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劳动教育个人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教育个人报告 篇1
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磨练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高校应该结合实际,从思想引领、亲身实践、有机融合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关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劳动性劳动。大学生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质走上工作岗位。所以我认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学会劳动
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我个人十分的同意,对此有一下几条建议:
1、通过提倡“创造性劳动”,学校应重点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自主能力高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在教材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通过一些栏目讲述古代人民劳动创造改变生活的故事,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3、应多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价值。
4、可开展一些关于劳动的知识竞赛、汲取更多学生对劳动的了解与看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劳动。
5、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到附近的社区,养老院等开展志愿者服务,为社区卫生助力护航,照顾老人。
6、同时我认为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劳动的讲座,让学生们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尤其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去学习劳动。我们都即将步入社会,为社会创造贡献自己的劳动,劳动是我们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劳动教育个人报告 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7号),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材(〔20XX〕4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劳动教育工作要求,学校高度重视,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严格落实相关要求,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动教育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成立组织,落实责任
学校成立加强学生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担任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上级政策传达和工作宣传,师生发展中心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资源保障中心负责场地保障和经费支持,安全办负责学生安全保障。学校制定了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各部门各负其职,在工作中认真执行落实。
(二)完善课程,周密实施
学校在三到六年级开设了劳动技术课程,每周一个课时。同时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编织,手工,扎染,环创。课堂教学安排在年级进行,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五六年级。三到六年级课堂教学每周1课时,兴趣小组每周两个课时,社会活动每学期10个课时。师资队伍基本稳定,任课教师均为兼职教师,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老师兼任,没有专任教师。教学场地有保障,功能教室兼劳动教育教室,保障教学正常进行。
(三)多彩活动,劳动育人
学校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学生每天打扫班级卫生,美化班级环境,体验劳动成果。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如20XX年国庆假期和20年1月寒假,组织学生开展了劳动教育活动——“争做孝亲好少年”活动,学生在家向家长学做美食,体验家长的辛苦和劳动的快乐。春节期间倡导学生在家写春联、贴春联、忙年货、做元宵,体验我们的节日,增强文化自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和设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和学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目标引领,分层推进,确保工作实效。三是加大劳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力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后勤保障。对劳动教育场地进一步完善统筹,提供满足学生教学和活动的必要场所。
劳动教育个人报告 篇3
一、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泰山实验中学将国家规定的劳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初一、初三年级共安排3课时,初二、初四年级安排4课时。初一、初二年级在学校课程中开设烘焙、手工制作、家政等选修课程。
二、拓展劳动教育形式
1.丰富校内劳动教育活动。学校在校园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美化、教室清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活动与与学校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科技节、选修课展示等常规活动有机结合,在学校常规活动中增加劳动项目,为学生享受劳动教育乐趣、展示劳动教育成果搭建多元平台。
2.拓展校外劳动实践体验。学校要挖掘社会资源,依托所在社区打造适合学生特点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3.家校合力亲子同劳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委会、家长学校作用,开展亲子同劳动主题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大讲堂”内容,引导家长教育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养成做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家校合作,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将洗碗、洗衣、扫地、烹饪、手工、整理等日常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的学习列出家务劳动清单,家务劳动校内纳入“有课程无课时”管理,校外由家长监督落实课时。
三、建立和完善学生劳动评价制度
学校加强对学生劳动实践能力考查,建立和完善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将学生每学期参加劳动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劳动教育个人报告 篇4
劳动教育课程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尤其是来自家庭方面的问题。我记得以前高中的时候,卫生值周的劳动教育课程,被家长以为,是我们班班级层次不够好,所以学校安排我们班去做卫生值周。
因此,我认为,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学校需要做好家校沟通,适当与父母合作,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例如,学生在家里做了什么家务,有什么体会,体会可以在学校的课堂上交流,而学生具体做了什么力所能及的家务,却需要家长的配合。
二是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必要的不会引起学生不适的考核标准。如何从渗透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最光荣这样的想法,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是尤其重要的。否则,就是走走过场,安排学生在学校里种几棵树,种几盆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例如,劳动值日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检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启发学生从具体的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球和价值等等。
三是需要定期反馈。很多学校或多或少,都会将劳动课程,当做是必修课程。但是,对这样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如何开展的,开展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都没有什么反馈。诸如什么值日,什么劳动周,大多徒有形式,不太重视其育人价值。如果能有相应的定期反馈机制,渗透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可能会更好。例如,做了家务之后,坚持了多久,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坚持了这么久有什么体会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反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自己的家庭角色,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意义等等。