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领悟故事隐含的寓意。
2、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3、揣摩人物语言中隐含的思想情感,准确把握朗读的语气。
二、教学方法。
1、借助注释,通过提问,师生讨论,相互检测等方式完成字词句的教学。
2、通过朗读,把握讨论的方向,学生分组讨论。
三、教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朗读,达到基本顺畅的水平。
(二)每四人一组,由一人朗读,三人纠正。
(三)师生比赛:教师朗读,学生选定一人(或毛遂自荐)朗读,学生评判,指出应改进的地方。
(四)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
(五)围绕词义、句义,师生相互提问、解答,问题设计要巧妙。
1、愚公多大年龄?
(1)不到九十岁。
(2)且,将近。
2、“遗男”几岁?
(1)七八岁。
(2)龀,换牙,七八岁。
3、移山是苦活累活的事,“遗男”的父亲同意他去吗?
(1)“遗男”没有父亲。
(2)孀妻,寡妇。
4、有女性参加劳动吗?
(1)没有。
(2)夫,男子。
(六)各大组推荐一人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求绘声绘色。
(七)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师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八)围绕字意、词义、句义,相互拟题测试。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对移山的不同的态度。
1、让学生扮演愚公的妻子、智叟,分角色朗读愚公妻和智叟说的两段话。
2、学生翻译这两段话。
3、教师提问:愚公的妻子说的一段话应以怎样的语气朗读?
关切、担忧。
4、教师提问:智叟说的一段话应以怎样的语气朗读?
轻蔑、讥讽。
5、让学生揣摩当时两人的不同心理?
(1)愚公妻子:老伴儿,你一大把年纪了,挑运土石,身体能顶住吗?
(2)智叟:你这老顽固,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动,还想移掉两座大山?简直是异想天开!
6、学生归纳两人对移山的态度。
7、通过分析“杂然相许”、“跳往助之”,学生归纳愚公的子孙、“遗男”对移山的态度。
8、教师提问:愚公的妻子、子孙及“遗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说明愚公的举动得到众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孙的一件大好事。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遇到的困难以及移山的意义。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1、愚公为何要移山?
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绕道而行。或答“出入不便”。
2、移山有何意义?
可用原文回答:“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也可用自己语言回答:道路畅通,出入方便。如答“造福子孙”则更佳。
3、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山有何困难?
可从三四个方面回答:
(1)山体庞大。
(2)工具简陋。
(3)劳力不足。
(4)路途遥远。要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4、既然移山困难重重,愚公为何不放弃呢?
因为愚公坚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大山必能移走。
5、太行、王屋二山最终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作者为何这样设计结尾?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说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6、学生概括愚公移山精神
敢于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7、如果你是愚公,你如何解决大山阻塞的难题?
可开凿隧道,可开辟一条山路、可搬家……
8、在今天,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除了需要愚公精神外,还需要什么?
除了苦干,还要巧干、依靠科学技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也会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们也像愚公一样,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当然,也要学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1、你对课文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2、充分发挥想象,描写愚公等挖土运石的情景。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总会获得成功的。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出示课题,你们了解愚公吗?谁能介绍介绍你知道的愚公?
2、“移”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它组什么词?
3、围绕着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4、教师梳理学生提的问题。
(1)愚公为什么要下定决心“移山”?
(2)愚公是怎样移山的.?
(3)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吗?
(二)读文感悟。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在文中画出生字,读一读。
(2)小组内互查,读准生字。
(3)组际间交叉反馈。
2、请七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愚公为什么要下定决心“移山”,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吗?
3、同学回答问题,教师指导。
(1)你从哪儿读懂的?把这段读出来。
(2)出示填空:因为所以愚公要下定决心移山。
(3)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但是谁帮了他的忙?为什么天帝要帮他的忙呢?我们一起看看愚公是怎么移山的。% 小组学习,突破难点。
(4)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读—自然段。
(5)组员分别画出愚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邻居们是怎么做的;智叟说了什么。
(6)在组内读一读,想一想愚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4、各组汇报,组际交流。
5、重点指导:
(1)指导学生把愚公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的语感读出来。
(2)练习对话。
(三)思维扩展。
如果愚公是你的邻居,你是去帮他移山呢,还是劝说他想别的办法?看到大山被搬走了,人们会对愚公说些什么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1、请同学们看课后的生字表,自己先把生字读一遍,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每个生字组成词再读。每个生字能组几个词就组几个词。
2、请同学分段读课文。(教师从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的程度,就能看出学生对生字掌握的情况,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语气。)
3、学生自己评价。
(二)了解积累词语的情况。
1、本课“我的词语库”中有个词语,出示词卡,全班齐读一遍。
2、说说后三个词有什么特点。(式词语)
3、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按结构把八个会写字分类;不同结构的字应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应写得左窄右宽的字有“抬、神”;应写得左宽右窄的有“邻”。应写得上窄下宽的有“穷”。“齐”字上半部的“文”不应写得过长。
(四)学生书写。
(五)反馈。
认读本课词语。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 篇3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
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
教学设想:
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自读在课内进行。
二、试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三、讲读过程根据以思维训练带动语言学习,以语言学习促进思维训练的设想,尽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实基础知识。
四、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五、安排三教时(包括课内自读。如自读放在课外进行,只需要安排两教时)。
教学要点:
一、解题,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二、学生自读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一)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二)布置学生看本文题注,了解文章出处。
(三)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查词典,先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明这是一种什么体裁。)
(四)教师小结,同时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堂课,请同学们借助于词典和课本的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然后想一想:这个故事寄寓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自读中有什么疑问,请大家在书上打个问号,准备下一节课提出。
二、学生自读。教师板书要特别注意的词语(见教学目的一),学生边读边在这些词语下加着重号。教师行间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三、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