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手册家长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9-22读后感

欢迎阅读朗读手册家长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朗读手册家长读后感 篇1

在陈老师的推荐下,认真的阅读了这本书,拿起这本书,最吸引眼球的是书封面上的这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本书的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家长为孩子朗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这样做的神奇效果:艾林出生第一天起,***妈就开始给她读书。15个月时,艾林阅读量达到30本书左右,21个月时,艾林就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24个月时,艾林已经知道1000个词。罗伯特艾伦6岁时就成为孤儿。7岁时,他的姑婆开始读书给他听。后来,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他从未上过一天学。直到32岁进入一所小型学院就读。3年后,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接着,他获得了凡德比大学的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如今在田那西马丁大学任教。

以上看来让孩子阅读的益处远超出我的想象,孩子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懂得也就越多,以前对孩子阅读这块没怎么上心,也不知从何教起,自从孩子上学后,陈老师让孩子在家里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每天做完作业后记录孩子的阅读与听读情况,刚开始孩子也不怎么感兴趣,像应付任务似的,现在读完一个故事还想读,被里面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读完后问他讲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再给他记录下来,现在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电视也不怎么看了,每天晚上还要缠着我给他讲个故事才肯睡觉,让我们大人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陈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我们家长和孩子也受益匪浅,朗读也激发了对阅读的兴趣,让我们孩子也爱上了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孩子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给生活也添加了不少乐趣。那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大声的朗读吧。

朗读手册家长读后感 篇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

《朗读手册》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

这本书读完后,触动很大,感受颇深,和很多家长有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相见恨晚”。首先,书中让我了解了阅读能带给孩子很多好处。用书上话说就是:你为孩子读的书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强,孩子就越聪明。其次,孩子通往阅读的道路,不是一次独自旅行。在整个旅途中,他需要有家人、老师的陪伴,确保这个孩子平安到达目的地。在阅读的路上总会有人通过每天给孩子朗读,以及不断给予鼓励,帮助孩子走得更轻松。吉姆·崔利斯这样说道:“当成年人给孩子朗读时,他们也是在一代一代地传递火炬——阅读的火炬”。是啊,我们应该争做传递火炬的火炬手!下面就来谈谈如何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以及在孩子朗读过种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家长们该如何去处理等方面来做分享。

一、如何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别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厌恶情绪会表现在朗读上,造成负面效果。

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看各种各样的书,书中说到:童年时间爱看漫画的人,长大后往往会变成阅读能力较强的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孩子也是一样,就像挑选糖果一样,选择什么口味、该怎么吃,取决于吃糖果的人。很多孩子不喜欢阅读的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家长“太重视”阅读,太郑重其事了,所以,每次阅读都把氛围弄得很紧张。比如很多家长在孩子阅读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去提醒,坐直看、不许躺在沙发上,眼睛离书本远一点,又驼背啦……试想一下,如果你阅读的时候,你老公或者老婆一直也这样在旁边提醒,你还会有兴趣读下去吗?很有可能因此厌恶阅读这件事情了对吧?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你首先自己要放松,不要像“直升机父母”一样一直盘旋在孩子上空,掌控着孩子的一切。也有妈妈说,小孩看书看得太快,都不知道读进去没有,需要问几个问题检查一下他是否真的读进去了。我想奉劝这些家长,亲子阅读主要是朗读或共读,而不是监督或考问。

朗读时,不要被孩子尤其是小小孩的提问感到不耐烦,认为孩子总是打断自己的朗读很不爽而斥责孩子。曾经我也犯过这种错,在读的过程中因为总是被孩子的提问打断而生气的说:我在读的时候你不要打断我好不好,等我读完了你再问!其实孩子的问题都是随时冒出来的,等到你读完后他也许就忘记想要问什么了,因为我的不良态度导致后来很长一断时间孩子都不敢问问题,错过了很多让她学习的机会。父母通过耐心回答孩子无止境的问题,并称赞孩子提出的奇思妙想也能激发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

不要过度着急让孩子自行看书,而是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时间。如果孩子自然而然地很早就开始了阅读,那么就顺应他的发展趋势。如果不愿意自行阅读家,长可以为孩子营造阅读环境。前段时间,一档装修改造节目的回访视频在网上火了,那是栏目组曾经改造过的房子。北京一个胡同里,一家四口,房子却只有10㎡。请知名设计师来帮忙设计规划时,女主人拒绝了设计师要为她添置衣橱的设计,她说:设计师如果可以拓展更大的空间,我宁可不要衣柜,而是换成书架。他们不装电视,每天的乐趣就是看书。教育的本质,就是拼爹拼妈,不是金钱,而是父母的思想、格局、用心栽培、付出。

二、在朗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有趣或困难的事情,这时家长是该怎么做?

