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中班综合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综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让幼儿了解春天的常见的动植物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学习歌曲。
2、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愉悦的心情。
活动准备:
录音机、雷声和《下雨了》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雪花
1、用好听的声音把歌词连起来唱。
2、能边唱歌边用手表现3/4拍的.音乐节奏。
二、听雷声
1、t: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给幼儿听雷声)
s:雷声。
2、t:你们想想有雷声会有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说“雨”。
三、听音乐熟悉歌曲的旋律
1、师生共同欣赏歌曲《下雨了》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师边弹琴边请幼儿欣赏歌曲。
四、幼儿初步学唱歌曲《下雨了》
1、教师清唱歌曲。
2、请幼儿跟录音学唱歌曲第一段“嘀嘀哒,嘀嘀哒……小蘑菇的白伞撑开了”。
3、请幼儿跟录音机学唱歌曲第二段“嘀嘀哒,嘀嘀哒……小朋友撑着雨伞上学了。”
五、再次学唱歌曲
1、教师重点给幼儿讲解歌词,以利于幼儿的记忆。
2、教师弹琴幼儿唱歌,并多练习几次。
六、活动延伸
教师将歌曲的磁带放在音乐区,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边复习编创便动作。
中班综合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活动前了解天气预报,选择下雨天气开展此活动。
活动室内准备几把雨伞。
录音机,音乐《大雨小雨》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轰隆隆,轰隆隆”是什么声音在响呀?让我们一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引导幼儿知道轰隆隆的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了解春天来了,有时也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和幼儿一起听雨。
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
3、和幼儿一起看雨。
(1)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2)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4、和幼儿一起玩雨。
(1)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和好朋友一起撑着雨伞踩水花玩,提醒幼儿不要把自己淋湿。
5、在音乐《大雨小雨》的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听、看、摸让幼儿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从中了解春雨的特点,感知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寓教育与玩乐之中,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能力。
中班综合教案 篇3
目标:
1、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对打雷这一现象的感受,学习演唱歌曲。
2、体验唱唱跳跳的快乐。
准备:
歌曲录音、铃鼓、积木、双响木、小鼓等。
过程:
1、听听说说:
1) 播放打雷的声音: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声响?
生活中,什么时候有雷声?
2) 用动作和表情交流对打雷的感受:听到雷声,你有什么感觉?
3) 寻找各种材料模拟打雷的声音: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模仿打雷的.声音?
2、学唱歌曲:
1) 教师示范演唱,问:歌曲中雷声是怎样说话的'?(轰隆隆、轰隆隆)
它还跟我们说什么?
2) 教师再次示范演唱。
3) 幼儿学习演唱歌曲:重点练习唱准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
3、唱唱跳跳:
1) 幼儿自由结队,边唱边即兴做动作:重点指导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最后两句歌词内容。
2)交流即兴创编的动作。
3)引起改编歌词的兴趣:想一想,雷声还会告诉我们小朋友什么?
中班综合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下雨了》,并尝试用连贯、跳跃的声音进行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手点头》、《这是小兵》、《生活模仿动作》。
二、练声:《讲卫生》、《大风和秋叶》。
三、学习歌曲《小雨了》。
1、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情景。
师:你看过的.大雨(小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2、你见过的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下小雨的时候你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3、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中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
4、老师范唱,重点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大雨——哗啦啦,小雨——滴答答。)
5、小朋友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用歌曲里的语言小结幼儿回答,并请幼儿学说。
6、幼儿学唱歌曲。
7、引导幼儿用连贯、跳跃的两种声音表达大雨和小雨。
8、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样子。
9、老师:有哪些动作可以表示下大雨和小雨?(也可根据幼儿情况给与一定的提示,如提示幼儿用脚轻轻地走路来表示下小雨了等。)
四、复习歌表演《学做解放军》。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学习过程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
中班综合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了师:听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的声音。
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
附故事:
雨天的声音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
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
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
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
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
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
幼儿:3下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
(老师示范)
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
三、
1、展示图谱
(1)出示“x”“x”“x”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
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
(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
幼儿:小草:沙——沙沙小窗:叮——叮叮小门:咚——咚咚
(3)“xx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师: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啪啪——啪)
(4)“xxx”让幼儿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
幼儿:啪——啪啪
2、这些都是鼹鼠朋友声音打出的节奏,你还知道和它们不一样的节奏吗?
师:谁还能打出不一样的节奏?
幼儿:“xx”“xxxx”“xxxxx”
四、让幼儿观察大屏幕,提问:
(1)师:看到了什么?
幼儿:高楼、路灯、小桥、树、椅子、垃圾桶、草地、小路。
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在雨天里会发出声音吗?
幼儿:会小草——滴答滴答小木桥——咚咚咚路灯——当当当。
(2)我们就像鼹鼠一样的来问问它们,是不是它们发出的声音?
(老师出示几个不同的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的节奏回答)
幼儿:滴答滴答,小花,是你吗?
咚咚咚,小桥,是你吗?
咚咚咚咚,小椅子,是你吗?
(3)出示更多的图片
五、继续故事
(1)小鼹鼠就这样听着雨天里的声音“呼呼呼……“的睡着了。
师:看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听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想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你们是不是像小鼹鼠一样想睡着呢?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小女孩在雨天里玩水师:她的样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小女孩穿着雨鞋、雨衣、戴着雨帽。
六、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