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美学的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学习美学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美学的心得体会 篇1

美谁不喜欢?我们应该把天生的感受力变成自觉的、有意识的作为,自觉的按照美的尺度来建造我们美好的每一天,而不只是在美术馆才能感受到没美的现象,不只是在电影院、音乐厅才能知道美的存在,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美的尺度去生活,去感受。

美,无论在字体上还是在意境上,都是让人感到舒服的。美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追求的一种期望,女人的美是一种修饰,男人的美是一种气质,孩子的美是天真,老人的美是岁月的烙印;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体现,这也正是几千年来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我也自认为是一个有一定的、朴素的美学感悟能力的人,所以,早在十多年前就计划要读一读美学方面的理论著述。曾借阅了《美学原理》,记不确切作者是谁,应该是黑格尔一类的名人专著。可惜只看了不到十页,便读不下去了。

确实读不懂!在中小学时学习过美术,我以为,美学跟美术一样,学过以后我才知道,美学是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我了解到,美学与美术并不是同一概念。现在终于有机会通过网院这个平台好好地学习美学,虽然很抽象,但确实是收获良多。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是18世纪中叶的事情。当然,审美活动、审美现象是自从有了人类生活以来就一直存在的。

那些原始人用来装饰身体的贝壳、石珠、兽牙,以及史前陶器上巧妙的线纹和图形、岩画和洞穴壁画的造型等,就充分表明,早在人类产生装饰和娱乐自己的最初意识之际,人便不仅同动物生存状态有了质的区别,而且其审美意识的最初萌芽也已诞生。

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人和人的活动存在,就有人对美的感受、追求、创造以及对美的问题的不断思考。审美是一种人类精神活动,是一种给活动主体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并且还是一种通过这些主体的心理感受而获得其意义的活动。因而研究审美,首当其冲应该研究的,就是人类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人们将这种感受称之为“美感”。

研究“美感”,我们却很难直捷地用一两句话给出“美感”的定义。这不仅是因为在漫长的美学发展史上,就此曾经有过许多的争论与异议,而且还因为美感的定义其实也与美的定义一样,涉及到美学领域里几乎所有重要方面的重要问题。对“美感”的理论界定,与此前美学家们致力于对美的界定一样,实际上正是美学中有限的几个最核心的问题中的一个。美学中所有不同理论、不同观点的争辨,只要是具有理论意义的争辨,大致只能出于两种最基本的分歧。

其一是缘于各人欣赏趣味的不同,其二,则是缘于理论出发点的差异甚至对立。休谟说“趣味无争辨”。他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不会有人去为了趣味的事而争辨,实际上因为趣味不同而引起的争辨确实太多太多。休谟的意思是,当某种争论涉及到趣味的方面时,恐怕就很难以轻易地得出谁是谁非的结论。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的个体在趣味上的差异可以是巨大的,也可以是微小的,但是在这“众口难调”的差异之中,如果各执一端,难免有“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弊病,美学史与艺术史中曾经出现过,以后必定还会继续出现的.诸多理论、观点、风格与流派”。中国的美学研究虽然走过那么漫长、曲折的路,然而比起西方来,时间还是短得多。中国美学研究到现在才100来年,西方美学研究到现在已有250多年,这是从美学诞生算起的。西方从20世纪开始,美学研究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向,我们称之为“语言学转向”。就是说基本上从20世纪以后,再去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研究什么是美,给美下定义,这样的努力已经大大减少。

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诸如审美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等等的研究上。特别是20世纪后半期更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美学,但几乎没有一派美学再花很多精力去研究美的本质。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比他们晚了很多。之所以落后,有很多原因,一个原因是建国后我们受前苏联的影响比较大,有很多东西没有跳出传统的框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长期以来闭关锁国。跟西方有比较大的隔阂,存在所谓“铁幕”,与西方的文化交流被割断,对西方一些新的东西疏离已久。审美活动也就是审美。

首先我觉得把审美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有着现实的根据。在现实中,在我们生活中间,审美现象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些现象不过是我们要探讨的或者我们要进行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生活的内容极为丰富驳杂。

审美的活动,审美的文化,审美的现象,可能到处都有,甚至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不可能离开这些审美的活动,审美的氛围。第一个就是自然美,就是对自然界的审美。随着人类文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东西进入了我们审美的视野。我们原来强调的一种自然美是山水的秀美,但另外一种我们或许不一定看成是很重要的自然对象的,如某个山石的怪形怪状,有些看起来很怪诞的东西,也可以进入我们的审美视野。

自然界的很多东西,都能够进入我们审美的范围,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艺术美,这是艺术活动的产物。各个方面、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艺术作品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快,现在已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间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每个人审美趣味不一样,对有些艺术的对象可能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同一个人对有些东西欣赏对有些东西不欣赏,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天地,艺术活动的天地。我们如果真的完全离开了艺术活动,如果全部艺术生活真的都从我们的生活中剥离出去,那我们就很难活下去了。

学习美学的心得体会 篇2

美学是一门探究美的学科,通过对艺术、美感和审美的研究,引导人们对美进行感知与欣赏。在我接触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美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抚慰和启迪。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我逐渐领悟到美学对人们心灵的熏陶和生活的烘托的重要作用。

首先,学习美学帮助我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的存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然而,只有通过学习美学,我们才能拓宽视野,学会用心去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我记得有一次在公园里散步,当我仔细观察花朵的细腻纹理以及花瓣的渐变色彩时,我意识到美学的学习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从而能够更好地欣赏和领略生活中的美。

其次,学习美学启发了我对艺术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作品,比如绘画、音乐、电影等,我渐渐培养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和欣赏鉴赏水平。例如,欣赏一幅画作时,我会注意到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光影效果等要素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这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家表达的意图,并从中获得情感共鸣。

