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数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废塑料的危害,小组自主讨论交流,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在学具操作中,会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品的危害吗?你能看图说说图意吗?
出示“回收废品”情境图。
二、互动解疑
1.让学生说一说废品的危害与回收利用。
从图中三名学生收集的废塑料的数量,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些问题你能不能解决呢?
2.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谁能给大家说说吗?
你提出的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三、启思导疑
1.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个数吗?列式子计算。
让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知道是与哪个数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记录下来。
2.看图摆一摆,算一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小红折了42只幸运星,小英比小红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只?
2.在给希望小学捐书时,一(1)班捐了42本书,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样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书?
3.计算。 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17
4.看图提问题,并写出算式和答案。
(1)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
(2)小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
(3)小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
(4)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
五、总结评价
我们请两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谁愿意试一试?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71页、72页复习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这些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
能辨认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及相对位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搜集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看?(想)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
师:这些图片美吗?(美)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生:都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我们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的这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是由立方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板书课题: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平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揣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具准备:挂图,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我们一起来拍手数数看!(教师引领学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进行)
师:数得真好!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清楚地数给大家听呢?(个别生数)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活动开展
1。教授数字与数数方法
师:在数学王国里,要求同学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画了些什么?(出示挂图)你们别急!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在图里面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间互动,体会合作与参与所带来的数学乐趣)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要来提问了,你们仔细瞧瞧,看到了多少面红旗?(1面)嗯!是的,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用类似方法呈现到3)
师:我看见垃圾桶了,你们发现了没有?在哪里?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数的?谁来数数看!(请生到黑板上数一数)你数得真不错!揭示数字“4”,用相同方法揭示到6)
师:我也来数数看这天上飞的鸽子哈,123456,总共6只!是吗?我数对了吗?(学生纠正,应该为7只)我怎么就漏数了呢?为了不遗漏,谁有什么好方法来数呀?(按顺序来数)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板书)那好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方法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者作好记号)用类似方法教授,8,9,10。
2。点子图
黑板上列有1-10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的多少,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比如说,1,我喜欢用一个点来表示,当然我也可以画一朵红花来表示1。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们这种一个对应一个的称为:一一对应。你呢?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让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如何表示2,3,4 等。教师巡视检查
3。认读1-10
总体认读几遍,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读。
4。一起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里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去数给父母听,再把我们不会数漏的方法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