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京剧课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京剧课心得体会 篇1
“蓝脸窦尔敦盗御马,红脸关公斗长沙。典韦带着黄脸,曹操带着白脸,张飞带着黑脸……”每当我唱这首《唱脸谱》节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京剧,200多年历史的戏剧;一种经历了几代大师的发展、改革、创新,最终被称为“国粹”的戏剧形式;一种包含“唱、读、做、打”的表演风格,“生、纯、丑”的行业分类,“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真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在外国人眼里,京剧是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的代表。他们常说京剧在服饰、身材、伴奏、唱腔方面都很美。真的很美!
记得我五六岁懂事的时候,爷爷经常晚饭后带我去村里看京剧。当时,我被舞台上漂亮的衣服、帽子和五颜六色的装饰品所陶醉,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我听不懂“唧唧”在舞台上唱的是什么,但我觉得音乐很美,演员的噪音那么尖锐有力,我很佩服他们有这么好的噪音。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京剧陪伴了我的一生。我一个远房亲戚的曾祖母,每天晚上都会在佛教商城门口唱京剧,我也经常时不时听听。奶奶看我爱京剧,平时教我几句。
京剧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一种幸福和美好的享受。业余时间忍不住哼几句京剧。有时候忍不住拿起笔画,画一个京剧脸谱。唱京剧,画Facebook,让我的生活更有趣。
我爱京剧!我的理想是学京剧,长大后再学,把——京剧的国粹传播到全世界。
京剧课心得体会 篇2
首先,我要感谢徐老师给了我这次难的学习机会。
我参加了选修课学唱京剧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尤其老师组织的各种比赛,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舞台,很感谢老师给予的展现自我的台阶。
一直都觉得京剧很美,甚至在完全没有接触京剧之时,自从参加学唱京剧之后,练唱腔、,期间有许许多多的感悟,但自己却明白这一段时间下来,京剧已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为这一辈子,都会因为有这么美的一门艺术相伴而感到幸福。京剧是集大成者。在京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术、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等艺术的身影。人物造型、场景设置体现的是雕塑的精巧、图画的意境。人物的造型美是不用说的了,服饰、头饰、道具、脸谱,无一不是精心所为。光是用眼睛,就已能满足。眼福二字,已是先能保证的了。而京剧背景设置,也和众多别的剧种一般,用虚景描绘出一种意境,这正是中国人自己的山水画。
通过老师的精心讲解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比如生这个角色老师简单的说可以分为武生,老生,小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老生演唱时,是用的本嗓演唱的,而小生是用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更重要的是老师教我们如何唱。
我从中学到演唱中怎样寻找所需要的共鸣。
(一)从气息方面来讲
找上面的往里收,找下面的沉气保持,向外推比较合适。在此同时,找头腔多练高音,找胸腔多练低音。
(二)从字的角度来练
找鼻腔多练“昂(ang)”,找头腔多练“敖(ao)”或“哦(o)”,找胸腔多练“雍的韵母(ong)”,找口腔多练“啊(a)”。这里男女声及行当最好也要略加区别。例如:老生练蝶窦用“衣(i)”,而女声要把(i)练好就得往额窦那儿去。又如花脸最好先把鼻腔练好,也可以先把“昂”练好。
(三)其他方法
把嘴闭上鼻子里哼唱“嗯”字,如果感到声音能从鼻骨上面近眉心的地方透出来,那就不错了。因为把嘴闭上气息就容易往上走,这样比较容易找到鼻腔共鸣。用拖长音发声。在发声的时候,突然把腰一弯头低下去,你就会发觉你的声音向脑袋里钻上去,这可能有助你找到头声。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胸声,你就象哄小孩那样哼哼,然后用手拍着自己的胸脯使之发出断续的声音。万一手拍上去并不感到声音受到影响而发生断续,那就说明还没有用上胸腔,就必须继续放松沉气找一种哼哼的感觉。口腔共鸣一般比较好找。如果用自然的声音,基本上就是
口腔。当然有些人在未学戏前,可能说话就已经有了各种不同的共鸣习惯。有的头声多,有的胸声多,有的鼻音重,这就是平时听人家讲话就能听得出这是个男中音、女高音的道理。但也可以说口腔共鸣最难掌握好,它的位置靠近声带,是危险区域,而它比胸声更加不容易区别出是用上了共鸣还是压扯着嗓子在唱。同时它还必须带上其它共鸣,才能使之比较好听。如果要同时使用别的共鸣,对京剧来说最好还是先联合上面为妥。或者在练好上面共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把声音逐渐往口腔里送,可能就会得到较纯的口腔共鸣声音。为什么说要从上面往口腔里联合呢,因为如果使用口腔共鸣时单单联合下面胸腔,调门就太低了,也许就会不太适合于京剧。总之,我们在找各种不同的共鸣时,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一定要放松着唱。这是指导喉部肌肉而不是说所有的肌肉都放松。不将喉部放松不但找不到需要的共鸣,并且声音也会由于失却弹性而使人听来没有任何共鸣的感觉,这是值得在寻找共鸣时引起注意的。
