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山村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山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八个字,认识并书写,“横”,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会写汉字“一”。
2.巩固常用量词和数词的搭配。
3.背诵《小山村》。
4.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渗透识字。
5.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一起把昨天学的《数字歌》作为见面礼,送给客人们,好吗?(生齐背《数字歌》)
2.多么动听的歌谣呀,你们看,连丁丁、冬冬都不由自主的吸引来了。我们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3.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大家庭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冬冬: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刚才背的歌谣真好听,今天,我和丁丁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古诗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山村》。(师板书课题)谁记住了诗的题目?
二、熟读,背诵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邵雍,杨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想读给大家听,可以吗?(师范读,生指课文听)
2.老师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忍不住也小声的跟着读起来,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要求:自己小声的用手指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悄悄的请教同学或老师。
3.同桌互相练习指读,小组比赛指读。
4.师分男女生比赛读,请后面的客人当裁判。
5.出示远景图。小朋友们,我们再前行二三里就到了诗中描写的小山村,让我们踏着诗歌到小山村里去看一看吧。(生看图朗诵)
6.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画笔把小山村的美景图画完。(生补充图)
7.和着优美的音乐,一副美丽的山村图即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这美丽的画卷中,一起美美的背诵这首诗。(生背诵、多种形式抽背)
三、识字、写字
1.小朋友们背的真好,连我们的字娃娃都坐不住了,你们看,他们跳到了黑板上,你还认识他们吗?(抽生当小老师教读)
2.巩固识字。(老师指读、开火车读、游戏:摘苹果)
认读词语“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十枝花”
3.游戏:找家
生字娃娃玩累了,,他们该排队回家了,可是他们忘了自己的位置,哎呀,这可怎么办?你么谁来帮帮他们呢?(师出示空生字的诗歌)
齐读检查。
4.写字。
认识新笔画“横”,书空并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
生观察田字格的范写,师指导书写。
生自己连写“一”本
小山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3、感受小山村的美丽。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前提诊测:
(1)读生字说词语
坡
结
满
苹
楼
鸭
图
(2)拼读认读字:梨
二、导入过程:这位小作者的家住在小山村,他邀请同学们去他的家乡参观,你们想不想去呀?好!那我们就一起去小山村吧!
大屏幕打出课题:21、小山村(齐读课题)
老师:小山村的景色什么样?那里到底有多美呢?看课文吧!(打开课文)
三、学习新课:
1、初步感知:
(1)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再读:轻轻地读课文,要读通顺。看看作者打算向我们介绍小山村哪些地方的景色?(小组里读一读、讨论)
板书:山坡上、山脚下、村边、村前。
2、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段,问: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我们跟随作者去山坡上看风景,请你找到这段读读,山坡上有什么?(大屏幕:山坡上)
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怎样读让别人感觉出它们的颜色?(练习后,指名读)注意轻声上、的的读法。
(3)离开山坡,我们又来到山脚下,那里有什么?请你找到读读。(大屏幕:山脚下)
指导朗读:表达出一排排新的语气。课文接着写哪?村边有什么?(大屏幕:村边,学校)指导朗读。
完整地朗读第3自然段。
(4)我们又和小作者来到村前,请你找到这段读读,告诉老师知道了什么?(指名读,其他同学想象。)
大屏幕:小河、小鸭自读:看谁读得美(指名展示)
(5)通过我们对小山村的山坡上、山脚下、村前的参观,你们觉得小山村怎样?那么我们就一起夸夸小山村吧!(齐读第5自然段)
4.老师:(1)假如你家住在小山村,你的心这种心情读课文吧!
(2)请5名同学接段配音朗读。
(3)集体朗读
5、我们要离开小山村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6、小作者给我们准备了他家乡的特产要送给我们,但他有个要求,为了让同学们记住小山村,希望同学们把这课背下来,现在大家自由练习背诵吧!
