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菊》教案

欢迎阅读《丑菊》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丑菊》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品德要求:知道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丑菊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练习分清课文主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秋天到了,什么花最多最美?人们都知道菊花很美。(欣赏菊花图片)

但你见过丑菊吗?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吗?今天我们学习一课文,是专门介绍丑菊的。

二、初读课文

想一想丑菊什么样?它怎么丑?

三、理解词语

不理解的提出在班内讨论解决。

四、细读课文

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内容?适当批注。

五、分段学习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内讨论,在全班讨论。

①丑菊到底是什么样的?

②作者喜欢它吗?从哪看出来?

句子训练:请学生用上“起初、长了几天、等了几天”说说丑菊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起初:夹 绿绿的 非常小 绿豆大小

长了几天:一点黄色 黄豆大小

等了几天:花儿开了 金黄金黄 几十片 铜钱大小

老师点拨:这段写出了丑菊的特点,告诉我们它“娇小、美丽”除此以外丑菊还有更让人欣赏的是什么?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说说本段讲了什么?

4、 齐读最后一段

你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了吗?如何理解最后两句话?

第一句话说的'事实:“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不完全相符”,第二句话是重点,强调了“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意思是“名”只是一个代号,美或丑无所谓,但你的实际、你的所作所为、你的心灵一定要美。

5、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介绍丑菊的美)

《丑菊》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角告诉我们的道理。

2. 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约写作方法。

3. 朗读课文,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重难点、关键

1. 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通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菊花吗?它们美不美?你能用一、二句话来描述它的美呢?

2. 可是有一个人偏偏说菊花不美,还叫它“丑菊”,它是什么样于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章《丑菊入》

二、初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1.自由读文,读通文字。

2.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它的美。

(I)“绿绿的.花苞,非常小,只有绿豆那么大。”

(2)“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

(3)“花儿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片花瓣展开了一层又一层。”

这三句从静态方面来写花的美,主要介绍了花的颜色、大小两个方面。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或说事物生长顺序)来进行观察描写的。

(4)“夜晚,几层花瓣像收伞似的自动合拢;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心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

这里,作者抓住丑菊白天和夜晚的形状变化对丑菊进行了动态描学习这些语句时,除了体会花的美,还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观察,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同时,可让学生反复品读,读出它的美,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

1.分组朗读,找出你认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想想应该读出作者的情感。

注意扣住以下字眼体会:盼着、高兴极了、庆幸、耐心、欣赏、太不公平、美丽、可爱。

2.小组汇报读,师相机指导感情读。

3.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四、再读课文,明确作者借物喻的理。

1.划出文章中能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2.读后谈谈你的理解。完成板书。

3.联系实际谈谈周围的人和事,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一个人外表不美没关系,但一定要做一个心灵美的人,做一个乐于助人、对人有用的人。)

五、齐读全文,总结。

1. 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联系《落花生》,体会本文写作方法。

《落花生》一文通过一家人议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不讲体面,对人们有用的人。本文也是替丑菊鸣不平,因为它名虽丑,实很美,进而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实际美的、心灵美的人,外表不美没关系。这都是通过对某种物体的描写叙述来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即借物喻理。在写作中也应学会使用这一方法。

在《丑菊》一文中,作者还按时间顺序从动态、静态、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了外形描写。这种写作方法在状物作文中也很值得借鉴。

板书设计:

丑菊

名不符实

名字丑实不丑

可以不能人?

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丑菊》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丑菊》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丑菊形态度和习性的描写,告诉人们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从而说明,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与实并不相符。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课文围绕丑菊,先写种丑菊、盼开花;再写丑菊打苞、开花,作者赏丑菊;最后写议丑菊。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写了赏丑菊,开花时的颜色和形态。议丑菊部分提示了丑菊的品格特征,凸显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表达上,这篇课文除了具有与《落花生》相同的寓理于物、主次分明的特征外,还有一个明显特色作者对丑菊的情感贯穿全文。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通过对前一篇《落花生》的学习,学生对理清文章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本课的教学,要在上一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紧扣训练重点展开教学。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清自悟,生动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四年级学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理想目标,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的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悟情明理。

4.教学模式主动探究式教学(自己的实验模式)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主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丑菊得到启发,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清文章主次的训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这句话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2.体会本文以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赏析菊花CD片)这是什么花?对于菊花大家了解多少呢?(汇报资料)有这样一种菊花大家知道吗?(板书丑菊),想了解它吗?让我们一同走近丑菊,好吗?

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1.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谁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生词,然后在小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

请做好记录。

有没有不懂的词?(先由学生解释,学生解决不了,老师再解释;读词练习:恶名、究竟、沉睡、庆幸、合拢、相符)

3.早就听说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强,我想欣赏欣赏,行吗?谁愿意读文(可推荐),要求:准确、流利。(读后纠正错误,评价、打分,注意

4.请同学们自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眼中的丑菊是什么样的,课文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对丑菊的感情?