学京剧的好处:
咱先不说“弘扬民族文化”,最实在的,唱京剧需要用气息来控制音量吧?这种用丹田运气的呼吸法是对人体最有利的养身方法,也就是说学京剧能在愉悦身心大家都追求健康的生活,有氧运动、游泳、健身,学京剧既健康了又艺术了,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不是说唯有京剧才是用丹田之气来呼吸的运动,歌唱、朗诵、太极、武术都如此,学京剧只是供你选择的一种艺术形式。
京剧不仅是美的享受,其实还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甚至是传统伦理道德。光从京剧脸谱上来看,黑代表刚直,不正是包拯的典故吗?而白脸代表奸谄,蓝脸代表贫贱,都各有各的来历。而服饰的类型、颜色等,也可从中体会封建时代的等级森严。道具等等也是有某种象征或是缘故的,这中间蕴藏的知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吸收。而剧情也可反映历史,情节更能体现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欣赏京剧,可不仅是历史知识教育,其实也是一种道德教育。
京剧课心得体会 篇3
歌剧是我国的国粹。戏曲频道弘扬传统戏曲艺术,弘扬历史悠久的国粹文化。周日,对中国戏曲一无所知的我,在妈妈的指导下,看了十一套央视的节目。
打开电视的时候,正好在演京剧《赵氏孤儿》。看到里面的人物都画了一个大脸,吓了我一跳。屠岸贾应该是“大花脸”里最狰狞的人。只见他瞪着两只牛一般大的铃眼,大声问:“赵氏孤儿在哪里?”“快交出来,”扮演程英的演员说。“我不知道大人从哪里来。我50多岁了。怎么才能生孩子?”.虽然里面的人都演的活灵活现,唱的活灵活现,但我根本不想看,心里全是漫画。看时间,才5分钟!脑子里立刻蹦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看动画片的时候时间过得那么快,而看歌剧的时候时间过得那么慢?在最初的十分钟里,我几乎盯着时钟。为什么我不想在分针上加个火箭推进?“打哈欠”!看,我打了个哈欠,上眼皮好像变成了铁,下眼皮一直在打架。最后下眼皮不知所措,不但束手无策,还让昏昏欲睡的脑袋爬起来。我已经半睡半醒了,但是不知道一个激灵要多久才能醒。我不会,但是我要写作文!当程英的妻子出现时,我抬起头来。她走过来唱了一会儿,然后问程英:“孩子们在哪里?”程英无言以对,屠岸贾大喊“拉倒”。此时此刻,剧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渐渐被这曲折的剧情所吸引。我的眼睛紧紧的,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视屏幕,比看自己喜欢的动漫严重好几倍。我暗自心想:没想到我会喜欢看戏,连喜怒哀乐都和剧中人物联系在一起了。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公孙杵老人为了保护赵孤儿被残忍地杀害时,我的心突然绷紧了,我为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杀害而感到难过。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很不情愿的关掉了电视,心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重新把握歌剧的深刻内涵!
小戏舞台能产生无数精彩的故事,给广大戏曲爱好者带来精彩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需求!戏曲真的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京剧课心得体会 篇4
在我们的仔细聆听中,我们期盼已久的培训学习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的钟声。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的演唱、身段表演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近一段对京剧的学习,发现京剧原来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腔调,便需要苦练许久,这里面除了天赋,更需要后天的练习。然后各个动作,各种眼神变化,各种腔调的运用,要将之融会贯通,这其中要下的苦功不免让人感到“惊惧”,于是才知“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实表达。
京剧首先是音乐美,然后是动作美。即便不用眼睛看,光用耳朵去感受,便能体会到京剧的魅力。以便有许多老人守着收音机,咿咿呀呀的跟唱。京剧有其韵律,有其节奏,有其层次,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唱,沉浸在其中,享受其乐无穷。
费老师说:“唱京剧者,演绎他人的故事,演到气愤处,怒目圆睁,唱到高兴处,哈哈大笑。”京剧是夸张的表现,每一个细节却往往是真情流露,感人颇深。
京剧属于中华文化中一门高深的艺术,却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京剧的表现有“四欲”法则,是欲左先右,欲进先退,欲放先收,欲上先下。这其中的韵味与太极有许多的相同之处,要求处之圆滑,刚柔并济,进退自如,点到为止,将锋芒内蕴,每个动作都会有所保留,不做到极致。这其中体现的便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考,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京剧无愧为国粹,一门艺术,却映射整个中华文化,在当今潮流,亦是最美花儿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