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学习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爱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1

近段时间,依据上级要求,开始在网上自学教育部远程课程--《20xx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通过看视频,听讲座,不仅了解了一些校园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而且使自己对当今提倡的“爱生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总体感觉良好。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学习中的一些体会:

一、“爱生”体现要对所有学生的一视同仁

“爱”是爱生学校理念的的根本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证明,教师的“爱”,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都会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会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一旦被教师冷淡或厌恶过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所以,爱生学校理念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既要爱优秀学生,特别要注重对那些暂时性的“差生”给予更多的爱。

二、对待学生要多赞扬、鼓励,少指责、批评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无限的爱生之心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师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育的灵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激活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育人务必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鼓励,少指责、批评。

三、一切为学生服务,是贯彻“爱生学校理念”的重要环节

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要做好对学生的服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个性转化,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一心一意为他们提供服务,把搞好对学生的服务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

以上是本人在本次学习培训中的一点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还需不断提高,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爱中实施教育,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落到实处。

爱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本次学习,韦昌勇、谢笠、石义堂等教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剖析,让我们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了爱生学校的发展理念及规划实施与检测评估。现就爱生学校校长的角色谈点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和精神领袖。“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已被人们形成共识,也是多年教育实践的验证和总结。作为爱生学校的校长,应从“爱生学校”的视角关注学校的管理,关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突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关注学校建设和发展,加强儿童的参与。

首先,爱生学校的校长要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知道自己是学校的领导者,负有引领和指导的责任。首当其冲,领导自己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先行者,因此,在学校必须要有爱生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校训、校风要体现爱生学校的理念。要充分体现中国爱生学校的终极目标: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充分展现,使每个学生能够自信而成功的学习和成长。在爱生学校的管理中,校长是学校管理者,负有管理的责任。校长要有儿童的视角和性别敏感,有保障儿童参与的机制;关注儿童的需求;充分考虑儿童的性别差异;采取性别敏感的管理策略。爱生学校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叫做“全纳”,意思是不论性别、民族、家庭背景,将所有适龄儿童都纳入到被关爱的对象范围内。而这个理念,对那些需要特别关注和更多关爱的弱势儿童而言,尤为重要。校长是学校教育者,负有教育的责任。爱生学校的校长必须是一位好老师,必须有驾驭教学的能力,引导师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其次,制定爱生学校发展规划是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观念的更新,是学校管理方式的更新,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构建,是一个学习、反思、合作、交流、探究与实践的过程。因此,校长在爱生学校发展规划中角色不是单一的,是学校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者,是学校校愿景的实践者,是教育管理规律的探索者,是校园文化的设计者。在爱生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校长体现的角色更是多元化的,是项目实施的.负责人,是活动的实施者、是项目监督者、是项目的协调者。

另外,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儿童学习成长的乐园,要根据“爱生学校”的创建要求,从儿童的发展视觉出发,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工作宗旨,充分尊重孩子的看法,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在充分尊重儿童观点的工作思路中对校园的文化建设进行定位。使校园的处处都能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便利,把学校转化为儿童喜爱的乐园,校园到处能洋溢浓厚的文化氛围。

总之,爱生学校的校长要形成“爱生学校”视野中校长的学生观。爱生学校完全从孩子的眼睛看教育,“学校就是为孩子们办的”。切实保障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促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体现 “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切实保障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而成功的学习,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等方面能够从儿童的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保障儿童教育权利为本,爱生学校校长应该向着这种教育模式发展,才能体现出爱生学校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爱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幼小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更何况身心处在发展变化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温暖、关怀、尊重、信任和理解,更迫切需要爱。

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心付诸爱,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很容易使学生感动。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智,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恋感,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的尊重,接受教师的教育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爱生之师受人爱。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只有这样,教师爱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这就是爱的感染作用。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总之,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成功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有爱心,并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那么,教师就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谛。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那么相应的,学生也一定会产生“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对得起老师”、“我一定要出色”这些朴素的思想感情,并会用行动来回报老师。

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是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假如我们年轻的教师都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年长的.教师都把学生视作自己的亲生儿女,那么,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快乐,我们的校园生活又是多么的美好。古人说:“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懂得要去关心爱护学生,那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情感动向,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当然,教师爱学生也要讲究方法。只要教师采取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的科学方法,就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爱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学习了《打招呼与尊师爱生》这则案例,我感受非常深刻。因为,同样的现象每天都在自己的身边发生着,学生问好老师,可是老师却吝啬地连一个“同学好”都舍不得说;上课时,学生向老师问好后,老师只是冷冷地说一声“坐下”就完事了,甚至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手势而已!

而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教师节那天,我们去学区开会,大门两边站了二、三十名学生,每到一位老师,她们都会深深地躹上一躬,并齐声问候道:“老师好,老师辛苦了!”前面几位老师一个个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位老师向学生表示一下敬意。心中颇不是滋味。轮到我进校门了,学生们好像并没有因为前面老师的不敬而有所抱怨,仍然一如既往地向我表示着敬意。也就是在他们的问候刚刚结束,我轻轻地回了一句“同学们好”,便从他们身边过去了,可我却听到了他们小声的议论:“哎,老师说‘同学们好’了”“这位老师真不错,还向学生问好”。他们的语气中有惊喜,但更多的是惊讶。

来到老师们放车的地方,问其中的一位老师,这里的学生真有礼貌,还问老师好。你回应他们了吗?

“谁理他们呀……”

我的心顿时冰凉了,我感到了一种悲哀!

这不由地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

老师,为人师表,整天教育学生工讲文明,有礼貌,尊老爱幼的。可我们做到了吗?我想,这不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更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一个师德问题,更是一个教师本身素质的.问题。我们教育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行。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你说什么不是很重要,而你做了什么,学生可是要学习的。这也就是俗话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吧。所以,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自己,跳出“教”与“行”不一的矛盾怪圈。

教育,从自己开始,用心去教育,用行去教育,做好每一个细节。因为——有时,无声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