(1)请几名同学背诵课文。
(2)请一个小组的.同学看图背诵课文
(奖励苹果和梨)
四、练习
(1)连一连,读一读
红红的
梨
黄黄的
苹果
清清的
小鸭
白白的
河水
(2)把句子补充完整
山坡上(
)。
五、课后延伸:画一画你心中的小山村。
小山村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小山村》这课书的内容对于生长在大都市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难理解的,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这样去进行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一上课,教师先挂出彩图,以老师的家就住在这里导人,学生看到这么美的地方,又是老师的家,自然会激起兴趣。教师把学生带人情境,引出课题。二、理解内容,落实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带学生游玩的形式,以课文内容为序,带领学生有顺序地看。有顺序地记,最终做到有顺序地背下来。
讲解每个景点时,要注重指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爱小山村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朗读的欲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训练学生,逐步达到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训练目的。
下面是《小山村》第一课时的教案,仅供参考。
《小山村》教案
一、教学要求:
(一)通过对小山村的赞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课文,继续学习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朗读方法。
(三)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理解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继续进行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引出课文
1.交待课文的内容,齐读课题。
2.导人:(出示挂图)这张画儿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老师的家就在这里。今天,我带你们去看一看我的家,你们高兴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们各自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把生字用△标出来;写出自然段的序号。反馈:学生议论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分自然段读书;读生字卡(强调着的轻声读法)。
2.教师范读。要求:听老师怎样词连读,怎样按句逗停顿;听后照老师的样子读一读;思考并讨论在老师的.家看到了什么。
(三)讲读课文
导人:小山村这么美,老师带着你们按顺序认真地看一看。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
2.课文写了小山村哪些地方呢?学生自读2一4
自然段;指名分读这3个自然段。(随机板书:山坡上。山脚下、村前)
①自读第2自然段后,讨论:山坡上有什么?教师简笔画出苹果树、梨树;手势引导学生理解一片果树林;指导词连读,读好第1句话。
讨论:苹果和梨是什么样?教师简笔画出苹果。梨;通过色彩引导学生理解红红的、黄黄的;通过画出的许多苹果和梨,引导学生理解结满的含义。指导词连读,读好第2句话。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要求:读出喜爱的感情;指名读;评读;引导学生试背。
②山坡上景色美,山脚下也很美。指名读第3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山脚下有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随机简笔画出数座红色小楼,引导学生体会一座座。
学生各自读;指名读;评议。
③教师:请你们随我到村前看一看,那里更美。各自读第4自然段后,分小组讨论:村前有什么,怎么美?教师随机简笔画出小河、鸭群,引导学生理解绿绿的、白白的;每两人互读互评。
④你们都去了小山村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请用书上的语言,看着挂图说一说。引导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
3.教师:小山村这么美,书上说它像什么?请你们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书上的插图,小山村美丽的景色像不像一幅图画?再请大家读读第5自然段。
4.小结:小山村多美呀!这么美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勤劳的人民会把小山村建设得更美更美。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充满感情地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要求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第一课时结束)
小山村教案 篇4
本文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的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画面导入,直入课题:
1、播放警笛声。
师:听,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播放洪水冲走村庄的课件。
师:你看见了什么?
师:这场咆哮的洪水毁灭了村庄,吞没了家园,带走了人们宝贵的生命,厄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灾难为何降临?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继续走进《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相信从学习中你会找到答案。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小山村的美丽。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板书:美丽rarr;消失。
2、美丽的小山村消失了,这是一个怎样美丽的小山村呢?
出示美丽小山村的图片。通过学生的细心观察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小山村的美。
3、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文中具体描写小山村的句子,从中找出哪些词语是描写小山村的美丽?
