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篇1
这个学期,我读了《林清玄散文精选》,它,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淌过我的心间,心旷神怡;它,犹如一阵徐徐清风拂过我的心间,淡雅至极;它,又犹如一朵纯纯白花飘进我的心间,沁人心脾。
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散文是《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它写了一杯蜜茶中小蜜蜂们的所做,让我看到了蜜蜂的许多优点。
我从小就怕昆虫,对蜜蜂也是没什么好感,顶多也就知道它们比较勤劳而已。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看到了它除了勤劳以外的很多优点:它们很专情,除了蜂王以外不听任何人的话,养蜂人抓到了蜂王就是抓住了整巢蜜蜂;它们不怕死,当外敌侵犯时,奋不顾身,总是冲在最前面,用唯一的螯刺攻击敌人,从而结束生命,明知会死,却不带丝毫犹豫;它们还很无私,为了酿蜜甚至减少了寿命,却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其实,人和蜜蜂也是一样的。一项伟业中,怎么可能没有像蜜蜂一样的几个人在付出?就像一杯蜜一样,是炼过几只蜂。
此后,我买蜜茶时心甘情愿,也喜欢喝蜜茶了呢,那时,总会想起那为此牺牲的几只蜂。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篇2
之所以喜欢林清玄,首先是喜欢他的名字,名好姓也好。
每次读他的散文,都会有一种给心洗澡的感觉,清清冽冽的一股清泉自肺腑间流出,舒畅自在。
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以小见大,每次都从小事写起,平淡自如,最后却包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有一次我竟然想,干脆我也到庙里参悟参悟。
有人说:现在这个年代,众声喧哗,我不喜欢喧哗这个词。
林清玄说: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有个朋友说:我读林清玄的散文,一定要配一杯清茶,最好是在温暖的阳光下。
我是个忙碌的人,我读林清玄的散文可能是在嘈杂的公交车上,也可能是在做完一张张试卷时,我从不特意挑时间来读,随心所欲,率性为之。本来挺简单事,干嘛弄得那么庄重,就像礼佛,心中有佛即使不天天烧香磕头佛自然也会知晓,而天天烧香拜佛的人假若心中没佛,确实白白浪费了香烛与火纸。
万镜俱泯灭,方见本来人,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外面包裹各种各样的皮囊,但百年之后,又都回到原点,那时的我们比初生的婴儿还要纯洁。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篇3
林清玄先生,生于一九五三年。是中国著名、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令所有人都意犹未尽,我也不例外。第一次接触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时,只感到清新与优雅。但是,当我细细品味时,我又看出了另一面。在平易生活有着感人的力量,是这种力量感染了我,也让我顿时喜欢上了他的手笔和他的写作风格。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光之四书中的光之色。
光到底是什么颜色?是马蒂斯蓝色的向日葵?是毕加索鲜红的人体?还是夏卡尔绿色的脸?
光是五颜六色,是五彩多姿的。在光的照映下,生活也显得丰富多彩,也愈来愈有滋味。光,可以勾起艺术者们的灵感;光,可以渲染氛围;光,可以使单调乏味的生活化为乌有……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悟到了许多——
生活,像是一个调色盘。人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想让自己的白纸变得耀眼,就需要空间去想象,去捉摸。而光只是抽象的,无可比拟的艺术。但是,能把它绘在纸上,那就是生命的奇迹!
让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挥洒光的美,挥洒颜色的美。
生命,注定为光之色而美!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篇4
林清玄写的散文与我平常遇到的散文不同,他写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不像我看的大多数散文那样难以理解,让我有种读不下去的冲动。
从我刚接触这本书时,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林清玄写的所有的散文中,都会有一些情感在里面,让我有所感受,有所启发。因为每一篇散文讲的都是不同的事,所以给我的感受也不一样。我从《家家明月有清风》这篇散文中的一个句子:“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的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的有情。”使我颇有感触。是呀,一个人的贫穷是来自心底里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你认为你穷就是穷,你认为你富就是富。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能回答出来,那么你的读书是有意义的。就像《林清玄散文》,每读完一篇散文,自己就应该扪心自问:“这篇散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你读书才是有效的。
《林清玄散文》是一本好书,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芬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