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家教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家教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懂得有了美好的目标,就要及时行动,不怕困难、付出努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的道理。

★能清楚明白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情课文内容,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并能清楚明白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质颖导入

1、课间多媒体播放《小燕子》儿童歌曲,师引导学生跳《小燕子》律动。

2、谈话导入:小燕子为什么每年春天都搬家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现在住在新房子里或马上就要搬新家的呢?你们的新家怎样?(师生交流、反馈)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跟搬家有关,是谁搬家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4、教师板书课题,同时学生书空。

5、读课题。师:看到课题,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送出第一颗金星,鼓励爱动脑提问的学生)

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设计意图:课前谈话围绕搬家的话题展开,以此为切入点,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思维,借助师生的互动,让课堂涌动着一潭鲜活的水,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复习旧知。

师:要想了解蜗牛的这段经历,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读读课文吧。

(一)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太熟悉的字就用圆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蜗牛为什么要搬家?

3、蜗牛的家搬成了吗?

(二)字词过关:攀高峰,摘星星

师:我知道同学们个个都很勇敢,不怕困难,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攀高峰,摘星星,好吗?这些字是我们的拦路虎,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来清除它们,勇攀高峰。

(投影出示生字词)

a、指名读字词,同学互相正音。

b、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c、齐读生字词。

(三)检查读书情况。

(送出第二颗金星,送给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学生。)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中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能让学生读得有步骤、有目的,在检查正音时先抓住容易读错的字词,再把生字放在句子中朗读,既是对生字的再巩固,又为下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铺上了垫脚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习惯的同时,只寄希望于学生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适当的量化,有助于学生不断归纳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三、细读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对比石缝儿周围与小山丘的不同。

指名说说蜗牛为什么要搬家?

1、请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对比石缝儿周围的光秃秃。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山丘的美。

师:听了她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师:除了密密的丛林,甜甜的野果,清清的小河,你还可能会看到什么?(学生发言)

师:带着你想象到的美景,请女同学来美美地读这句话。(女生齐读句子)

(二)加以想象,感情读悟。

师:小山丘这么美,怪不得螳螂说住在那儿甭提多快活啦!让我们想象一下:

师:(出示多媒体)蜻蜓和螳螂住在小山丘,可以在密密的丛林里,可以在挂满甜甜的野果的树下,可以在清清的小河边,还可以在。(指导学生说话)

师:不只是蜻蜓和螳螂,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在那生活,你们瞧,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啦!(课件出示图片,欣赏美丽的小山丘。)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师:蜗牛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它呀,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丘去住。蜗牛的家搬成了吗?从课文中的哪句知道的?(学生发言)

(三)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理解词语“始终”,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己发现问题,再用自己已有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过程中渗透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让学生体会了合作学习的乐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丰富的想象会让文本更加生动,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抓住主线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一)师:到底是什么拦住了它搬家的脚步?请默读4、5、6自然段,到书中寻找答案。

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二)重点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要求,自读第四自然段。

①当喜鹊来帮蜗牛搬家时,蜗牛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说的话,反复多读几遍,想想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学生读文后反馈问题,理解“犹豫”。

师:(板书“犹豫”)开始是打定主意的,现在又犹豫了,能不能告诉我“犹豫”是什么意思?

用“犹豫”说句子。

3、师生合作进行情境表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重点指导用犹豫的语气读好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犹豫、害怕的心理。)

①导读:蜗牛老弟,听说你想搬到前边的小山丘去住,今儿个天气晴朗,正适合搬家了,我来帮你搬家吧!……

②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进行情境表演。

师:听了蜗牛的话,喜鹊可能会说什么?

生1:今天的天气这么好,你都不搬家?

生2:这么好的天都没搬,多可惜啊。

师:蜗牛听了喜鹊的话吗?

生齐:没有听喜鹊的话。

师:蜗牛不听喜鹊的话,喜鹊——只好走了。蜗牛的'家没有搬成。

(三)同桌分角色演一演燕子、蛤蟆帮蜗牛搬家的情形。

师:不仅仅有热心的喜鹊来帮忙,还有燕子、蛤蟆也来帮忙了。请同学们小组配合学习五、六自然段,读一读燕子帮蜗牛或者蛤蟆帮蜗牛的情节。记着刚刚老师教学的步骤,先整体读一读,然后画出蜗牛说的话,再分角色朗读一下,最后演一演,开始行动吧!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2、请个别小组在集体面前进行情境表演。

设计意图:阅读是理解、体验、感悟的过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读中感悟,鼓励学生联系自己进行感悟,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能互相启发,教师不要急于送出答案,剥夺学生思维的权利,点拨要点拨在学生的需要处、矛盾处、困惑处,使学生能真正获得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生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作品共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五、创设情境,揭示寓意。

师问:蜗牛没有搬成家的主要原因是天气不好吗?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发言)事到如今,你会怎样劝告蜗牛呢?(学生发言)

1、说说你对蜗牛的劝告。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教师适时指导:要注意是对蜗牛说话。

师:是啊,当我们有了目标,就要及时行动,不怕困难,付出努力,这样才能成功。

2、续编故事,再送金星。听了小朋友们的劝告,蜗牛的家后来搬成了吗?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3、课件出示有关劝戒的名言,加以阅读,明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理解,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再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续编,是对课文的再现和延伸,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六、拓展训练(课后练习)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或选读其它的童话故事。

2、收集有关劝戒的语句。

小学家教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具、次、丢”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找”等7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各种文具的用途,懂得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难点: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学生们丢失的文具,请同学们认领。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文具盒里摆放的铅笔、橡皮等分别有什么用途。

2、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随文识字(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具”里面有三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每天

(2)指名读生字生词,齐读。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识记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指名说一说)

(4)教师指导用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扌戈=找

换一换:拍—白戈=找

(5)小组讨论其他生字,反馈总结。

三、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质疑思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也会像贝贝那样经常丢东西吗?你想过为什么会丢东西吗?