4、指导朗读:
师:这里真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有茂盛的树林,清脆的鸟鸣,潺潺的溪流,你喜欢这个小山村吗?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指导学生带着高兴愉快幸福的心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评价学生的朗读。
三、学习第五段,感受灾难来临。
1、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小山村却在一场来势汹汹的洪水过后消失了。学生找出小山村消失的段落。教师进行配乐朗诵,让学生谈谈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总结:①雨下的特别大、特别多。理解:雨水奇多、大雨没喘气儿、咆哮等词语。②小山村被洪水冲走了。)
2、体会心情:
师:当你看到可爱的鸟儿、欢快的鱼而被咆哮的洪水冲走时,你的心情如何?
当你看到牲畜、家具、房屋、可怜的人们被汹涌的洪水冲走时,你的心情如何?
(总结:痛心、惋惜的心情。)
3、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带着痛心惋惜的心情朗读第五段。
四、学习二、三、四自然段,分析灾难降临的原因。
师:美丽的小山村曾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而今却被滚滚的洪水吞没了,让人痛心、难过。此时,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总结:小山村为什么被洪水冲走了?)
学生快速默读二、三、四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山村消失的原因。
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找出原因。
(总结:村里的人们不断砍树,是小山村消失的主要原因。)
2、学生从第二段中找出描写人们砍树行为的句子。
(总结: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家都有了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对这句话进行分析理解:
①读这句话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句中有一个动词用得非常好,找出来感受一下。
(总结:“拎起。”让学生做一做“拎起”的动作,体会人们砍树的随意和不在乎,不把砍树当一回事。)
③这里的“谁家”指的是某一家吗?(家家户户)家家户户除了盖房造里去砍树干什么还会拎起斧头去山上砍树呢?
(总结:他们做凳子、桌子、各种各样的家具、工具,只要是木头能做的东西,家穷需要钱。)
④现场采访当地居民。
假如有一位记者到小山村来采访,正好碰上上山砍树的人们,猜一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
⑤从人们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人们砍伐树木的随心所欲,自私自利,没有把砍树当回事。)
⑥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人们的随心所欲,自私自利,没有把砍树当回事。
师:正是这种随意和无知的砍伐,想怎么砍就怎么砍,想什么时候砍就什么时候砍,使小山村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就这样,山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理解“裸露的土地”:暴露在外面的土地,上面没有任何植物。)
⑦假设学生看到光秃秃的土地,谈谈此时的心情。
(气愤)指导学生读出 气愤的心情。
⑵引导学生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到暗写人们继续砍树的句子。
“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数目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句子理解分析:
①学生从句子中找到描写人们继续砍伐树木的词语。
(总结:一年年、一代代、不断、减少、扩大)
②指导朗读。
师:人们手中的利斧并没有停止砍伐,相反更肆无忌惮了,他们把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都变成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课件出示这句话,进行分析理解。
①学生谈谈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人们砍伐大量的树木去利用,而“变成浓烟”是一种最低级的利用,毫无价值的利用。)
②师:我仿佛听见了树木在哭泣,它们再说:
出示句子填空:a我是稚嫩的小树苗,我被人们砍断了,变成了。
b我是百岁的老松树,我被 ,变成了 。
c我是 ,我被 ,变成了 。
师:人们连小树苗都不放过,这种砍伐多么严重呀;人们对树木进行毫无价值的利用,这种砍伐已是毫无节制;人们滥伐的行为只能使裸露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假设你就站在这片裸露的土地上,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自由发言。)
③学生谈此时的心情、感受。
(气愤、痛惜)
④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气愤痛惜的心情。
⑶师:人们无休止的砍伐;人们满不在乎的砍伐;人们自私自利的砍伐;人们不断向大森林索取,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不管怎样,靠着锋利的斧头,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对这句话进行分析理解。
①“还不错”是什么意思?什么还不错?
(日子不错:有吃、有喝、有穿、有钱。)
②村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怎样?
(总结:没有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有的只是土地裸露、天空被黑烟笼罩。)
③学生谈谈对这种“不错的日子”的看法。
④学生说出此时的心情。
(担心村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
⑤指导学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