1、父母坚持为孩子朗读。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我坚持了多年,从童话、名著、科幻、悬疑、科普再到小说,现在孩子快上二年级了,想让孩子自己阅读,就和孩子商量往后是不是可以自己阅读了,遭到孩子拒绝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三五妈妈读,二四我读,周日爸爸读。此想法一经提出全票通过,到现在为止都执行的很好,尽管轮到她读的时候总是只读一小段故事就结束了,这时我还会主动再朗读她喜欢的故事书,这让她乐此不疲。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她慢慢过度也很重要,不要急于求成。

2、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家中可以准备各种类型的书籍——杂志、报纸、漫画书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书籍还需要放在孩子随处可以拿到的地方,可以在孩子经常玩耍的地方放些书篮、书架,或床头柜、餐桌旁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休闲阅读的地方。之前为孩子订阅的《博物》《小哥白尼》《米老鼠》和报纸,孩子总是不翻阅,后来我想估计是地方放的不对,然后就把这些书通通分散到家里的每个角落,奇迹出现了,孩子闲下来的时候都是在翻阅这些书,还会要求我朗读。后来每次杂志来的时候我也会有意提醒让她自己去信箱取。

有项数据是这样计算的:每年孩子有900小时待在学校,7800小时在校外。请问是哪个“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呢?所以我们家长朋友要充分挖掘在家的那7800小时,这里讲的挖掘并不是让孩子在7800小时里奔波于各种补习班,而是用倾听、热情和朗读亲自教育孩子。

2、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些什么”?比如最近萌萌在看的“白日梦先生”这本书,首先我会无意识的问:你见过白日梦先生吗?没见过?你知道“白日梦先生”长什么样吗?她会是什么颜色的呢?这让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遐想,然后当她看到这本书并看了里面的图片时就会说:“哦,原来“白日梦先生”是一个小小的、形状像云朵一样的人”。这种方式既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白日梦先生”的印象,也能强烈刺激孩子阅读此书的欲望。比如我会在给孩子朗读完哈利·波特系列丛书时,总是会一起讨论故事中骇人听闻的“伏地魔”,也会讲到如果自己拥有“光轮2000的飞天扫帚”会怎么样……每次聊到这些孩子都会胡思乱想、天马行空,最后以笑的前俯后仰结束。咱们在读完一个故事后,抽出时间与孩子讨论。讨论的过程可以引发孩子思考,点燃希望,引起恐惧或带来发现。另外我还购置了大量的书籍,添置了一个立式书柜和小书斗,并且在家里设置了专门的阅读“书吧”,颜色简洁清爽,环境也相对舒适温馨,这对于孩子保持阅读兴趣也十分有意义。之前没有“书吧”的时候孩子总是随处席地而坐翻阅书本,现在总能看到爸爸坐在“书吧”的懒人椅上,孩子坐在“书吧”的靠背椅上阅读,场面很是温馨。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3、很多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总会说太忙了、没时间、太累了。但正如书中提到的修女帕特丽夏·约瑟夫所讲到的“即使最忙的人也会为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挤出时间”!给孩子买很多的书,把房间布置成书的海洋,这是硬件的配备;家长自己每天阅读,带着孩子讲故事,这是软件的配备。但是,这些要素的配备,都应该围绕着一个核心,就是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有时候,你不妨把眼睛从孩子的身上挪开,先读自己喜欢的书,你会发现,孩子反而会被吸引过来。当你很享受地品茶或放着古典的轻音乐坐在沙发个看书时,孩子会凑过来好奇地看看、闻闻;同样地,当家长很陶醉地阅读时,孩子也会被吸引,从而产生模仿的欲望。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自己热爱阅读的妈妈,比整天逼着孩子阅读的妈妈,更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4、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绘本馆、书店。为此我还特意办了一张绘本馆的借书卡,大大拓宽了为孩子朗读书籍的类别,除了这些地方,你还可以常常带孩子定期和小伙伴交换书籍,一方面是节约阅读成本,同时也是通过交换书这件事让宝贝増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另外,书籍交换阅读也让孩子们有机会了解其他小朋友的阅读内容,以此扩大孩子的阅读量,同时还增进他们的社交能力。

