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篇1
这一课的故事性较强,学生读起来非常易懂。但是课文中有两个句子较长,学生读得不是很顺畅,在早自习时,反复带读,很有进步。因为在课前就有带读课文,所以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效率还不错,完成了生字、词的学习,而且我发现课文的朗读有点儿朗朗书声的感觉。第二课时里,我只抓了两个重点,第一个是,读第二自然段,模仿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还有哪些事物也能代表春天。在这个环节,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早上我带读课文时,读到“同学们的桌子上,有装在墨水瓶里的蝌蚪,有插在水瓶里的.柳枝”时,游思远快嘴读完后,加了“等等”两个字,当时我并没有吱声,在课堂上,讲到这里时,我便把思远点起来,问他为什么要加上这两个字,他说,这里有很多点点,点点的意思就是还有很多没说完,很多孩子开始附和,于是认识省略号就水到渠成了。补充句子的仿写虽然与课文句子有出入,但是句子都说得较完整。
第二个重点是理解小丽为什么画一幅图作业寻找春天的作业。通过想像小丽看到“爱护花草”的牌子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如,小花也有生命,摘了会疼;小花被摘了,别人就看不到了;小花被摘光了,就不是春天了等等。七嘴八舌下来,都明白了小丽画玉兰花的原因。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篇2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中,我注意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我主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的拓展环节,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表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学生演起来非常费力,达不到预设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篇3
由于经验尚浅,所以,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求教,因为我明白课程只要用心钻研、反思、总结经验,就能够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玩"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欢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一样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让学生寻找出自我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
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欢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带给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向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务必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必须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所以,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教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教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篇4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话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整堂课上,我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如刚开始时我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较快地进入了情境。在对话训练中,我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读出自己的感受。正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如在朗读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娇”、“唠叨”、“沉不住气”等词的意思,朗读训练较扎实。
整堂课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能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表现出来。过程和方法:通过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和价观:在朗读中体会了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强的态度变化,懂得了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当然,在朗读训练方面,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思考:
1、学生善于模仿,不愿意深入钻研,导致朗读的层次性不够明显,体会不深刻。如在朗读笋芽儿钻出地面这段话时,感情变化不明显。笋芽儿的心情、小草弟弟说话时的语气没有很好的区分。
2、《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即语言直觉。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们经常发现: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是有声有色,可在课后学生的朗读又是很平淡呢?甚至是一些练习过的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