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教育培训会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1
11月9日,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到龙泉三小参加了20xx年秋“灵山——新教育”贵州行田野培训。一周的学习培训,是我对半知的新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有效课堂的精彩、儿童课程的魅力、专家们的敬业精神,使我重新感受到了新教育的力量。“青鸟”是幸福的象征,这一周我很幸福,因为我找到了新教育的“青鸟”。
一、 有效课堂的精彩
在一周的有效课堂探讨课学习中,我对有效课堂框架有了初步的认识。每一堂的探讨课,专家及三小执教的老师都紧密围绕有效课堂框架进行备课、上课。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预习作业的合理安排以及对教学板块中目标的达成,给我们的学习展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特别是王云老师执教的《长征》、《鞋匠的儿子》,干老师的《山居秋暝》,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很透彻,合理的目标设定,精彩的目标达成,深深地吸引了学习的每一位教师。也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虽然他们的知识水平是我们不能及的,但为我们以后的教学之路应该怎么走指明了方向。
在议课活动中,专家们针对我们对有效课堂的疑问作出了细致的讲解,给我们对有效课堂的认识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我们发现了新教育课堂与我们课堂的不同,也使我们找到了自己课堂存在的缺点。我们的课堂不注重预习,或预习了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目标。而新教育强调预习,而且对预习目标的达成一定要到位,节省出时间解决核心的目标。课堂上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求完美,但要有效。如果刻意追求完美,那就达不到实效,就不是有效课堂了。探讨课的精彩、议课的收获,使我看到了有效课堂的“青鸟”。
二、 儿童课程的魅力
马玲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二年级的晨诵+读写绘》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儿童课程的趣味。一周的《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绘本教学,让我们看到了读写绘给这个从未开展过这个课程的班级带来的变化。马老师精彩、有趣的教学,守护了这群不完美的孩子的丰富心灵世界,守护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有了喜悦、创造的火花。
干老师的《晨诵+整本书共读》,晨诵《寻找一盏灯》(顾城诗歌之旅)开启了孩子美好的黎明,也给我们对晨诵的开展点亮了一盏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在诵读中体会,读出来自己的理解。对《青鸟》的整书共读,带给我们的是与学生共读书的快乐。干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的“青鸟”,孩子们找到了学习的“青鸟”。想想自己给班上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呢?我很惭愧。不过,我寻找到了带给孩子们的“青鸟”。
三、 敬业精神
在一周的培训中,专家们对新教育的执着精神感动了我们学习的每一位老师。对于三小这个正在扩建中的学校,特别是在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下,他们仍在尽心去做。任务之重,能把学生从不理解引导到热爱之路,没有他们对工作的敬业是不行的。课堂上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渴求的眼睛,虽然累,但他们看到了耕耘的收获,这是幸福的收获。从他们的身上我找到了工作的“青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孩子有美好的梦想;有凝望世界的明眸;有追求理想的冲动;有淳朴的情怀和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青鸟”。
教育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5月1516日我参加了日照市实验小学、金海岸小学和新营小学的新教育现场展示会,领略到了新教育专家的风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新教育的宗旨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确,新教育实验就像荒凉旷野中的百合花,幽幽山谷中的叮咚泉,就像寒冷冬日的暖阳,炎炎夏日的阴凉,能让师生体验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致力于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这种教育理想,正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热情,参加新教育培训,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让人感兴趣的儿童课程
“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开发较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一个项目,从粉红到深蓝,从毛虫到蝴蝶,专家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和孩子同步成长的阅读路径。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那些精彩有趣的绘本故事,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著作,都被孩子们、甚至我们老师深深的喜爱、着迷。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正是儿童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二、吸纳有效框架精髓,匡正我们的课堂
“构筑理想课堂”也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项目,目前他们以借助有效教学框架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随着学习的深入,有效框架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课堂三大核心要素,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在框架中得以突现。用教材教什么,即你为这节课制订怎样的目标;围绕核心目标教师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师的教学板块组成;学生在每个板块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的学习清单。我们的课堂即围绕“有效”二字做文章,课堂有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课堂无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三、教师专业阅读,促进专业成长
