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语文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狼和鹿》语文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和鹿》语文教学反思 篇1

《狼和鹿》这篇课文是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分别谈谈对狼和鹿的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一个或多个词语来概括,如可用“贪婪”“凶残”等词语概括狼的特点,可用“活泼”“美丽”等词语概括鹿的特点,在说话和运用练习中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内化积累。然后在这两个动物之间加上“和”让学生猜想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激起阅读的兴趣。在读通课文后要求学生质疑,字、词、句、篇等方面都可提出问题,学生们开头很有兴趣,有的.提出不认识的字,有的提出不理解的词,有的提出不懂的句子……,学生提到那,我和其余同学跟着解答到那。后来一位同学提到:课文中随着鹿群的数量增加,就会有疾病蔓延,这是为什么?那又是什么病?同学讨论,我解答,一直到下课。一节课上完了,深深感到: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选择、要有归纳,如果放而不收、随波逐流,课堂效率就不会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质疑”环节无疑是模式教学的一个亮点,老师操作的好,效果甚佳;操作不当,往往形成不分主次、没有轻重的随意课堂。老师想组织好质疑、解疑活动,首先应把握好教材,万不能抛开单元要求、课后训练,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再就是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善于引导、激励,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巧妙归类或引导成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有效地探究、分析、解决。

《狼和鹿》语文教学反思 篇2

我在教学本组课文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就开始让学生作小调查,收集身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现象的图片,并将图片发到群里;第二篇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和第四篇《青山不老》,我让学生写读后感;第三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小练笔,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为习作奠定基础,但学生并没有收集到身边浪费资源破坏大环境的图片,只是在网上下载一些上传到群里。我在制作课件时没有得到学生收集的图片,我便校园收集了一些校园内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图片。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我是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题,然后说说身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再说说针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接下来我出示一组校园内学生浪费资源的图片和一组学生和校园周边村民污染校园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便相机引入课堂主题,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就是一份建议书。随机让学生读71页的习作要求,并让学生明确要求,明确写建议书的步骤和格式。

学生读完后,我指名回答写建议书和步骤和格式,并相机出示课件,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还出示了两篇范文重点强调了建议书的格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建议书的格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做的小调查动笔向有关部门或个人写一份建议书。

学生在动笔写的时候,我在下来巡视指导,发现有三个同学的称呼格式是错误,我便现场作指导。

一节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没有结果,因为没有一个同学在课堂上写成建议书,没有得到学生完整的建议书来展示。课后我认真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我自己感受得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二是利用校园内的图片,让学生深切受到我们身边有许多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也许自己也在不经意之间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从而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三是出示两篇范文,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建议书的格式。不足之处有很多,一是我让学生读71页的习作要求时没有明确只读第一个内容,因为本次习作内容有两个,我没有明确好。二是在讲建议书的格式时有点讲快,因为我重点放在讲范文上了,我认为出示范文学生更容易掌握。三是课堂上没有一个同学写成建议书,没有得到学生的作业展示,还有10分钟,可能大部份的同学都写成了。四是出示的那两范文,图片上的字在下面看不清楚,如果展示台能用,可能更清楚。五是我认为学生全部都掌握了建议书的格式,可从学生交上来作业来看,有两同学把署名和日期写错位置,有五个同学在格式上或多或少有些错误。

各位老师,这堂存在的不足还有很多很多,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富贵意见,我将把各位老师的富贵意见融入到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狼和鹿》语文教学反思 篇3

抓住三个对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阅读、探究,体会课文内容,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一)森林变化的前后对比

在复习导入之后,我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很快学生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我相机出示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0多年后的凯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0多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用数字比较的方法展开教学。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对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2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课文通过狼与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样的对比,学生印象深刻,体会更加透彻。

(三)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请学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祸首”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学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祸首其实是人类,因为人类的干预,使得生态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个对比,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蕴含的深刻道理,在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

最后,我创设情境:现在的凯巴伯森林要树立一块警示牌,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让学生先说一说,学生说出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在插图上画出警示牌,写下自己想说的话,相互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还利用课外扩展,建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在班上进行交流,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生态平衡”的概念,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

《狼和鹿》语文教学反思 篇4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信息充实自己的课堂。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它令我想到,如果我能及时地把有关资料及生活现象提供给学生,也许课堂上师生的活动会得心应手,课才会变得更加成功!在本课中学生在网上查找到相关的资料很多,在学生相互分享时,我由于对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不熟悉,所以在评价时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这也使我想到,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困惑,课堂上才不至于被动。

另一方面要多留心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并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讨论,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语文课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化的语文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又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我想只有对学生补充进这样的资源,语文课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教师才不会处于被动,而且能比较灵活地上好每一节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