2)联系自己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3)在写法上,你从《落花生》一课和本课中学到了什么?

(大家的归纳、概括能力可真强),我给大家加个小问题行吗?

4)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我的问题是:仿照《落花生》一课,按课文叙述的内容填空:种丑菊

),并说一说,哪部分是主要内容,哪部分是次要内容?

5.请同学们带着这4个问题,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课文(充分的自学时间)。

注意:边读边画边批注,不懂的地方打上?。

6.小组交流(师生参与)。

三、各抒己见,全班交流

每组选代表回答问题,师适时点拔、训练。

第1个问题:

1.金黄金黄(ABAB),懒洋洋(ABB),谁还能说出这样的词?

2.比喻句最让我欣赏的是写出了丑菊的动态美,谁能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个比喻句中用什么来比喻什么呢?(把什么比作什么呢?),你还能说一句话,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吗?

3.拟人句它偏偏睡大觉。你还能说一句拟人句吗?

4.作者在养丑菊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怎样?

先是盼开花,花不开时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

接着,花打苞,我高兴极了。

而后,满心喜悦地欣赏丑菊与众不同之美。

最后,为有人给丑菊起了这样的恶名而忿忿不平,觉得那人太不公平了先抑后扬。

5.通过想象画出丑菊的样子,再出示丑菊。

第2个问题:

1.启发:1)做事要有耐心、恒心。

2)不能只听别人说,还要动手实践。

3)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内在,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

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一观点?

1)出示字条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2名同学读)

2)谁还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这句话写得多好啊!我们把它作为名人名言记下来好吗?谁记住了?

4)署名怎么写呢?(丑菊、班级名)

5)谁能把署名写在黑板上(推荐写字好的)。

6)谁还知道哪些与这条名人名言表达意思相近的名言或佳句呢?(鼓励、评价)

7)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事物的名与实不相符呢?(对学生的思想及时指导,例敲钟人、反例)

第3个问题:

1.植物写出特点。

2.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3.修辞方法。

4.借物喻理。

第4个问题:

种丑菊(赏丑菊)(议丑菊)

1.你概括得真好,能介绍一下方法吗?

2.作者重点写赏丑菊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丑菊不丑,而且美丽、可爱)、(以上部分适时进行情感教育,陶冶情操)这篇课文,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是啊,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作者不但为丑菊有如此的恶名而忿忿不平,而且写出了丑菊的美。同学们还想不想读这篇文章?

1.要求:不但准确、流利,还要有感情。

2.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

①自然段

好奇、生气

②自然段

高兴、惊喜、赞美

③自然段

赞美、欣赏

④自然段

打抱不平、申张正义、讲道理

3.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一段、一句(师生互评)。

4.分4组,朗读比赛。

5.小记者采访听课教师,评出冠军。

6.

即兴演讲《我心目中的丑菊》

作业:练笔

1.借物喻理的写法要抓住事物的某方面特点来表达某种品质,以下几种事物应抓住哪些特点,表现哪种品质呢》

粉笔

梅花

蜡烛

荷花

2.选择性作业(任选其一)

1)向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朋友介绍丑菊,并同他们聊聊,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哪些人的名与实是不相符的?

2)把读文后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教师总结:

1.送条幅。

2.忠心希望大家做一个名美、实更美的人。

主动探究,悟情明理

《丑菊》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

3.从丑菊身上得到启发,学习正确地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丑菊吗?知道它和一般的菊花有什么区别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丑菊》这篇文章,看看作者眼中的丑菊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谈谈初读感受。

4.质疑问难。

(1)“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名可以丑,但实必定要美”?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组内研讨,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交流。

(l)感悟丑菊的外形美。

①理解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②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显示丑菊美丽的.样子。

③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要怀着对丑菊的喜爱之情来读。

(2)感悟丑菊开花时的特点美。

①理解有关语句。

②点击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丑菊开花时的静态之美。

③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3)感悟结尾句的含义。

①谈一谈对这句的理解。

名:指姓名或外表。

实:指事物的本质或内在的特性。

“名可以丑,但实必定要美”,这句既是对丑菊的评价,也告诉人们,不管你的名字或外表如何,但内在的品质必定要美,不要华而不实。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受的启发。

③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落花生》一文,说说在写法上,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五、延伸拓展(任选一项完成)

1.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写下来。

(提示:从知识上、思想上、写法上等方面谈。)

2.课下观察一种植物,看看从它身上能得到什么启示,写成一篇习作。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由表及里地认识丑菊的特点,并从中受到教育。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联系《落花生》一文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探究活动

开展一次名为“美是什么”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哪些人的名与实是不相符的。然后把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回家可以向爸爸、妈妈,或者朋友介绍丑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