3、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四、写字指导

出示“文”“找”“办”3个生字。

1、教师范写,强调占格:“文”字最后一笔起笔不要与横相接,“找”字右边的“戈”第一笔横向右上倾斜。

2、学生口述笔顺,书空练习。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出示文具图片。师:这么好的文具都被不小心丢掉了,我们怎么把它们送回家呢?继续学习课文。

二、看图读文,理解文本

1、出示课本插图。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桌上乱丢的文具,小女孩愧疚的表情)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

师:你认为妈妈为什么会吃惊、生气?(引导语: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文具)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话中“天天”这个词语,从而读出“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句话中带有吃惊、责备的语气。

3、妈妈说贝贝天天“丢东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贝贝可能丢过哪些东西?

4、指导朗读,着重指导“眨着一双大眼睛”。

5、练习说话。用“眨着眼睛”说一句话。

6、朗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妈妈是如何教育贝贝的?

7、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读出妈妈耐心教育时亲切的语气)

8、朗读第5、6自然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贝贝现在对文具的爱护。

9、讨论: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鼓励大家发言)

7、妈妈告诉贝贝要怎样做,文具才不会丢?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次”“平”“让”“包”。

2、小组讨论,分析字形。

3、注意“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先外后内;“次”“让”左窄右宽;“平”点和撇的方向向里。

4、给生字找个朋友,组词。

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习。

四、拓展课文,总结方法

1、在班级召开文具认领会。

2、引导学生总结爱护文具的方法。(包书皮、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教学板书]

15文具的家

铅笔橡皮

转笔刀文具盒仔细

平平安安

[教学反思]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去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受到教育。最后通过在班上召开文具认领会,引导学生总结爱护文具的方法,从而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小学家教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引导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3、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学重点教:设计家居模型、制作家具。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收集的材料设计制作家具。

教学准备:收集各种小纸箱、纸盒、彩色卡纸、绒布、剪刀、双面胶、家居图片、家具照片、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VCD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放录像、让学生欣赏各种家居室内布置、欣赏各种家具的造型美。播放娃娃家的'布置录像,激发学生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愿望。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设计布置娃娃家。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议一议玩娃娃家,里面要有什么家具?(床、沙发、橱柜)如何摆放家具?

2、小组讨论,谁来设计房间的家居布置?谁来制作什么家具?用什么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板、牙膏盖等)。

3、老师示范如何运用大纸盒做大衣橱,板式结构的橱,先用卡纸或木纹纸把盒子包装起来,注意六面体的包装,用双面胶把四面贴好,再把上下两面贴牢,然后装饰橱门、全身镜、把手。

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家具的特征来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家居安排,又要把家设计温馨可爱,让家人喜欢聚在家里。

4、小组分工,每人领到自己的任务,设计制作一至两件或两人合作一件家具,由一人设计家具的摆设。提醒学生材料资源的共享。

三、作业展示:

每组选一人做解说,介绍本小组家居特色,其它小组成员互评、欣赏。

四、课后拓展:

每人做一个玩偶或做一个头饰,再制作其他分角色表演娃娃家游戏,增进同学之间交流。

延伸阅读

小学家教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照哈哈镜,激发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发现。

2.通过照一照,摸一摸,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孩子能知道凹、凸镜。

3.培养孩子乐于探索影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生活中各种不锈钢制品(如:碗、杯子、热水瓶、锅子、锅铲等);凹、凸两面哈哈镜;人手一张会发亮的板(制作方法:在每块泥工板上贴上银色闪亮即时贴)。

课时:4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激发孩子在照哈哈镜时寻找发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面很有趣的哈哈镜,你们想不想来照一照,看看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照完以后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进入活动主题,使学生发现影像。

1、初次尝试——发现影像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也有许多东西会让我们照了变的很有趣。比如:我们吃饭的碗、烧菜的锅子、热水瓶等等。不信呀,就请大家试一试。照一照热水瓶里,碗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师:你照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碗里的我倒过来了;我发现锅铲柄上的我变长了;我发现茶杯盖子上的我头变大了脖子变小了------

师:为什么热水瓶里,碗里,锅子里的你会变的这么有趣呢?

第二课时

1、再次尝试——探索影像

师:请小朋友再去照一照,并且用手模一摸,想想你为什么会变。

学生:我摸到碗的外面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我摸到锅铲有的地方光滑有的地方不光滑------

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来才这么有趣呢!

2、探索活动

师:请小朋友从椅子底下取出一块板,这快板也能让我们的脸照的很有趣。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怎样照才能让我们的脸变的很有趣?

请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发现。

总结:原来呀当板凹进去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胖胖的`,这就是凹透镜;当板凸出来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瘦瘦的,这就是凸透镜。我们去把这个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第三课时

一、引导学生照哈哈镜

师: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生:“变成大胖子了”“变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师: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趣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二、引导孩子操作锡箔纸板。

1、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来照一照,让照出来的你变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进行探索)

2、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这块板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照出来的我们会变得很有趣。现在,你知道哈哈镜的秘密了吧。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影像。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照出你有趣的脸,现在,老师要请你到四周去照一照找一找。学生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师: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能照出脸。当镜面凹进去或突出来时,照出来的脸会变得很有趣。

二、游戏——《我照哈哈镜》

请学生边念儿歌边用肢体表现高、矮、胖、瘦等。

《我们来照哈哈镜》

嘻嘻哈哈,我们来照哈哈镜。不准动不准笑不准开玩笑。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光的秘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