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多美网

2025-09-19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活着》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活着》有感 篇1

今天读完了余华老师的《活着》,心情有些复杂,有悲痛,有忧伤,有感动,有无奈,也有温暖。

余华老师用第一人称直白近乎冷酷的叙述了主人公的命运。故事的主人公,地主少爷福贵年轻时嗜赌成性,败光家产,一贫如洗,气死了父亲。母亲生病,福贵去城里请郎中,谁料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上了战场,死里逃生,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乡。母亲已病逝,女儿凤霞因一场病变得又聋又哑,但妻子家珍还在家等着他,儿子有庆懂事又聪明。本想着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吧,谁知噩运悄然降临,有庆的校长,也是县长夫人生孩子需要输血,善良的有庆去献血,却因医生抽血过多而死。有庆的死如晴天霹雳,让本就卧病在床的家珍差点就撒手人寰。女儿凤霞大了,要找个人家,这时偏头的二喜出现了,二喜虽是偏头但朴实能干,真诚善良,值得托付终身。凤霞风风光光地嫁给了二喜,开始了一段幸福的新生活。一家人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幸福的滋味,凤霞就因产后大出血离开了人世,不到三个月家珍也病死了。剩下福贵,女婿二喜,外孙苦根三个人相依为命,艰难的活着。不幸的事情再次降临,二喜在工地遇难横死。此时的福贵已经是个老头了,带着外孙苦根回到了乡下的小院子里,可是后来,苦根也死了。因为饿久了,吃了太多的豆子而活活撑死。最后只剩下福贵与一头老牛,两个垂暮的生命在那块古板的田里耕种……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是余华老师在自序中的话。福贵的一生也体现着这句话,命运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致命打击,然而在最绝望的时候,他也没有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选择了忍受,选择了坚强,选择在死亡魔咒的伴随下继续活着。福贵在讲述他人生的苦难时,眼睛里流露出不知是悲伤,还是欣慰的神色。

在我们的一生中,无论是经历幸福欢乐,还是遭遇挫折苦难,无论是站在成功的顶峰,还是跌落失败的低谷,只要生命还在,只要继续活着,时间将会慢慢带走那些经过,那些感受,最后存留下来的就是一个结果。那个结果对现在的我们还有多大的影响呢?所以给时间一点时间,坚忍的活下去!

读《活着》有感 篇2

前段时间有一张照片曾刷爆了朋友圈,照片里的女人正戴着口罩,安静地坐在公交车上阅读《活着》,那么认真。仿佛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影响到她宁静的内心。况且这次的疫情使我们更深刻的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本是少爷的福贵,在一赌之后,败掉所有的家产,父亲在不久后去世;为母亲找郎中时又被抓去做壮丁,回到家乡后,母亲早已“离去”;女儿凤霞因一场高烧变得又聋又哑,儿子有庆为校长献血过多而身亡,凤霞在难产中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妻子家珍也在三个月后去世……但命运并未从此就善待他——之后福贵再次见证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的死亡。最后,在傍晚夕阳的余晖下,福贵用着粗哑的嗓音唱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首奇怪的歌谣与那条老牛渐渐远去……

当读到苦根的死亡时,我以为苦根的去世是压垮福贵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福贵的坦然出乎我的意料。我慢慢思索,如果福贵也因承受不起困苦而自杀,那“活着”做何意义呢?就像余华序言中回答为何要用第一人称时说:我说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的感到了幸福。

福贵至少还活着,眼泪流尽,绝望消磨,剩下的属于对命运的坦然。命运的利刃一次次向福贵刺去,福贵也曾在生死的边缘徘徊,也曾料定自己时日无多,但最终他承受住了这可怕而又庞大的困苦,没有在利刃的摧残下身销。福贵,选择坦然,选择与命运达成和解,选择勇敢而活,只为活着。所以,他感到幸福。

我曾经见过一个想要自杀的人。当时我正在姑姑家,刚和表弟下来玩时,看见许多人正扬着头向上看,好奇心驱使我们过去,抬头的景象使我心惊。一个年轻的女子,瘦弱的样子。正坐在九楼的窗台上,准备跳楼,我心想“不会吧”,消防队的到来打消了我的疑惑,他们把救生气垫放在地上并向那个女子喊话,大家也都在劝她。时间一点点过去,终于,她放弃了自杀。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她被大学退学,承受不了这巨大挫折,欲要轻生。

在这浮躁的社会之中,很多人似乎为了太多而活,贪婪至极:学历、金钱、房子、感情……不去想想自己拥有什么,因此当遇到了不敢承受的挫折时,不去面对,选择逃避。

关于偶然与必然、假象与现实、命运与抵抗、理性与感性、贫穷与富贵,在活着面前都变得毫无意义。

时间一直向前走,没有尽头,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好好活着,为活着本身而活。

读《活着》有感 篇3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福贵就是这样的人,虽然算不上英雄,但是面对着至亲至爱的生离死别,承受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苦难与他一生如影随形。然而孤独年迈的福贵在经历过所有后,看淡了生命的不公,看透了世间的坎坷,当遇到一个素未谋面的过路人时,他却把自己苦难悲惨的一生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平平淡淡地向陌生人娓娓道来。

在福贵生活的那个时代,能够生存就已经很艰难了,可当他觉得生活变得美好时,命运却总是无情地在他生命中割上一刀,每每在他抚着伤口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时,又是一刀又一刀无情地、反复地切割着。即便命运如此折磨,生活如此冷漠,可是福贵却从未向命运妥协,向生命低头,依然平淡地、坚强地活着。大多数人都会有感叹,福贵的命运如此坎坷,生活如此无情,他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是余华说的那样:“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多年前热播的电视机《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总说这样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当福贵还是富贵人家的.纨绔少爷时,他觉得活着就是自己过得潇洒、快活;当他家道中落,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归家有妻儿相伴时,他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是责任、是希望。当他孤苦伶仃,只剩老牛与他耕田时,他却念念不忘地喊着过世的亲人名字,因为福贵知道只有他好好地活着,他们才会“活着”。

当我们在面对生活时,不管是幸福还是苦难,都要像福贵那样懂得活着的意义,保持积极的心态,在顺境中处之淡然,得意不忘形;逆境中处之泰然,失意不失志。

愿每个人都成为生活的强者,做自己的英雄。

读《活着》有感 篇4

《活着》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这样,福贵还是活了下来,活着——心中永存希望,只要心中有希望,那么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作者在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自己去感受生活,不可以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希望在心中是不会破灭的。

书中的福贵小时候家里非常的有钱,他经常出去赌博,把所有的钱都都赌光了,那时的福贵还不知道挣钱的不易,当赌完所有的钱财时,福贵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贵才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福贵变了,在国军遭到攻击的时候,福贵活了下来,为了活下来福贵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凤霞,当福贵回来的时候,凤霞已经会说话了。后来家珍又生下有庆,有庆给别人输血时,生生的被输死了,有庆的死对福贵的打击很大,但是福贵依然选择活下去。家珍病了,病的越来越严重,可后来又渐渐的好起来,福贵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了,但是凤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贵,但好景不长,二喜又被压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撑死了,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了,但是还是没有放弃生活,坚持活了下去。

福贵这一生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经历了中国多次的大变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危难,他都活了下来,同样,他也是悲惨的,亲人们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选择活着,没有放弃希望。《活着》结束时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福贵可以说就是一个英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可福贵的一直坚信活着、乐观的活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告诉人们的就是福贵的那种精神吧。《活着》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坚强的活下去吧,并且乐观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要快乐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