家长们,当你们为孩子朗读时,同样也获得了第二次去阅读和欣赏自己童年时代错过的书的机会。你也许会在这个过程中再次遇见自己童年。最后我还要再强调一次,家长不爱看书,就别指望小孩爱看书。既然读书这么重要,你自己为什么不爱看书呢?所以就全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读起来吧。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朗读手册家长读后感 篇3

看了《朗读手册》这本书后,我觉得应该埋怨自己,我除了给学生和家长提要求以外自己又做了什么呢?我每天拿出时间为孩子们大声朗读了故事没有呢?每天留足时间给学生阅读了没有呢?没有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故事,又如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没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学生又怎能爱上阅读呢?

以前我没勇气放手让学生阅读,更没做到每天坚持为学生朗读,我只看重的是孩子的分数。其实,仔细想想这种靠训练得出的分数能代表孩子什么呢?我觉得多数情况代表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的一时英名而自私的程度。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这句话仿佛就是针对我这种人说的,我为了自己的名誉,而让孩子们得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这样下去不是葬送了孩子的前程吗?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读了《朗读手册》这本书后我立即行动,抓紧时间弥补我的过失,于是我在课堂上挤出一点时间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利用午自习的时间为他们大声朗读,减少作业量留出充裕的时间给他们阅读,总之相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迷上阅读,让他们在更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去历练、成长、遨游……力争“使每一个孩子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在今后,我更要坚持在上课期间每天给孩子们大声朗读故事,引导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为孩子们推荐更多更好的书籍供他们阅读,让他们尽情地畅游在书海之中,让书籍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

读了这本书,使我更坚信:坚持为孩子大声朗读,能使孩子爱上阅读,而阅读能给人带来终身发展的幸福,一个人知识的丰富、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无不来源于阅读。所以,我更坚定地说:坚持为孩子大声朗读吧,让他们也成为幸运的人!

现在让我们共同努力,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老师。

《朗读手册》是我人生幸运的起点,也是我们人生幸运的起点!

朗读手册家长读后感 篇4

很多经典的书,读起来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譬如这本。

受父亲的影响,我自问是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的。到现在我都记得小时候每到星期天(那时候每周只休息一天),父亲带着我们去绿门儿旁边的新华书店买一本书。日积月累下来,家里的书越来越多,装书的箱子也不断地在变大。到最后是装在一个大木箱子里。每到寒假,临近新年的时候,我和姐姐早晨懒得起床,就派一个人下地,从床底下把大木箱子拖出来,两个人各取所需,选一本爱看的小人儿书看。饿得受不了了,就吃妈妈炸好的排叉儿。常常是我们在被窝里边看边吃,边吃边看,一直到中午。那种悠闲自在的日子,何其幸福!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时候的阅读,使我扩展见识,丰富了“阅历”,增强了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真的是受益匪浅。

和ZTM聊天,她小时候借住在别人家里,也是通过听评书、看小说来排遣心中寂寞的。她阅读的特点是量大、速度快。据说她小学时候就已经读完了很多本武侠小说,并且一直乐此不疲,印象深刻。至今还经常津津乐道地说起小时候读书的感觉和对书中描写情景的种种想象。我常想,她的那些丰富多彩、舍我其谁的梦境,估计有很多原型都来源于梁羽生先生《七剑下天山》中的描写。

儿子上学后,语文老师也非常重视阅读,要求孩子通过指读的方式,快速地熟悉拼音,扩大识字量。他每天读得挺痛苦。恰巧这个时候我读到了这本书,它让我认识到除了默读之外,朗读也是非常重要的。总结一下,朗读的作用主要有:

1、朗读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2、朗读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3、朗读能够加大孩子的词汇量;

4、朗读能够在无形之中帮助孩子扩大识字量;

5、朗读有助于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6、朗读能够丰富孩子的阅历;

7、朗读/阅读能够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本书还没读完,我开始实践,每天和儿子抽出一点时间来,我读故事给他听,故事由他任选。很快,我俩都开始期盼并且享受每天读故事的时间。我常想,即便朗读没有任何其他的作用,就像这样一家人在一起读一本书,也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这是一种享受,享受朗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