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中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清楚地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愿意克服困难,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准备:
1、挂图第23号
2、故事磁带。
3、猫咪布绒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布绒咪咪谈话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出示布绒咪咪,
问:小朋友看他是谁呀?(对了,它呀是咪咪)它呀!胆很小,为什么说它胆很小呢?咪咪很胆小,为什么说他胆小呢?倾听故事就知道了。
小结: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二、基本部分
1、看挂图完整倾听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故事的名字叫《咪咪》)
故事里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故事中的内容教师小结)
3、猫哥哥和小伙伴不等咪咪就先走了。妈妈怎样鼓励咪咪自己出门去?(别害怕,也许路上会碰到小伙伴)
4、咪咪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帮组幼儿重点欣赏第九节至最后,理解咪咪的心里活动变化,被萤火虫吓了一跳。
心里想:一定是小伙伴的眼睛;
看见树叶上露珠映出的月亮光,
心里想:一定是小伙伴躲在书上。)
5、咪咪回家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已经是只勇敢的小猫了(他自己敢在黑夜里走路了)
6、老师再一次的把故事讲一遍。
小结:故事的名字叫咪咪,它先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很胆小的猫,后来通过参加联欢发生了一些事,小猫的胆子变大了。
三、谈话:你怕黑吗?
1、你敢一个人留在黑暗的房间或在黑暗的地方走路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2、你希望自己成为勇敢的孩子吗?怎样才是勇敢的孩子呢?
3、引导幼儿回忆自身的事例进行讲述。
老师可以见讲一件自己小时候走夜路的经历
鼓励幼儿大胆的起来表现自己。
小结: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不管是在黑暗的地方还是在夜晚的小路上,我们都要大胆的去走。
四、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讲述故事
1、现在我们一起来分角色将这个故事,我做咪咪的妈妈,你们做咪咪,再请第六组的幼儿当秘密的小伙伴。
2、请幼儿到前面表演故事,要求幼儿边表演边做动作。
鼓励幼儿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3、学习了这个故事,你们学到了什么呢?(也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4、那应该怎样做呢?(引导幼儿说一说)
小结:这个故事告示我们小朋友不能胆怯,要像咪咪一样勇敢的去面对,去战胜害怕的心理。
五、结束部分
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中班教案 篇2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熟悉歌曲内容及曲调,会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学习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混合节奏型,并能按节拍做拍手、跺脚的动作。
3.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学习踏点步、跑跳步、横跨步。
4.在音乐的`伴奏下能合拍、自如地表演动作,并巩固节奏感。
准备:
课前带幼儿练习踏点步、跑跳步、横跨步。
活动与指导:
1.听音乐《多愉快》用“手腕花”“跳跳步”等组合合拍的步入音乐室,要求动作优美,脚步轻快。
2.节奏练习,四分、八分、十六分混合节奏。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理解儿歌的内容,从中发现颜色的微妙变化。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诗歌的仿编。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活动
幼儿产生共同兴趣今天老师已经成为魔术师,想给我们小朋友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在这个魔术中有许多的秘密,比一比,谁的眼睛最厉害。
二、 教师进行调色操作,幼儿进行儿歌学习
幼儿分句学习儿歌
1、 红,黄颜色的混合引入:你们瞧!老师已经准备了3杯水,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同)我今天要用这些颜色来变个魔术首先我拿出红色,然后放入黄色,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咒语:“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提问:有什么变化?它是由哪两种颜色变出来的?谁能够告诉我,你听到的咒语是什么?(出示图谱)幼儿学念。
2、 教师分别将红蓝,黄蓝混合现在我们用别的颜色混合来看看(以同样的方式来引出接下几句)
3、 教师小结现在颜色越变越多了、这个魔术可真神奇,现在我把这些颜色怎么变出来的',编成一首儿歌,名字叫多彩的颜色
幼儿完成的学习
1、 教师完成的朗诵一遍提问:你在儿歌中听到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画什么?最后魔术师是怎么说的?
2、 请幼儿完整的朗诵
3、 请幼儿自由的朗诵
4、 请小朋友分角色朗诵
三、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诗歌创编
1、 魔术师变出的色彩能画出许多的东西,请小朋友仔细的想一想变出的颜色还能画什么?(幼儿自由讨论)
2、 请几名幼儿将自己编的组合儿歌
3、 请个别幼儿完成创编
四、 延伸活动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许多颜色,你们试一试哪两中颜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画什么?《颜色宝宝变魔术》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红黄蓝色手拉手,变成黑色画车子。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