子,他的钱可能还会被人抢去,他的人一定还会被欺负,他的心又不知受伤几次了……
这本书从头到尾令人看得心酸,祥子是因为遭受种种欺压与折磨走向沦落的.,虎妞是因为种种的不如意与自身毛病使她的人生快速下坡的,小福子是因为种种的个人不幸与残酷压迫最终惨死的。丑恶的病态社会遮盖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善良,有才学的好人莫名地成为“逃犯”,礼仪之邦的市民们麻木地挤着看杀人,破坏了北海畔明媚的春光……正如老舍先生在书中说的:“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那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老舍的语言平实无华,却直扎人心。
《骆驼祥子》所描写的北京大杂院,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天天都在上演着各自的悲剧。是什么导致了这一个个悲剧?就是这个黑暗的社会!它造就了一个“一场雨浇死不少贫穷儿女”的时代,是一个“没有丝毫公道”的时代!
谁的身体能经受得起一辈子的累?谁的心能经受得起一辈子的折磨?掩书而思,我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能明辩是非,能尊重个人劳动价值的时代,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有耕耘就有收获”的时代。我为我们的心能够在这个幸福的社会环境中轻松愉快的跳动感到骄傲!
《骆驼祥子》,一首壮烈的时代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