在学习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孙云玲老师、赵庆英校长的讲座之所以能吸引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好读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读到的悟到的实践于自己的课堂,反复磨练。而每一个老师要取得成功,获得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名师是目标是方向,名师的成名秘诀更是学习的指路航灯。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读书,来自不断地学习实践。只有引导教师明确读书是永久的真正意义的备课,实践反思与读书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老师虽然会教书,但不喜欢读书,“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他们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教师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低迷以及愈来愈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四、“构筑班级文化”改变课堂的发展模式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这是新教育的追求,也是新教育的核心项目。课堂的三大核心要素即教材、教师、学生,用教材教什么,即你为这节课制订怎样的目标;围绕核心目标教师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师的教学板块组成;学生在每个板块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的学习清单。好的课堂,是这三者完美有效的结合。
在新营小学的新教育展示会上,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比如所听课的班级“幸福六班”。从20xx年的9月8日起,就拥有了这个美丽的名字,从这一天起,幸福六班的孩子们就有了一个追逐阳光和快乐、向往崇高和优雅、关怀人性和世界的方向。在这个班级,他们有自己的图书馆、有馆长、还有其他志愿者。书籍登记造册,借阅纪律简明,一切都只为阅读方便。小小窗台,有花有草,有书有墨,虽不甚宽敞,亦不甚安静,但天地之大,何处不有书香?班级的文化,源自陋室书台。墙壁上,既有班级一年中获得的十张金灿灿的奖状,更有个性鲜明的读写绘手抄报,还有整齐雅致的随笔长卷。这里,留下了爱读者的痕迹,这里,流淌着艺术的发源,这里,还有思考的美丽,亦有写作的灵光乍现。有一些已被整理传到博客,以作剪影式的纪念。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关于数码社区的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家庭,网络并不陌生,也容易普及。“幸福六班的博客”建成并不算早,但也已经拥有几万的点击量了。日志类型有班级新讯,耕读园,新教育专栏,时事关注,回音壁,写作辅导,送给妈妈等等。老师会经常在班级新讯或心情一栏写感想、期待和寄语。晨诵的诗词大家都会从博客上摘抄或打印。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美文小段刊登在博客上,那种满足感成就感也并不比发表在刊物上差多少。课程的学习,班级的新貌,同学的活动记录和剪影,还有专门为家长开设的教育专栏,向他们宣传教育学者专家的思想言论,更好地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更亲切、有利的成长环境。现在全班同学和很多家长都是老师的博友。博友之间有很多文章交流推荐,喜好沟通,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家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从学校新讯、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到个体发展和建议都可以及时发布和反应。现在家长同学只要上网,就一定会浏览班级博客,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新教育,让显性的教室文化和更大空间的博客文化建设结合,将学校、学生和家长,乃至和整个更大天地的社会广泛联系,使班级文化真正成为一种有广度、有深度、有梯度和影响度的永久文化园地。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新教育,带来了清新向上的班级面貌和人文气息。使班级文化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去。
所以,我认为,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知道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他注重的是教师这样一个鲜活的成长。
教育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3
前几日,和一位中学领导在一起交谈,他谈到美国的师范教育,和我们国内的大为不同,他说美国的师范大学,开学伊始,就要求大一新生需要找一所学校任教,期限为一年,并要拍出自己的上课视频资源,任教一年后,再回校继续接受师范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任教一年中产生的一系列的教育教学问题、困惑或不足,根据这些疑问困惑进行针对性地学习,有短板补其不足,有长处继续发扬,这种问题驱动式的学习,动力强目标明效果好。
我对美国的师范教育教学模式也不了解,这只是道听途说,但这种师范教学模式,引起我的深思,也非常值得我们的师范教育所借鉴。我们的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严重脱节,学习了很多深奥的理论,只是在临近毕业之时,才实习一个月,对于实习的评价和质量监控几乎没有什么措施,最近几年,我所接触的师范毕业实习生大部分很努力,但是时间太短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一个技术性艺术性很强的工作,绝不是像社会人所理解的那样简单,这些实习生刚刚有一点感觉,就要回校处理毕业事宜,效果并不是显著。此后,就是漫长的求职过程,所积攒的皮毛经验慢慢被时间淡化,到了新岗位,一切都是从新开始。
