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世界粮食日的教案

欢迎阅读幼儿园世界粮食日的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世界粮食日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的来历和爱惜粮食的道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园进餐礼仪。

核心要素:

自己吃不用喂吃干净不浪费爱粮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活动准备:

提前熟悉故事《小猪请客》、熟悉音乐游戏《我爱吃》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二)关键步骤:

1、介绍粮食的来历:

(1)提问:“你们知道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2)结合《悯农》这首古诗,讲解古诗大意,让孩子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得之不易。

古诗大意:“在夏天的中午,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他们累得满头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谁知道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种出来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讨粮食的来历和为什么要爱惜粮食。

2、带领幼儿大声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三)引歌套词、古诗新唱

活动延伸:

1、讲故事《小猪请客》

通过故事《小猪请客》,教育幼儿怎样爱惜粮食。

2、音乐游戏《我爱吃》

组织幼儿做音乐游戏《我爱吃》,加深幼儿对各种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发幼儿的食欲,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

邀请班上的幼儿轮流当“小小检查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的餐具是否还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爱惜粮食。

家园互动:

1、不论在家进餐还是外出就餐,家长给孩子的饭菜要适量。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前提下,给孩子适量的饭菜。

2、家长可利用假期,带孩子郊游。并给孩子介绍农作物的种植知识,使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注意事项:

如果幼儿因为身体不适或饭量小,吃不下那么多饭菜时,幼儿可以提前跟老师说明情况,使老师在进餐前就能将多出的饭菜放回,以免造成浪费。

幼儿园世界粮食日的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我教幼儿唱《蚂蚁搬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问他们“有没有看见过蚂蚁?有没有见过蚂蚁搬东西?”有的幼儿说:“见过”,有的说:“没有” 。见过的幼儿争着发言,没见过的幼儿在羡慕见过的幼儿,还问:“哪里可以看到?”看到幼儿们的兴致那么高,便随即想到幼儿园的操场能经常看见蚂蚁在活动,附近肯定能找到蚂蚁窝,于是我就决定带幼去观察蚂蚁,和观察蚂蚁搬运食物,同时还可以做团体游戏。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蚂蚁外形特点。

2.在观察蚂蚁搬运粮食的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到蚁(人)多力量大的团队合作精神,将这种团队精神延伸到幼儿活动中,让幼儿深刻理解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蚂蚁外形特征和蚂蚁合作搬运粮食的过程。

教学难点:1.蚂蚁是形体较小的动物,幼儿用肉眼难以观察,且幼儿尚未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 2.如何引导幼儿领悟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蚂蚁的外形特征》挂图一张。

2.放大镜透、透明塑料片各10个。

3.饼干,米饭粒,蛋糕碎片适量。

4.沙包2个。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蚂蚁外形特征》图,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你们看看这只蚂蚁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二只触角、身上共有六条腿。

二、观察真实蚂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带领幼儿在操场上找到蚂蚁和蚂蚁洞,并把蚂蚁放在幼儿手中的塑料片上,让幼儿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真实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找到真实蚂蚁与图中蚂蚁相对应的头、胸、腹。再找到蚂蚁相应的二个触角和六条腿。让幼儿对蚂蚁的外形特征有更深的理解(认识)

三、让幼儿自己投放食物并仔细观察蚂蚁搬运粮食的过程

老师将饼干、蛋糕和米粒分发给幼儿,食物大小大不一,引导幼儿尽量将食物投放在蚂蚁洞口附近。

教师引导幼儿边仔细观察边讨沦:蚂蚁看见粮食后有什么反应?一只蚂蚁能不能搬动比较小的食物?如果是搬比它重许多倍的食物呢?搬不动后它会有什么反应?它会想岀什么办法?请来一只、二只、三只……一共请来多少只蚂蚁才能搬?

四、教师总结:一只蚂蚁搬不动比较重的东西时,会请许多朋友来一起搬。蚂蚁虽小,但蚁多力量大,一只搬不动,请来二只、三只……直到能搬动为止。这种精神叫团体合作精神。以后如果是遇到你自己要搬很重的东西,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也可以借鉴蚂蚁的团队精神。也可以请来好朋友,大家一起搬。

五、延伸游戏活动:幼儿搬运粮食

让幼儿自由组合,4个一组抬着沙包走,每次两组进行比赛,在游戏过程中,没有参与做游戏的幼儿在旁边为同伴加油,整个游戏过程幼儿兴奋不已、欢呼雀跃!场面很热烈!

六、放松整理运动

教师:今天体验到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的团队精神。让我们唱着《蚂蚁搬豆这首歌》回去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的过程,幼儿的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高,深刻认识到蚂蚁的外形特征,观察到蚂蚁同心协力搬运粮食的过程,让幼儿从中领悟到蚂蚁的团体精神。以后要多增加一些室外活动,让幼儿学会到大自然中寻找和观察。

不足的是:整个观察过程时间过长,天气炎热,气温较高,幼儿又热又渴。也许是幼儿过于兴奋,游戏场面有些混乱。如果让我重新再上这节课,我会把它分成两节完成,把游戏时间选择在温度适宜的时候,而且还会做一些道具,如蚂蚁头饰道具,这样会显得更生动、活泼,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世界粮食日的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结合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知道浪费粮食是不对的,要学习珍惜粮食。

活动准备:

教学PPT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谈话导入的教师提问:你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做饭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2、认真看《爱惜粮食》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大米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

(3)小朋友们今后你会珍惜粮食吗?

3、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农民伯伯种粮食非常辛苦,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才能收获粮食,我们要做珍惜粮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费。

4、教师提问:为了节约粮食,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引导幼儿总结:

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幼儿园世界粮食日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了解农民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知道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米饭”图片;《我不浪费粮食》动画视频;“不浪费食物”组图。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米饭”,引导幼儿讨论米饭的来源。

这是什么?米饭是用什么做的?

你知道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吗?

播放动画视频《我不浪费粮食》,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来之不易。

熊猫奇奇和妙妙也想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他们和小伙伴一起坐上巴士嘟嘟的飞碗来到了田野寻找大米的由来。

大米是什么加工而成的?

稻谷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农民要经过翻地、播种、育苗、插秧等种下水稻,等待水稻长出金灿灿的稻谷,再进行收割、脱粒,最后把谷粒加工脱壳碾出大米。大米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爱惜粮食。

出示组图“不浪费粮食”,引导幼儿了解珍惜粮食的方法。

1、讨论交流珍惜粮食的方法。

粮食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珍惜粮食,你知道哪些节约粮食的方法?

2、出示组图“不浪费粮食”,讨论图中的.现象。

这些行为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吃饭的时候双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随意丢弃;去饭店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费粮食。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1、教师在用餐环节提醒幼儿不随意倒饭菜,珍惜食物。

2、在过渡环节可适当播放“宝宝巴士APP”中的“古诗国学”第一集《悯农》供幼儿欣赏,引导幼儿懂得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

家园共育

家长给幼儿树立榜样,帮助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