第三,学习美学让我体会到美对心灵的熏陶和抚慰。面对繁琐的生活和压力,美的存在能够带给我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当我在夜晚欣赏一首优美的音乐、阅读精致的文字或是赏析一部精彩的电影时,我感到内心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心灵得到了安抚。美学的.学习使我懂得通过欣赏美来寻求心灵的平静和寄托。

第四,学习美学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并追求品味和品质。美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可能影响一件事物的整体美感。无论是一个艺术品还是一件家居用品,我都会仔细观察其细节,如表面的质感、色彩的搭配、形状的曲线等。这样的观察和追求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品质和品味,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最后,学习美学使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通过对美学理论的学习,我开始尝试自己进行一些创作,比如绘画和写作。通过自己的创作,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度地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满足感。这种积极的参与激发了我对美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进一步丰富了我的人生经验。

总的来说,学习美学不仅使我对美的感知更加敏锐,而且启发了我对艺术的审美能力。通过美学的学习,我体会到了美对心灵的熏陶和抚慰,注重细节,追求品质和品味,并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中。美学在提升个人审美素养和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我会在美的大道上不断前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学习美学的心得体会 篇3

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传递深刻的意义。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我对音乐美学的学习和探索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愿意分享我在学习音乐美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音乐的美学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话题。首先,音乐的旋律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能够唤起情感,传达意义。旋律需要有一定的起伏和变化,能够引起听众的关注,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通过学习音乐美学,我明白了如何通过音符的选择、音程的变化和节奏的处理来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旋律。

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有着强大的表达能力。在学习音乐美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音乐的表达面和深度。音乐可以通过速度、音量、音色等元素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场景。学习音乐美学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音乐的表达来打动听众的心灵,创造出独特的情感体验。

除了旋律和表达外,音乐的结构也是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结构给予音乐以逻辑和完整性,它包括主音乐主题和变奏主题的交替、重复和发展。学习音乐美学使我懂得了音乐结构的演变和变化,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构成和演绎。音乐结构的美学不仅使音乐更富有层次和张力,也能够增加听众的参与度和欣赏乐趣。

第五段:音乐与个人情感的美学。

最后,音乐美学也涉及到音乐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音乐有着独特的感染力,它可以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通过学习音乐美学,我明白了音乐是如何唤起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是如何通过观念、表达和审美标准来影响个人情感的。音乐的美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并与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总结:

通过学习音乐美学,我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音乐的美学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音乐本身,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己。音乐是一门无声的语言,通过学习音乐美学,我认识到音乐之美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它需要通过我们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来体会和表达。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会在音乐美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与音乐建立更深刻的联系。

学习美学的心得体会 篇4

7月7日我有幸聆听了浙江大学徐岱教授的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旧题新说:美学与人生》,听后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美学概念以及发展

美学,一个由来许久的名词。以前对于美学不是很了解,甚至可以说没听说过。通过《美学与人生》的学习,让我的内心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对于美学的发展过程,也许不是很清楚。通过老师的讲解,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当人类存在时起,就开始用自己的眼睛以及心灵去分辨世间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现实中,每天我们也无时不在审视心中的美。美学观点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对于美学的解释是:美是被秩序与和谐统摄的宇宙。那时的美,是自然化的美,是扩大化的美。而后罗马对于美学的诠释是:上帝创造从无到有的完美世界。此时的美,是神化,人性化的美。之后爱默生说美学是:美是德行设立的标志。更使美人性化,现实感更加浓厚。黑格尔对于美学的诠释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此时的美,跟人的关系更为紧密,也可以说美的标准是人定的。近代,对于美学的解释是:美是关系的体现。也就是说,跟自己关系好的,紧密的,就会觉得美。这对于美的解释是符合人的心理的,但是也不能说它就是对的。美,到底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到底是真是的还是虚幻的'?没有人会有正确的答案。人在不同的时候,对同样的问题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那么,何为美?有人说美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对事物的完美体现。那么,美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无法实现的虚幻。然而,我们会问:在现实世界中,美到底存在不存在?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世界是不存在的,真实也是不存在的。我问过老师:那么,对我们来说,什么是存在的。老师的回答是:只有存在着的存在!当时,我说这个答案无法接受。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什么是存在?存在难道就一定要有实物在哪里吗?存在就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吗?存在本身存在吗?存在。存在一定就存在吗?不一定。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美到底存在不存在。

二、对于人生的理解及认识

人生是什么?从时间上说,人生就那短暂的几十年;在意义上说,人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对自己来说,人生就是经历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么,人生追求的是什么?是快乐?是名利?是财富?是享受?还是别的什么?有时候不禁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完美的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是完美的人生?怎样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简单的过程,你想怎么去度过,你想要怎样的人生,你想为人生留下些什么?有人说,人生就是痛并快乐着。是的,人生必须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可是真的人生就只有这些吗?如果不是,那另外的是什么?我不敢说每个人都这么想,但是,凡是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都会去问——人生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还有什么是我们无法感知的?是我们的内心吗?是我们心中最完美的追求吗?每个人都无法做到最好,所有在我们心里,有一个最完美的世界,那是我们无法达到的,但是它又在我们内心世界真实存在。

三、美学与人生的关系

人生,大多时候都是在对美的追求。于是,美学与人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美的过程。人生的完美,就是对美的最好诠释!有人说,美学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

对美学的深入了解,也许我们就可以寻找到,我们心中那完美的世界,最真实的美!美,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在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内心分辨真善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一样。每个人心中自有对于美的定义,对美的观点及看法,因此对人生的追求也不尽相同。人生,能达到内心美的标准,那就是完美的人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