我又想到了我们的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分为好多种,“国培”、骨干教师培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历培训等等,非常之多,对我们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的这些培训大多数都是上级部门统一安排的,按照统一的培训方案、时间地点进行的,但是没有考虑到每个参加培训老师的专业个体需求,每个在职老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准是不一样的,教育教学能力手段风格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如我们所教的学生,千人千面,千差万别。在此建议我们的师训部门,能否在培训之前,通过网络手段,征求一下参加培训老师的意见,尽可能了解一线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现状和培训要求,以此修正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做到有针对性地培训,我想更能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支持,而且能提高在职培训的效果。
在此也很希望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也能做到“订单式”教学,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和学科优势不足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走班制,效果显著。但是中国各地,经济状况和学校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照顾到每个学生个体需求的教育教学,在实施起来很是有很多困难的,但是我们要秉持这种理念,尽可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照顾学生的个体化需求,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育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4
以前对新教育的理解是浅层次的,片面的认为是朱永新教授创立的符合中国特色和国情的素质教育,通过李镇西博士对“新教育”近三个小时的深入解读,我瞬间如醍醐灌顶,顿悟了许多。
一、理解了新教育的精髓。新教育并非横空出世,它是教育的“归真返璞”和“与时俱进”。李镇西博士有一段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我的理解是新教育中的“新”是把已有的好的教育理念和当下的教育背景结合后的融汇与贯通,更是继承、发展和创新。作为一线教师要深入学习新教育理论,并把理论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如:用心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开启一天中美好的晨读时光,和孩子们一起写下成长的话语,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等。某天,等孩子们长大了,留在他们的记忆里不只有作业和考试,还有一段有诗、有书、有画、有梦想的温馨回忆。同时,教师自己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理解了“教师”一词的真正含义。回顾十几年的教书生活,圈子的固化让我变成了活脱脱的一个教书匠,忙碌的工作让我渐渐忘却了成长。李镇西博士风趣幽默的话语,真切感人的教书育人场景,深深打动了我,聆听了李老师的教书育人故事,发现之前我所做的只是一个教书匠做的事,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有差距。李老师说:“新教育最大的价值就是人的价值。”他是一个真正有孩童视角的,站在孩子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的好老师,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我想他是幸福的。最近,深入学习了新教育理论后,我重新给自己定位,在以后的教育生活中,要做一个蹲下身子去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老师,真正把孩子们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努力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三、教育理想被唤醒。回想十几年前,我也是一名怀揣教育理想的追梦人。岁月的打磨和教育环境的日新月异让我渐渐发现理想被一点点的磨灭,有时好像迷失了前进方向的寻路人。为此我常常苦恼不已,偶尔也想发个牢骚。近距离走进李老师的教育生活,认真聆听他的教育智慧,我如梦初醒。他说:“教师要寻找职业的幸福,努力追求心灵自由。”此刻,我的教育理想重新被唤醒了。李老师的经历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一个教师要想成长,任何时候都不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找各种借口阻止自我成长。在烦躁浮华的社会里,让自己静下来,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爱好。有人说:“当下的教师有何幸福感可言?”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幸福是需要提醒的。”同样,作为教师要学会寻找职业的幸福,更要学会享受职业的幸福。如: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带领可爱的孩子们到郊外认识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看着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们也仿佛回到了久违的童年,这难道不是教师独有的职业幸福吗?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静下心来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学会接纳和包容孩子们的一次次小错误。用母性的光辉去温暖孩子,这也是教师独有的幸福。教师的职业幸福无处不在,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发现。
在最美的四月里,遇见了最美的教师——李镇西博士。聆听了最美的教育心声,灵魂被洗尽了铅华和凡尘。如春风拂面,如细雨沁入心脾,教育理想瞬间被唤醒。我们是平凡的教师,我们的教育生活里时时需要这些教育大家在思想上引领我们,为我们指点迷津。也许,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在身边。
韩艳利,新安县紫苑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作为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她热爱语文课堂,求真务实。她有一颗炽热的教书育人的心,更有一个追求教育理想的情怀,愿在新教育思想的召唤下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